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爲什麼不全部開放?

槐--等待春天


任何古建築內景的對外開放與否,都要以建築的保護為首要考慮因素:建築內部是否修繕完畢?能夠接受的遊客量是多少?這些問題都決定著故宮某些景區能否對外開放。

下面我以兩處尚未對外開放(或有限對外開放)的故宮古建築為例來說明情況:

首先是乾隆花園(寧壽宮花園)的倦勤齋。齋名出自《尚書》:“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 原本是乾隆皇帝準備在登極年滿六十載禪位後的頤養天年之所。

倦勤齋的內部結構十分精細,格局分為東五間的凹字形仙樓,以及西四間的演戲、觀演空間。

從結構圖來看,倦勤齋的內部空間是如此精細、狹小,恍如迷宮一樣。因此,如果對外開放,我們必須首先考慮倦勤齋內部空間的承載量問題。這座小型的建築,恐怕無法接受太多的遊客。

還有,倦勤齋內部最著名的就是西四間內由王幼學等人主持繪製的藤蘿通景畫,站在畫的低下,就彷彿真的有藤蘿垂下來一樣。

這些兩百多年前的畫作極其容易被腐蝕,如果想要保護好它們,就必須要考慮溫度、溼度和光環境等各種問題,在對外開放前必須妥善規劃。

其次再說說乾隆花園中與倦勤齋“對望”的符望閣。此樓修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根據乾隆皇帝所言,“耄期致勤倦,頤養謝塵喧”,符望閣仍然代表著三十年後歸政時要頤養天年的心志。

符望閣的建築佈局平面呈方形,外觀像是兩層樓,內部實為三層,其內部空間非常的複雜,素有“迷樓”之稱。我們可以參考這張平面圖:

除此以外,符望閣的內簷裝修是非常精美的,集中反映了木雕、竹絲鑲嵌、玉雕鑲嵌、琺琅彩鑲嵌等工藝技術,而且用於鑲嵌的材料也以精緻著稱。

很顯然,如果將符望閣貿然對外開放,這些好不容易才修復好的建築內景,很容易就會遭到破壞。這就是為什麼故宮沒有完全開放的原因。


HuiNanHistory


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現存房屋8000多間,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雖然故宮從1925年就已對公眾開放參觀,卻因種種原因仍有24%的區域未對外開放。這些未開放區域使得故宮更加神秘,網絡上也因此產生了很多流言和傳說。

其實故宮沒有全部開放,主要原因是很多宮殿建築還沒有修繕完畢。當年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用了15年,由於工程量極大,朱棣派遣大批官員分赴全國各地採伐木材,僅準備工作就用了11年。而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火燒紫禁城,據《李朝實錄》載:“宮殿悉皆燒盡,惟武英殿巋然獨存”。

清朝初年因國家未定,四方征戰,康熙皇帝直到20年後才開始重修太和殿。由於明朝時期建造故宮把上好木料幾乎都已用完,而清朝皇帝因信奉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對明朝存放於神木廠裡的巨大木材敬若神明,不敢破開使用。乾隆皇帝甚至降旨每年春秋二季致祭神木,並形成了定製。因此重修進程緩慢,至今仍有部分建築雜草叢生,瀕臨倒塌。

此外,故宮內還有部分未開放區域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區 ,有許多文物修復專家在此工作。文物修復是一門包含了很多學科和專業技術的科學,同時也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自2018年元旦假期起,已完成修繕的故宮啟祥門正式對公眾開放,同時啟祥門至隆宗門廣場段也成為開放區域。

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故宮西城牆的一段目前已基本完成修繕,預計春節期間就能對公眾開放,屆時遊客站在城牆上就可以欣賞中山公園的風景。據瞭解,今年故宮還將開放南大庫傢俱館、西城牆部分段等區域,預計到2020年,開放面積將達到85%。


亂碼


一次全開放看夠下回誰還來,來一次沒看全下回還能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