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漲停變跌停,公司疑成“空殼”,區塊鏈龍頭股覆滅?

六天漲停變跌停,公司疑成“空殼”,區塊鏈龍頭股覆滅?

連續6天漲停的“區塊鏈龍頭股”文化長城,其實是資本陷阱?

文 | 華商韜略 曹謹浩

編 | 倪晨

藉著區塊鏈的東風,文化長城的股價曾在10月24日至10月31日出現連續6日漲停的走勢,並被冠上“區塊鏈龍頭股”的頭銜。

然而好景不長,區塊鏈的風口也讓文化長城受到證監會的關注。11月4日,文化長城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消息一出,因涉及區塊鏈熱點,曾現6連板的文化長城股價遭受重創,次日開盤即跌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龍頭股”的名號或許有點名不符實,由於其2018年報中,稱有六項軟件研發投入著作權名稱或說明中涉及到區塊鏈,韭菜們從而將文化長城捧為區塊鏈龍頭,並給了連續三天的漲停。

其實這並非文化長城首次得到證監會的“青睞”,此前由於公司屢屢發生內訌,且2018年報還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拒絕)表示意見,文化長城短時間股價的大幅異動就引起深交所關注,並於10月28日發出問詢函,要求對2018年報中涉及區塊鏈的6項軟件著作權相關情況進行說明。

但神奇的是,關注函發出後,文化長城又經歷了三個漲停板。

10月30日下午,文化長城表示子公司智遊臻龍開發的2項軟件尚未投入應用,但有趣的是智遊臻龍官網中卻顯示,目前主營業務仍舊是IT培訓,並沒有涉及區塊鏈相關技術。

至於另外4項涉及區塊鏈的軟件,文化長城則澄清,因對此前對著作權所屬的子公司翡翠教育失去控制,無法獲取相關銷售訂單、已實現業務收入及利潤等情況,更無法判斷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

文化長城的回覆一出,所謂的“區塊鏈龍頭股”身份遭到質疑,旋即被證監會立案,數日內從漲停到漲跌,上演天地板。

六天漲停變跌停,公司疑成“空殼”,區塊鏈龍頭股覆滅?

其實在10月24日開始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之時,文化長城三季度報告早已大顯頹勢。報告期內公司短期借款為3.8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33億元,而公司貨幣資金僅4046.77萬元。

那文化長城為什麼如今業績大幅虧損,營收暴跌呢?在此前的報告中,文化長城把虧損原因歸咎於子公司翡翠教育失控,未合併報表,而這家公司佔了母公司一半左右的營收與利潤。

其實早在2017年,文化長城以15.75億(股份支付+現金支付)對翡翠教育發起整體併購,雖然是當年行業內最大的併購事件,但文化長城主要從事高檔工藝瓷器的研發與銷售,且自上市以來就業績平平,通過大舉跨界教育產業,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時至今日,交易承諾的7.53億現金對價僅支付1.45億,逾期未付款高達六億。據翡翠教育原股東表示,收購之時翡翠教育賬面還有三億多元現金,如今早已揮霍一空。

因此,原股東憤而起訴,要求罷免文化長城董事長與實際控制人蔡廷祥夫婦,此外,股東們還表示,文化長城對外宣稱翡翠教育失控,為的是隱瞞其無故佔用上億元資金的現實

而這場聲勢浩大的轉型之路的背後,卻也是大股東的套現之路。

從2016年開始,趁著股價高位,蔡廷祥夫婦開始頻繁質押股份,到了2019年3月蔡廷祥名下98.44%的股份已經質押,妻子吳淡珠的股份更是被全部質押。與此同時,其他公司高管以及個別蔡氏夫婦親屬股東也存在股權質押甚至違約減持等情況。

此外,據翡翠教育七位原股東稱,蔡廷祥夫婦還存在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情形,包括向貫世鼎諾借款900萬到期未還,與華融證券涉及6.64億股權質押借款到期也未償還。

大股東債務問題嚴重,高管頻頻套現,貢獻過半利潤子公司失控,財報疑點太多甚至面臨暫停上市風險,導致眾多券商機構對文化長城採取了謹慎觀望的態度,此前連續三個月都沒有出具研報。

此番區塊鏈風波驟起,文化長城股價飛昇的背後更多是炒作跟風情緒在作祟。資本市場更相信硬實力,僅靠年報中的隻言片語,即使短時間內跟區塊鏈東風扯上關係,也會收到跌停的教訓。

而隨著文化長城涉嫌蹭熱點未果卻被立案調查,一些被捧為區塊鏈概念股的公司也紛紛實話實說,澄清業務不涉及區塊鏈或者發幣等相關技術。

“空殼”的文化長城不會是第一個“區塊鏈陷阱”,火熱的概念加上迷失的散戶,區塊鏈的價值投資或許還需時間來檢驗。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