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窮女孩,27歲還沒喝過星巴克,沒吃過海底撈。”

01

這是一個關於寫作立場的討論。

前段時間,抖音上有個女孩說:“我27歲了,但是我沒有喝過星巴克,沒有買過迪奧口紅,也沒有吃過海底撈,也沒有穿過500塊錢的衣服。”

視頻底下點贊最高的兩條評論,觀點正好相反:

“我沒有喝過星巴克,但是喝過兩個人一起喝的奶茶,沒有去過海底撈,但是吃過兩個人都不嫌棄的五毛串串,500的衣服沒有,但是50塊的衣服也沒有讓我受冷風吹!迪奧口紅和奧利奧比,還是吃的讓我比較開心。”

“星巴克真的很好喝,迪奧口紅確實比五十塊錢的口紅質量要好,五百塊的衣服真的比一百塊的衣服看起來有質感,價格貴是有道理的,不要把評論區一些安慰的話當真了。”

“一個窮女孩,27歲還沒喝過星巴克,沒吃過海底撈。”

一些自媒體朋友寫過這個話題,我翻看他們的文章忍不住想,如果這個話題給我寫,我更贊同哪一種觀點?

顯然兩種都沒有錯。一種是安撫,一種是激勵。一個掛著清淚的單薄女孩走在街頭,前者送上了溫暖的擁抱,安慰她說沒關係。後者一張鐵冷麵,毫不留情地催促她:“往前走,走快點,前面什麼都有!”

出發點都是好的。但當代人顯然更容易接受後者。這是一個寫作者的經驗所得,因為但凡我寫了前者的觀點,就一定會捱罵:“你這是什麼毒雞湯?”

人們不太樂於接受這種寬慰的語調,因為寬慰是最沒有用的。“加油”、“不要怕”、“沒關係”、“慢慢來”,聽起來太廉價了,只要是個人,但凡願意張嘴,都能說出口。

人們喜歡更激昂的調子。“跑起來,別懦弱,寧可站著死,不可躺著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對自己心軟,別人可不會對你手軟!”

或許當代人的生活節奏實在太快,總渴望有人揮舞著鞭子,在身後一刻不停地驅趕。這種驅趕令人更有安全感,跑不跑是一回事,至少精神上,感覺自己站在了馬拉松賽場上。

02

然而,如果我來寫這個話題,還是會選擇第一種調調。

姑娘,沒關係,喝不起星巴克,奶茶也是一樣的。沒吃過海底撈,串串也是很好的。50塊的衣服不丟人,迪奧也不過是一隻普通口紅。

我當然知道第二種說法更真實一些。500塊的衣服大概率都會比50塊的好。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人家這不沒有500塊麼?

你對一個撰著50塊錢,想去買件禦寒衣裳的單薄女孩說:“50塊能買什麼衣裳,你得攢錢買500塊的。”

這或許能激發她的鬥志,搞不好哪天她真就攢夠了500塊。但更大的可能是,你會傷害她脆弱而又敏感的自尊心。

你以為窮人真的不知道自己窮嗎?她知道的,她比誰都知道。

2012年,我在廣州上班。辦公室的同事開玩笑,讓我領了第一筆工資請吃飯。

我其實請不起那頓飯,第一個月工資不過3200塊。一個辦公室七、八個人,一頓飯下來少說要五、六百。那麼剩下的2500塊,我要坐地鐵、點外賣、付房租,搞不好真的會餓死。

可是我害怕讓同事們知道我有多窮。

所以發了工資那天中午,當同事們喊著一起去吃飯,我還是很豪氣地說:“我來請啊,我發工資了。”

窮大方是小心翼翼的。說出口的時候,心都會疼那麼一下的。

同事們顯然沒想過我真的會請。他們臉上流露出那麼一剎的驚訝,隨後又熱熱鬧鬧地擁著我下了電梯。

那頓飯真是如坐針氈。我怕菜點得寒酸,大家吃得不盡興。更怕大家吃得太盡興了,賬單令我滴血。

我就這麼心不在焉地,在飯桌上坐了一個小時。

直到起身去買單,公司的財務姐姐溫柔地拍拍我:“放心吧,單已經買了,你這頓飯就留到下一次吧。”

直到如今,七年過去了,每當我想起這個細節,還是會心頭一熱。生命中那些善良和溫柔的人啊,他們曾給過我的感動,是終生的難以忘懷的。

03

我遇到過很多溫柔的人。

高二那年,我的成績一度跌入谷底,有段時間非常憤青,時常懟天懟地懟路人。偏偏個性又要強,總是繃著一口氣,想證明自己的不同尋常。

是一個英語老師看穿了我。她把我叫去辦公室一翻開導,突然用很溫柔的語氣說了聲:“加油,老師相信你,一定行的。”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句“老師相信你”有多重要。這句最沒用、最似安慰的毒雞湯啊,溫暖了我整個漫長的青春期。

原來那樣刺頭、彆扭、叛逆的我,也曾有閃光點被人看見過。

我的英語老師,她說她相信我,她說我一定行的。這是一句足以令十年後的我,依舊淚流滿面的話。

回顧從前的20幾年,那些令我始終銘記,令我始終感恩的瞬間,無一不帶著溫柔的光環。

我記得5歲走丟那年,倉皇失措地跑過一條又一條馬路,是一個陌生爺爺叫住了我:“小孩,走慢點啊,小心車。”

我連他的樣子都沒看清,但我一生忘不了這句話。

我記得25歲那年買房,眼看就要交首付了,卻怎麼都湊不夠錢,是一個並沒什麼交情的同事告訴我:“困難總是一時的,你這麼努力,以後一定會住上更大的房子。”

都是些最無用、最廢話的心靈雞湯,可是我每想起一次,就心動一次。就像漆黑長夜裡的那盞燈,即便它那麼遠,那麼暗,壓根照不亮我眼前的路,但每一次抬頭看見它,我就覺得安穩。

“一個窮女孩,27歲還沒喝過星巴克,沒吃過海底撈。”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堅定地追求態度。一件事不管是非黑白,務必辯個明明白白。但越長大,越發現很多事,原本就是辯不明白的。

就像那個27歲沒喝過星巴克的女孩一樣,你根本無從得知,她正在經歷怎麼樣的人生。

或許她有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或許她在青春期遭遇了一場變故,又或許更殘忍一點,她就是一個資質非常平庸,甚至有些愚鈍的女孩。她已經很努力了,但辦不到,就是辦不到,你能叫她去搶嗎?

其實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極其平凡的。只是網上年薪百萬的人太多,以至於大家都忘記了,彼此在現實中灰頭土臉的樣子。

並不是所有努力都會得到回報。

並不是人生的每一程都會順風。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那份幸運,能過上金光閃閃的生活。

這些都是比“500塊的衣服比50塊的更好”,更現實也更殘忍的真相。

鞭子或許能驅趕一些人向前,但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想要的,真的只是人生的低谷中,有那麼一個人願意陪他坐著,然後溫柔地告訴他:“天亮之後會很美。”

誰不知道賺錢很重要呢,誰不知道有錢多好啊,但凡是個心智正常的人,他都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如果能買迪奧,誰又會用奧利奧慰藉自己呢。但現實生活中,真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買得起迪奧的,否則奢侈品還叫什麼奢侈品呢?

我時常在後臺收到感謝信。

一個因失戀而崩潰的女孩,感謝我曾陪她聊過幾句天,她後來告訴我:“其實那個晚上,我是真的找不到人傾訴了……”

一個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告訴我自己最沮喪的時候,是我的一篇“雞湯”,令他願意相信,明天一定會好起來的。

還有一些為生活打拼的人們告訴我,偶然在朋友圈讀到我文章的一天,是他們人生中最辛苦最艱難的一天,他們差點就要熬不下去了……

“加油啊!”

“沒事的,會好起來的!”

“抱抱!”

“你一定能行的!”

就是這些又綿軟又無用的雞湯,在一程又一程的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又一盞燈。

我有時會轉載一些非常純正的“雞湯”,通篇都是“廢話”的那種。底下經常有人罵我:這些有什麼用,現實又不會因為你一句安慰,就變得好起來。

他們不會明白,這些安慰的話語,從來不是寫給那些滿腔激情,捶不爛、顛不破、立志想要賺夠一個億的人看的。對於那些生命力旺盛的人而言,安慰的話太多餘了。

那不是寫給他們看的。

而對於另一些在逆境中苦苦掙扎,就快要撐不下去的人而言,那一句“沒事的,會好起來的”,很可能就是一條救命的繩索。

想成為一個溫柔的人,想在每一個黑夜裡,告訴你沒關係啊,天總會亮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