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陶瓷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徵物,鈞瓷是中國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鈞瓷以其精湛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強烈的人文精神,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文明成就和精神風采。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瓷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物質載體,其本身的形成和發展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瓷屬於北方青瓷系統,它始於唐,盛於宋,起源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鎮。

鈞瓷色彩

所謂“色彩”,是視覺藝術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是指通過視覺感知被識別的那些相對於形態而言具有獨立意義的、並且依靠多種顏色的差異性組成的視覺要素。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玫瑰紫釉花盆(宋)

各種物體在自然光或人工光下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顯現出各種各樣的顏色。在視覺藝術諸要素中,色彩是最具有感情特徵的,如紅、橙、黃,被稱為“暖色”,藍、綠、紫,被稱為“冷色”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菊瓣盤

因為鈞瓷窯變色彩變化無窮,釉面往往是數種色彩相互滲透、交錯、絞和在一起,實難用語言形容,在同一鈞瓷產品上會出現多種色彩,即紅裡有紫、紫裡藏青、青中泛藍、藍中透紅,所以鈞瓷色彩是指鈞瓷窯變色彩的總體印象或局部色彩。

鈞瓷的產生及發展

到了唐代,瓷業發展更加迅速,出現了一種在黑釉、褐釉、茶葉末釉上,施以成色不同的釉料,經高溫燒製而泛現出灰藍、乳白色的大塊彩斑,或藍、白、綠、灰相間的流紋,形態各異,變化萬千。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唐鈞

突破了單色釉的局面的彩釉瓷,這種彩釉瓷是鈞瓷的前身,被陶瓷史學界稱之為“唐鈞”,因此說鈞瓷生產始於唐朝。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天藍釉海棠式花盆託(北宋)

鈞瓷興盛於宋朝

,是宋代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初所燒,出均臺,即河南禹州也。土脈細,釉具五色。紅若胭脂、硃砂為最,青若蔥翠、紫若墨者次之,三者色純無少變者佳。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北宋徽宗時期,在鈞臺北關潁河南岸設置官窯,鈞瓷成為御用珍品。一件鈞瓷的生產從採料、粉碎,到設計、注漿、修刻、旋坯、對接、上釉、煅燒

等,要經過70多道工序。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天藍窯變釉碗

古書上說:“共計一坯功,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當不能盡也。”鈞官窯瓷器工藝精良,胎質細膩,造型典雅,色彩瑩潤,故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之美譽。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其古鎮神垕生產的鈞瓷,更是以其瑰麗之色彩、獨特之風格著稱於世,享譽五湖四海。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天藍釉碟

明初,隨著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鈞瓷曾一度再現,南方也出現仿瓷器物──宜鈞、爐鈞等。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擴大,鈞瓷也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地。在明朝,傳世宋鈞成為價值連城之寶,有“黃金有價鈞無價”之說。

鈞瓷“窯變”工藝特點

鈞瓷為兩次燒成,即在器物成型後坯胎首先要經一次素燒,然後施釉,再次入窯燒造而成。鈞釉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藝術釉,為彌補北方瓷胎土強度不高,以及顏色黑灰的缺陷,必須分層掛釉,所以較一般瓷釉厚。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仿鈞玫瑰紫釉盤(明宣德)

經過低溫素燒,在施釉前剔出不合格的坯胎,這樣經過高溫釉燒,可以使胎和釉強度結合,以達到提高產品質量與成品數量的目的。鈞瓷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下燒製成功銅紅釉,打破了此前瓷器單色釉的局面,為中國陶瓷工藝、陶瓷美學開闢了一個新境界。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託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於20世紀60年代初、山東淄博硅酸鹽研究所於70年代中期,先後對宋元鈞瓷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科技研究,揭示了鈞釉的奧秘,研究結果表明,構成鈞釉的特殊美感基本外觀特徵主要是“乳光狀態”“窯變現象”。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月白釉雙耳三足爐 (元)

鈞瓷屬於北方青瓷系統,但它掛釉極厚,並在釉中加入少量的五氧化二磷,促使其發生二液分相,在釉中產生無數圓球狀小顆粒,這些小顆粒能夠折射短波光,使得鈞瓷不像一般青瓷那樣具有透明感,而是呈現出一種悠遠的乳光色,稱作天青色

由於釉中含氧化鐵的比例不同,含量大時變成蔥綠色,含量少時則變成月白色。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另外,鈞瓷的釉藥中有意摻進了銅的氧化物——孔雀石,在窯爐中的還原氣氛下,銅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紫紅色,這就是“窯變現象”,使得鈞瓷表面在天藍色的底色上出現一塊塊的紫紅色的斑塊。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雍正款仿鈞窯變釉弦紋扁肚瓶(清雍正)

銅在不同的溫度和氣氛下,呈現的顏色不同,時而紅色,時而藍色,時而紫色,即玫瑰紅、茄皮紫、海棠紅、雞血紅、鸚哥綠等等。所以每一件鈞瓷的色彩均不相同,變化萬千,開創了中國彩釉瓷生產的先河,明清瓷業在的它的基礎上,先後創燒出霽藍、祭紅、郎窯紅等多種彩釉瓷。

“神奇妙絕”藝術特徵

鈞瓷不僅具有強烈的古典魅力,使人產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還把自然、藝術、科學和歷史渾然融為一體,充分顯示出含蓄、柔和之美。鈞瓷藝術特徵主要包括造型、色彩、紋路、釉畫四個方面,可以神、奇、妙、絕四大特色來概括。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缽

“神”即指鈞瓷以其玄妙獨有的“窯變”藝術,創造出絢麗繽紛、千變萬化的神韻。亦即在同施一種釉料,一經燒製即呈現出色彩斑爛、乳光交融、變幻無窮且特點各異的畫面效果,故稱“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人意不可為的純天然形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暉暈自然成”。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奇”即指鈞瓷有似琴如鈴的開片聲,優雅駭俗,寓動於靜,伴以縱橫交錯的冰裂等紋絡,使其瑩潤釉質更加透活欲滴,視如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現出珍珠點、蟹爪痕、蚯蚓走泥紋等奇妙的藝術效果,古語曾雲:“官鈞瓷器玉為泥”,恰似:“創過冰河玉凝透,碧瑩淺底網捕魚”。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石灣窯仿鈞釉三足爐 (明)

“妙”即指渾活瑩潤的鈞瓷極富藝術靈犀,靈動透活、別具神韻,它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給人以不同的發現、不同的感受,任意一件鈞瓷的窯變都是獨一無二,特色更是奇妙、迷離,詩云:“鈞瓷無雙,窯變無對”。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清宣統)

“絕”即指鈞瓷因“窯變”聚色成形,而形成景觀者為絕,看似:暮沉霞飛、紫翠生煙、寒鴉歸林、仙山瓊閣等意境萬千的鈞瓷景觀畫卷,有詩證曰:“出窯一幅無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茫霞微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呈嵐”。

鈞瓷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

鈞瓷是世界上惟一的高溫窯變瓷,其最大的貢獻是它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條件下燒製出窯變銅紅釉,並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紅等多種色彩;同時其周身佈滿珍珠點、魚子紋或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窯變紋路。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鈞窯月白釉塑貼蓮荷紋雙耳三足爐

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其獨特的配方。即在釉的配方上添加了銅、磷等元素,使鈞瓷的釉層呈現出紅色和乳濁現象,從而使鈞瓷突破了單色釉的侷限。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仿鈞窯變釉石榴尊 (清道光)

二是其神奇的窯變現象。即“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正是由於窯變,才有了胭脂紅、雞血紅、硃砂紅、玫瑰紫、葡萄紫等豔麗絕倫的色彩出現。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仿鈞釉菱花式花盆託 (清雍正)

鈞瓷豐富多彩的銅紅窯變釉的燒製成功,

徹底改變了中國以前單色青釉瓷一統天下的格局,從而改寫了中國瓷器南青北白數千年的歷史。

揭密:鈞瓷中“萬窯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開創了中國瓷器釉面五光十色的先河,極大地豐富了陶瓷裝飾的內容,併為以後中國陶瓷的裝飾藝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在中國青瓷發展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