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派發祥地 “渝”你同行看法院

民主黨派發祥地 “渝”你同行看法院

民主黨派發祥地 “渝”你同行看法院

代表們正在觀摩重慶三中院強制執行現場。

民主党派发祥地 “渝”你同行看法院

在重慶兩江新區法院,代表們正在體驗庭審語音智能轉寫系統。

10月15日至18日,受最高人民法院邀請,來自8個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31位全國人大代表來到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兩江新區人民法院、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法院、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法院,瞭解信息化建設、執行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通報了今年以來人民法院主要工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表示,要有效發揮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對法院工作的推動作用。

■司法大數據是一座富礦

司法大數據是一座富礦,擁有無限價值。為此,2011年,重慶高院率先建成“重慶法院法智雲中心”,實現三級法院所有數據實時匯聚。10月15日,代表們來到重慶高院法智雲中心,親身感受信息化帶來的新生態。

“重慶法院信息化建設水平高、特點鮮明,既注重系統的自主開發,又注重結合工作實際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馨認為,信息化建設能夠有力提升法院工作水平,有效推進社會法治建設,她建議將重慶法院信息化建設的經驗進行推廣,幫助其他地區法院提升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馮帆對重慶法院利用信息化建設分析和把握犯罪規律印象深刻,“重慶依託信息化技術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特別是在刑事案件中智能提取案件人員身份、年齡、作案時間等內容,有助於分析和把握犯罪規律,更好地預防犯罪。同時,通過對大量審執數據的分析和運用,有效推進了基層社會治理。”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河南省委專職副主委司富春認為,重慶法院運用現代科技提升司法公正和效率,走在全國前列。他表示,將積極履職,繼續發揮監督作用的同時,多為法院工作鼓與呼,讓老百姓瞭解並支持法院工作,共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重慶法院大膽探索,將信息化運用於審判執行工作中,以陽光司法促進公正司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羊毅說道。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法治意識的不斷增強,法院的案件數量呈爆發式增長,法官們的辦案壓力很大。為解決人案矛盾突出的問題,重慶高院傾力打造的以易審、易訴、易解、易達和法智雲中心為核心的“4+1重慶智慧法院新生態”得到代表們的廣泛認同。

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王學斌表示,重慶法院藉助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不僅方便法官辦案,還讓老百姓的訴訟之路越走越便捷,工作可圈可點。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魏臻則評價道,重慶法院藉助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既方便老百姓打官司,又提高了審判效率,效果顯著。

在考察活動中,重慶高院自主設計研發的巡迴審判包吸引了代表們的關注。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杜小光說道:“打開巡迴審判包,就是一個數字法庭,配備有攝像機、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高科技裝備,可提供立案、庭審同步錄音錄像、現場製作法律文書等巡迴審判一站式服務,非常便民利民。”

■以長征精神做好執行工作

隨後,代表們來到重慶高院執行指揮中心,全面瞭解重慶法院的執行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宜賓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魏琴認為,重慶高院執行指揮中心在案件執行中有效發揮了統籌、指揮、協調的作用,對提升執行兌現有很大的幫助。她建議重慶法院進一步拓寬執行手段,綜合運用強制措施、柔性手段等,敦促被執行人履行法定義務,不斷提升執行兌現率。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總工程師吳永利建議,在今後工作中,重慶法院應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多推出一些司法為民的新舉措,同時加大執行力度,以長征精神做好執行工作。

10月16日,代表們來到南川區,觀摩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一座別墅的強制執行現場。執行現場,法警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執行幹警嚴陣以待。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資陽市政協副主席劉廷安深深地感受到,一次強制執行行動的背後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在本次執行中,法院還啟用了無人機、巡迴審判車等高科技設備,是非常好的做法,值得推廣。”他說道。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內鏡中心主任庹必光則認為,本次強制執行,執行程序依法合規,現場組織井然有序,既有利於促進案件兌現、及時保障申請人的合法權益,也是落實法律規定、體現司法公正的具體體現。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在南川法院,代表們通過觀看數十塊展板,瞭解了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積極推進訴源治理,將不同案件分門別類處理,落實繁簡分流,案件從審到結的全過程變得更為高效和流暢。”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說道。

全國人大代表、湘電集團有限公司電機事業部主任設計師周玲慧表示,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其實就是想解決矛盾糾紛。南川法院對於矛盾糾紛不是一判了之,而是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注重訴前調解工作,以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實質化解。

“立案登記制實施以來,法院收案數量、法官辦案數量大幅上升,法院探索訴源治理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依託調解員、代表委員等各類力量化解矛盾糾紛,有利於減輕法院辦案壓力,保證辦案質量。”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辦主任張健認為,案件繁簡分流也很有必要,有助於推進案件的專業化辦理和法官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0月17日的清晨,天下著濛濛細雨,代表們一行來到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工廠旁一大片鬱鬱蔥蔥的綠地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重慶三中院一起公益訴訟案件的生態修復現場。三年前,這裡曾經是一個巨大的渣場。

2017年1月,重慶三中院受理原告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訴被告中化涪陵化工環境汙染責任糾紛案,最終成功調解結案。兩年來,環境汙染修復工作得到了中央有關部委及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重慶三中院依託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環境修復跟蹤機制,有力監督、督促了中化涪陵化工全面履行調解書確定的生態環境修復義務。

“中化涪陵化工環境汙染責任糾紛案,能夠用調解的方式結案,非常好。”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生態工程質量管理中心主任覃建寧說道,“環境資源審判的目的不只是懲罰,更重要的是以審判促修復、促保護。建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相關配套制度,更好地發揮公益訴訟的作用,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中化重慶涪陵化工生態修復現場的變化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濟南市人民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劉英才深受感動。她說:“重慶法院花大力氣推動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經驗值得推廣。在今後的履職過程中,我也要多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重疾肌無力診療中心主任乞國豔認為,重慶法院創新跟蹤式修復機制,實現了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實質性解決了汙染源問題,充分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主任孔曉豔表示,法院對環境破壞者採取異地補償修復的懲處措施,符合環境司法保護的目的。她建議,進一步加大環境資源審判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環境資源審判的措施和案例,讓更多人瞭解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共同參與環境保護。

■護航未成年人成長

考察過程中,代表們十分關注法院保護未成年人成長工作,並紛紛提出真知灼見。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學校校長王懷軍瞭解到南川法院延伸審判職能,引入社會力量,幫助迷失的未成年人重新走上正途,同時還開展送法進校園等活動,抓實未成年人預防犯罪工作和人身權益保護,以法治護航未成年人成長,他為南川法院這一做法點贊。

長期以來,長壽湖人民法庭致力於對未成年的中小學生等群體開展普法教育,將法律的種子根植於孩子們的心中,教育孩子們從小守法、尊法,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太陽能研究院院長姜希猛認為,這對提升民眾的法治素養很有幫助。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建議,多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等活動,加強普法宣傳,高度關注青少年犯罪,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創設獨立的未成年人法院等,以健全我國青少年犯罪治理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鄒寧建議創新網絡執法機制,對網絡信息、遊戲廣告等進行治理,通過案例樹立治理樣本,減少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傷害。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熊曉冬認為,重慶法院職責清晰,又各具特色,在化解矛盾糾紛、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方面都做得很好,她建議將法律基礎知識列入義務教育的課程範疇,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