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聽到風聲。

《海上鋼琴師》4K重製版定檔11月15日

小編盼了好久,終於可以在影院重新接近1900的傳奇。

在豆瓣它評分9.2,榜單位列第15,排在它後面的,還是《星際穿越》。

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海上鋼琴師》是電影的入坑之作

內地上映,自然就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海上鋼琴師》改編自作家亞歷山卓·巴瑞科創作的文學劇本《1900:獨白》。

電影把人物放上片名,就知道他是故事的真正核心。

1900被遺棄在弗利尼亞號這艘輾轉美國與歐洲的郵輪上,所幸被善良的水手收養。

動力室裡瀰漫著工人被鍋爐蒸騰的汗水與炭火灰,他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1900自幼調皮搗蛋,生性活潑。

養父意外離世,從他身上,1900只繼承到了一句話 —— “去他的規定”

說這句話時,他正如受到上帝的感召般坐在鋼琴前。

十指飛動,無師自通。

1900的傳奇,從敲下88個琴鍵中的某一個開始。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長大後,1900為度假的闊佬演奏,也為形形色色的移民旅人演奏。

每當船臨近靠岸,他發誓,一定會有人抬頭望了一眼大西洋高聲呼出美利堅,而後整個人就木頭似的站在那兒動也不動。

他無數次觸達這個移民們的夢想之地,卻從未曾踏上過這片象徵財富與名望的大陸。

在船上,他打敗過狂放傲慢的爵士樂鼻祖,聲名隨著電波遠洋。

在陸地,他只是個無姓之人,不可避免要受到塵世煩惱。

因為一個女孩,他動過唯一一次下船的念頭,卻站在船梯上思忖了片刻隨即折返。

故事的最後大家都知道了,1900跟著弗吉尼亞號一同葬身於大西洋。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無師自通、打敗傳奇、一生漂泊於海上。

這樣的人物,說實話並不真實。

他更像是一個虛擬的精神圖騰,代表著人心靈的自由

那個世紀之交的年代,人們在淘金,烏泱泱的湧進美國,歐洲人在瘋狂的美國化運動中隨即失去了他們的優雅。

1900恰如遺世獨立的旁觀者,用漠然反抗著人因財富而膨脹的物質慾望與城市裡的滾滾濃煙。

即便這個世界那片歡舞,這片寂靜,1900也並不為之所動。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從未見過大千世界,只見識到人來人往的1900,在決心下船的那一刻,面對著烏煙瘴氣的紐約時,旋即明白了一件事。

他不屬於城市。

“城市裡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他歸屬於這架鋼琴88個琴鍵無限的琴音間。

他歸屬於大西洋上的弗吉尼亞號。

他歸屬於這片海的風浪間。

原來人窮盡一生尋找的方寸之地,對他而言就在船上。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1900幸運的發現了自己的歸屬,便一輩子也不願意離開。

這個虛擬的傳奇人物,原來底色並不離我們太遠。

人們常常輾轉各地,經歷紛雜的世事,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歸屬之地,也許就在起始的腳下,也許永遠也求而不得。

但你一定得去找,這正是許多電影都在講的事。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孤獨感越強的人對於歸屬的需求就越旺盛”

華語圈裡最懂得營造孤獨感的王家衛

將孤獨這種抽象的感覺具象化為《阿飛正傳》裡沉重而無力的旭仔

他想用成長中缺失生母陪伴的旭仔,來講這份求之而不得的歸屬感。

旭仔躺在床上,風扇吱呀呀的響。

旁邊的女人,同他一樣汗涔涔。

兩人聊天,有一搭沒一搭。

只有風扇規律的響動聲持續不斷。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這樣的鏡頭在《阿飛正傳》中隨處可見。

通過親密關係,來展示旭仔與他人的有意疏離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在生母缺失的童年中長大成人的旭仔,優雅的將自己比喻成是“無腳鳥”。

從養母、情人、朋友處都無法填補被生母拋棄帶來的內心虛無。

所以他選擇不顧一切前往南洋尋找生母,去瓦解他哽在胸口的孤獨,尋找“無腳鳥”的歸屬。

但生母不願見他,撥開窗簾看他的背影,正如他看著蘇麗珍的背影。

他頭也不回,心裡默唸“我也不會給你機會”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無腳鳥”最終沒找到歸屬,還是在風中睡覺、悵惘與漂泊。

正如九七回歸前焦慮、迷茫、困惑的香港年輕人們。

對過去無法定位,對未來無所適從。

孤獨感、疏離感、漂泊感,讓歸屬感格外的珍惜可貴。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被認同就是歸屬感的來源所在”

伊斯特伍德拍《完美的世界》。

一邊是桀驁不馴的罪犯,越獄、搶劫、謀殺,亡命天涯。

一邊是不知快樂為何物的小男孩,遊戲、萬聖節糖果、過山車都與他無關。

兩人的關係是罪犯與人質,卻在兩天內變得如父如子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伊斯特伍德就是這樣,這個從不服老的牛仔總有辦法在錯的東西里挖出對的一面,把相處拍成富有魅力的日常。

小菲利普與劫持他的布奇一起亡命天涯。

雖然是逃亡,卻是他童年裡最快樂的時光。

他在一個猶太家庭長大,家教森嚴,從沒見過父親。

大多數時候他都只能趴在窗前,看著其他小孩與他們的玩伴。

這次“出逃”,讓他脫離了家庭的鳥籠。

他說他從沒坐過過山車,布奇就把他綁在車的頂棚上,感受陽光與疾風拂面。

於菲利普而言,他從沒將布奇當成社會定義的壞人。

反倒像是朋友,也許,更像父親。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將小菲利普擄走的布奇,在途中槍殺了妄圖傷害小菲利普的同夥。

對傷害孩子的人他顯得格外憤世嫉俗

兩人走走停停一路駛向德克薩斯州。

在這途中,他們都在對方身上收穫了久違的親情。

菲利普與布奇都有著形似的枯燥童年,父親的缺席,讓他們的成長路徑比一般人都要來得艱難。

於是這份久違的親情感,讓遊離在社會外的兩人也找到了久違的歸屬

始終不被社會正視的布奇,發現原來自己也能受到尊重和愛,能夠給予愛來得到成長過程中從未獲得過的安全感。

被隔離在能夠嬉笑打鬧的童年之外的小菲利普,在罪犯的逃亡之路上找到了童年中缺失的父愛。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關於歸屬感的講述,導演們總有路數。

旭仔的孤獨,布奇的殘酷。

而任永強和刁亦男,兩位導演嘗試在巴丹吉林沙漠裡,討論城市中追逐理想的離鄉青年們的歸屬感。


《巴丹吉林》

兩對情侶,想在巴丹吉林裡找一片沙漠海,拍下特別的婚紗照。

一方是照顧生意的金主,一方是出力拿錢的攝影師。

嘴裡總談論著往日情誼,卻在意料之外的困境中轉變成了挖苦、爭執與身份對位。

確實,環境越極端,人就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面目。

但在爭執冷卻後,卻只能茫然無措地看著廣大沙漠。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巴丹吉林》這部沙漠公路片,講的卻是城市中的芸芸眾生

離鄉後,歸屬感既不屬於故鄉,也不屬於那座朝夕相處的城市。

許多奮鬥青年們將歸屬感安置在金錢、房子或身份標籤上。

物質帶來的歸屬感飄忽不定,城市裡人們的心也開始迷失,不記得自己從哪來,到哪裡去了。

主角曉峰說:

“這裡沒變,是我變了,不認識回家的路了”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剝離了城市的身份標籤和金錢,離鄉的奮鬥青年們還剩下什麼呢?

我們不是找不到歸屬感,也許是沒勇氣放下物質給我們帶來虛無的安全感了

歸屬感,一人一世界的表達

在短片的結尾,因為錢而在一起的新婚情侶,發現了自己的真愛是對方,曉峰也因為恍惚間聽到了駝鈴聲,而想起了回家的路。

他們一起翻過了沙峰,找到了沙漠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