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跨境電商“頭雁”再赴進博會“五六天的工作效率抵得上一年”

河南跨境電商“頭雁”再赴進博會“五六天的工作效率抵得上一年”

首屆進博會上,中大門簽下了澳洲大藥房這個“爆款”河南商報記者王春勝/攝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陳詩昂

上屆進博會,河南跨境電商“頭雁”中大門簽下不少合作協議。

一年時間,簽約項目落地了多少?今年進博會上又有哪些新動作?河南商報對此進行了追訪。

新行動

至少簽約2家類似澳洲大藥房的“品牌集合店”

11月1日受訪時,中大門執行董事徐超鋒頗為自豪地說,當天澳大利亞考察團參觀中大門CW澳洲大藥房時告訴他,“價格只比澳洲貴了一點點”。

這是上屆進博會上籤下的項目。在他看來,CW澳洲大藥房將中國國內首家線下店開在鄭州,而非其主力倉寧波,是河南跨境電商開創的1210保稅備貨模式+跨境O2O自提模式便利性、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體現。

從簽約項目類型看,已落地的豌豆公主、CW澳洲大藥房等,均屬於品牌集合店的範疇。

徐超鋒透露,第二屆進博會期間準備簽約的項目,包括美國麥迪遜奧特萊斯和法國的一家供應鏈企業,“都是類似於澳洲大藥房的‘品牌超市’業態,線下自提”。

“我們的想法是,把國外的商超、品牌集合店‘搬到’中國,打造‘家門口的進口超市’。”徐超鋒透露,今年中大門預計在進博會簽約六七個項目,交易額數十億元,將超過去年。

回頭看

一家澳洲藥店,讓一個場館人流量暴增109%

上屆進博會簽約並落地中大門的項目有英國館、中東歐館、豌豆公主和CW澳洲大藥房,最終落地的金額達到30億元,“其他尚未落地的,仍在進一步對接洽談”。

徐超鋒談到新近開業的CW澳洲大藥房的情況,“半個月時間,大藥房所在的中大門2號館人流量增加了109%,帶動中大門營收實現超10%的增長”。

眼下,又是一年“雙11”。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是,線上消費仍在快速增長,線下愈發式微,該如何應對?徐超鋒稱,跨境電商領域這一現象並不明顯。

他解釋說,他無我有的同時,中大門又將線上商品拿到線下來,能讓消費者更有安全感。而且保稅備貨模式,從某種層面說,也是一種對品質的背書。

徐超鋒認為,目前的線下消費更注重體驗式、休閒式消費,相比功能單一的線上消費,能一站式解決吃喝玩樂購。

談效率

6天≈1年一場進博會省去大量招商成本

“通過參會,包括回來後收到的各類反饋信息,堅定了我們再次參加進博會的決心和信心。”對於進博會,中大門感受深刻。

藉助進博會這一平臺,更多外國企業瞭解了中國市場,也讓更多國內企業近距離、高密度地接觸到國外的供應商。“每年中大門都要赴海外洽談、招商,計劃性很強,就單個企業來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與全球相關企業實現高密度對接。”

徐超鋒說,去上海跟去海外比,成本差異顯而易見,尤其是時間成本。“五六天的工作效率,抵得上過去一年甚至多年的總和。”他說。

他“不經意”間又透露,“目前單是主動找上門的法國企業,已經有6家了。”

名詞解釋

“1210模式”:河南保稅集團(中大門母公司)首創的“保稅區內備貨+個人納稅+郵快遞終端配送”監管服務模式,解決了全球跨境零售(B2C)交易模式遇到的企業清關難、成本高、政府稅收流失、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等諸多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