明知道種地不掙錢,為什麼農民還會年年辛苦年年種?

一點三農


提問者這個問題問的相當好。其實這在農村是一個很普遍存在的現象,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的我,以前也考慮過,這究竟是為什麼?現在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現在就拿我們村裡的一些故事一一說明一下。

首先,就是農村的環境決定了農民需要種地。怎麼解釋呢,就拿我家來說,一共十畝地,如果選擇種上,那麼一年也有1w多的經濟收入,如果不種,那這部分收入就沒有了。聽起來1w是不多,但是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可能就是家庭收入的1/5,也許一年的家庭開銷費用也就夠用了。這一點我是深有感觸的。

其次,製造行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我在農村生活的30年來,見證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遷。由人工、畜力到全程生產機械化作業。一步一步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現在的農民不一定要求會種地,但是要求有地種。

就現在而言,我們村裡種地(玉米居多)基本不用人工,種十幾畝地也就是五一播種和國慶收穫忙幾天,其他時間段基本不用人工出力,相當輕鬆。你說說這麼輕鬆地農業生產對於老一輩農民來說簡直就是“放長假”。

再次,有些50歲以上的中老年農民,想要外出打工基本沒有哪個工地願意要,沒有工作的他們,回村裡種種自家的幾畝地也是很開心的。既打發了一部分空閒時間,又得到了身體的鍛鍊,一舉兩得的事情很完美。

還有,好多農民自家都在養殖牛羊豬雞鴨等動物,收穫的糧食可以為這些動物提高飼料,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

最後,很多農民在種植大田時候也會種植一些蔬菜、水果、小雜糧等作物。不僅可以減輕生活經濟壓力,最關鍵的是能夠吃到綠色安全的食物,多少城市人是羨慕不已的東西。(你有沒有一絲絲的小羨慕)


農機農藝融合


明知道種地不掙錢,為什麼農民還會年年辛苦年年種?

近年來,在我國糧食種植收益整體不及往年的情況之下,依舊還有大量的農民勞動力聚集在農村種地,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而且筆者也是農村出身,在農村有著二十多年的生活經歷,而且父母現在仍在家鄉務農!所以對於你所描述的這種情況有一種深刻的體會。

那麼,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遭遇以及思考,得出了以下的分析:

首先是現實原因,其次就是感情因素,
目前,在我國還有超過3億人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特別願意待在老家,而是由於缺乏其他收入渠道,如果不種地就意味著自己及全家沒飯吃,沒錢花。所以,為了生計,這些人必須要繼續種地!
對於很多兒女都已成家立業,而且家庭負擔較輕的農民而言,還堅持種地更多的時候是尋求一種心靈的歸宿,找到自我價值的體現和認同,一生中大半輩子和土地打交道的這些人,讓他們閒下來喝茶,看報,他們從心底裡是抗拒的。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這些農民真的就無計可施了麼?筆者並不這麼認為。但是,農民朋友也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對此,我給出以下的建議:
對於那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來說,丟下鋤頭和鐮刀,能進城打工就進城打工吧,後者所取得的收益要比種地強很多很多。
如果真的割捨不下家鄉以及親人,不想背井離鄉,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儘可能的提高種植收益,比如,種植優質糧食品種,比如,進行土地流轉,擴大種植規模。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指望一畝三分地就可以養家餬口的日子已經過去,如果還在以傳統的觀念在農村種地,日後只會越來越難!


鍾情三農


關於農民知道種地不賺錢,還年年種地的問題的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的原因。

第一點:種地雖然不掙錢,但是還是最起碼可以保證每年吃的糧食不用買,可以減少一部分的生活開銷,而且,種了十幾年的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突然不種地還有點不習慣,還是應該找點事情做才行,人可不能閒著,閒著容易閒出病來,需要找點事情做。

第二點: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問過我爸為什麼種地不賺錢還要種地呢?我爸告訴我,地是不能荒的,假如有一年不種地,那麼地裡面就會長滿各種各樣的荒草,第二年想種點莊稼的時候,收拾起來會特別麻煩,因為草根已經深深的紮根在地裡了,而且這一年種的莊稼收成還不會太好,草也會不停的長,但是你要是每年的種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種起來也不會太累。

第三點:這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農民不種地又能做些什麼呢?年輕一點的出去打工了,年紀大一點的呢?他們基本上都是沒有文化的,除了種地他們什麼也不會幹,你說他們不種地又能幹些什麼呢?答案就是不種地他們什麼也幹不了,所以他們明知道種地不賺錢,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種著。

以上幾點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什麼需要補充和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評論裡面留下寶貴的意見。





山野小農人


說得多輕鬆啊?,生為老百姓,自己不存謀生之道,誰來養你,如 今在外打工,超過五十歲就沒有人要了,不能打工不種地那只有等死一途,但是又有誰願意混吃等死呢?萬般無奈只能種地,不管是否掙錢,起碼不會拿錢去買糧吃飯,再就是老百姓種下的是希望,希望某一天農產品能值錢,手裡有糧總比什麼都沒有好,這就是明知道種糧不值錢還繼續種的原因,不管怎麼著,如今種地起碼不再交公糧稅收吧!過去不管有吃沒吃,公糧是雷打不動的,如今不上交反而政府倒貼補償,這也是相當不錯了,所以老百姓都還力所能及地認真對待如今農村的年復一年的白板,就是對信念的不滅,但是令人堪憂的是,六零後七零後結束之後,能接班的乏力,八零後到兩千年後的人還有幾個能種會種地的人估計是寥寥無幾,到時候真的是無可預知的災難。


5126910732雲飛豹


我是農村的,我父母現在還住在鄉下,我動員我爸媽把地都丟給生產隊以一個合理的價格租給連雲港那的人種地,戶口在家,把地轉租出去的人每年可以分紅1000元/人

但是還要鄰居手上留有1-2畝地,他們也知道種地沒有轉租划算。我去問他們:種地不划算,為什麼還種?他們回答:種地是不掙錢,這麼大歲數了,啥也做不了,弄點地乾點活當消遣。

習慣了忙碌的人農村人,徹底不幹活了,反而生活不充實,身體也得不到鍛鍊,久而久之,身體反而不如干活得勁。

當然,農村人有幾個靠種地養家的,家裡的主要收入還是孩子們在本地或者外地工廠上班所得。

種地=鍛鍊身體好=消遣時間


用戶6426802784


你這種說法肯定是不對的啊。農民種地是被動種地,不是主動種地。你去過農村嗎?你瞭解農村嗎?現在農村種地是什麼人在種地?農村60多歲的人都在外面打工。農村沒有50多歲的人在家種地呢。如果有的話,那他肯定是無能,就是不會做瓦工木工這些工。就是說在外面打工,人家不要他,才會在家種地。我姑媽70多歲了,在家把地種完了,還整天在外面打工,每年清明還要從江蘇蘇北去浙江採茶葉一個多月。平時在海邊大棚裡面幫人家打工,一天就幾十塊錢。

農村人種地都是七八十歲老年人在種地。還有一些是在家帶孩子上學的婦女在家種種地都是被動種地,不是主動種地。我跟你講,我們江蘇省人民醫院有一個主任他爸爸也是個醫生。他爸爸88歲了,他爸有退休工資啊,還在老家種地,種了一畝多地。個子也不高。誰說你不要種地了,這麼大歲數了,他很不高興。😂😂😂😂😂馬克思不是說過嗎?勞動已經成了人們的第一需要了。共產主義要來臨了。😂😂😂😂😂還有一個就是我的伯伯啊,他以前是當大隊書記的也有退休工資。他兒子在部隊已經是師級幹部了啊。今年應該是84歲。夫妻兩個還在家裡面種了兩三畝地。因為現在種地不是很累了,有人幫你收。有機器幫你弄。



深思2485


要是現在再來一次上山下鄉就好了,也讓那些說話不怕腰疼的人去感受一下農村人的艱辛,的確,農村人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可這根本不是告這二畝三分地得來的,更多的是他們的子女外出打工,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這些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


aaa22501


種地不掙錢了,所以年輕人願意到城裡撿廢品也不想回農村種田,種田靠天收,就象我們老家今年乾旱了,農民欲哭無淚,都是老人在家種一點自家的地,老人不種地,什麼都要買,沒有退休工資,拿什麼買,老人直有種點田保口糧,種點菜,不花錢買,養點雞什麼的,你們說農村老人苦不苦。


用戶9347399559312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親身體會到當農民的不易,也親眼看見這幾年來我們家鄉的變化,變化最大的是曾經的農田到了秋天這個季節,全是金黃色的稻穀,農田裡時時傳出打稻穀的聲音,現在這種熟悉的聲音沒有了,農田變荒

了,沒有人耕種了,年青人全部外出,只剩下年老的老人耕種玉米了,那為什麼老人們明知道種地不掙錢,為什麼農民還會年年辛苦年年種?在我看來,

第一是老人根本坐不住,習慣下地勞作,活動活動筋骨,吸收山裡的空氣。

第二是種植一點莊稼可以飼養幾頭豬、幾隻雞來提高當年的生活問題,農民根本不會去理會劃不划算的問題。


鄉野有約



我本身就出生在一戶河北張家口萬全鎮的農民之家,雖然沒真正自己獨立種過一畝地,但是,自己戶口本上至今也都是農民,也從沒因外地就學遷移過戶口,可以說,我的根在農村,我的心在鄉里,我一輩子都深愛我的家鄉。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從我父親以及我岳父兩家的情況做個解釋。


先說我父親的情況,辛辛苦苦種地,一來因為無奈,二來因為情感寄託

我父親1957年生,這年齡在城市裡都退休好幾年了吧。父親原來自己搞運輸,最近幾年,因為種種主客觀因素,不得不放棄自己從事幾十年的運輸行業。目前,父親在打零工的空閒時間,經營著家中七八畝的玉米地。多次勸說他別種地,轉包出去好享享清福,但是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簡單理理賬,家中這八九畝玉米地,這兩年行情一般,出售時候大概也就8/9毛一斤,毛收入最多估計也就七八千的樣子,這還不算籽種、化肥、澆水、機械人工的錢,估計純收入有一半多也算好的了。但是,父親還就要每年種玉米。我後來分析,一來真是因為無奈,農村人養老,基本還是靠自己,一年到頭沒收入的話,根本無法想象那樣的場面。二來他們這一輩人種地,有一種土地情節在裡頭,不像我們年輕一代,基本對田間地頭幹活有多少期待,但是父輩們不一樣,他們是真熱愛腳下這一片土地。後來我也慢慢看開了,反正種玉米也不是很累,就當父親運動鍛鍊身體了,這要真讓他住城裡,估計也得憋出一身毛病。

再說說我岳父家情況,辛辛苦苦種地,是家庭開銷所需,是留戀農村的情感使然,也包含農村人謀生創業無門的無奈。

岳父家在河北張家口張北縣一個村子,據最近的鄉鎮開車也要二十分鐘的車程。他們村子,最近幾年都在種植各種蔬菜,比如大白菜,娃娃菜,西藍花,萵筍,甜菜,土豆啥的。岳父家,倆閨女,大閨女是我媳婦,二閨女目前還在上大學,所以,他們種地的第一需求,就是子女上學和家庭開銷的需要。第二,由於幾十年都住在村裡,和外界接觸較少,如果真讓他們進城,沒了熟悉的田間地頭,沒有天天聊天的街坊鄰居,那樣的生活真是索然無趣,一時半會難以接受,所以留戀農村也是他們種地的一個出發點。第三,就是現實的無奈了,農民,除了種地不會別的啊,你說幾十的歲數了,進城做保潔,做建築小工?有的人真心是適應不了。這個我們做小輩的應該理解。


我所寫的父親和岳父的例子,應該能很好的解釋題主“|明知道種地不掙錢,為什麼農民還會年年辛苦年年種?”這樣一個問題。希望你能採納。


最後想說點題外話,今年河北這個菜價,可是真低啊,菜農們辛辛苦苦種菜,最後沒人收,價錢也上不去,大量的新鮮蔬菜最後只能爛在地裡,看著真是心痛。沒辦法,農民群體真是弱勢,跟風種植,導致供大於求,最後的苦果只能自己咽。想呼籲下社會各界,多關注下菜農的現狀,能夠提供種植指導的,能幫助銷售的,就多幫幫他們。謝謝了!


我是頭條號@老侯家園,三農領域創作者,希望可以和全國的朋友們相互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