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力世界排行老四?印度這個“軍事強國”看似強大,實際上是有病

日前,在世界權威的“全球火力”最新出爐的2019年全球十大軍事強國排行榜中,作為南亞大國的印度出人意料的超過歐洲的英法等傳統軍事強國,位列排行榜的第四位。近日,有關“印度是全球第四軍事強國”的言論,是印度網友在網絡上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

姑且不論印度印度軍隊所發生的墜機、航母起火、船塢翻船、潛艇“自殺”等一系列令人捧腹的奇葩事故,就憑目前印度軍事實力而言,就不應該佔據這第四的位置。據人民網最新報道稱,網絡上爭高低並無現實意義,印軍對自身問題心知肚明。印度軍隊看似強大,但實際上因為存在諸多痼疾而外強中乾,這不是強壯,而是虛胖。

實際上,如果根據2019年全球軍力報告發布的印度軍力數據,以及進一步從人口、國土面積。軍隊和裝備規模、核威懾等因素來考察,印度軍力在全球排行第四似乎沒問題。

軍力世界排行老四?印度這個“軍事強國”看似強大,實際上是有病

但問題在於,軍力強大與否,人員和裝備規模僅僅只能作為軍力評估的一部分參考因素,最重要的是,國內經濟狀況、軍事人員素質、國防工業以及國防工程等諸多方面,才是真正準確評估印度軍力是強壯還是虛胖的重要因素。畢竟,現代戰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較量,如果在這些方面上有所欠缺,就不配被列入軍事強國的行列。

眾所周知,儘管目前印度軍隊所裝備的包括航母、坦克裝甲車輛和最先進戰鬥機在內的武器裝備,都算是比較先進的。但問題在於,在這些擺在檯面上的先進武器裝備,有哪幾樣算是在真正意義上由印度國防軍工企業研發製造的?按照人民網的最新分析就是:印度第四軍事強國地位遭詬病的一個主要焦點,就是印度缺乏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

印度自上世紀40年代末獨立建國以來,其軍備進口在國際社會上一直處於左右逢源的有利位置,尤其是在冷戰時期,印度同時可以從前蘇聯和西方購買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讓印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軍事實力一直處於印太地區的領先地位。

然而,在國際上的左右逢源,雖然可以讓印度購買東西兩大陣營的武器裝備,讓其軍隊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較高的戰鬥力,但結果對本國兵器工業和國防工程所帶來的衝擊也是顯而易見的。畢竟,先進武器裝備唾手可得,讓樂於坐享其成的印度政府缺乏發展自己國防工業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印度國防工業長期處於薄弱和落後的境地。

軍力世界排行老四?印度這個“軍事強國”看似強大,實際上是有病

雖然莫迪上臺之後,提倡所謂的“印度製造”,試圖通過加大對該國國防工業的資金投入,以實現印軍武器裝備的自給自足。然而,印度國防工業長期積累的痼疾,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

截至目前,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印度80%左右的武器裝備及其配件都嚴重依賴進口,這種結果不但造成印軍在軍事技術上受制於人,而且由於進口武器來自多個國家,體系和性能的巨大差異,導致印軍裝備保障複雜,不僅難以形成一體化作戰能力,嚴重製約印度軍力的提升,同時更是經常出現嚴重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印度混亂的軍事指揮機制混亂,也是嚴重影響軍隊實力發展的另外一個因素。儘管之前印度政府成立了所謂的“聯合國防參謀部”,以協調印軍各大軍兵種之間的聯合軍事行動,但由於聯合參謀部參謀長的軍銜低於各軍兵種的參謀長,聯合國防參謀部根本就沒有能力調動印度的陸海空部隊。導致該機構變成了有名無實的空架子。

軍力世界排行老四?印度這個“軍事強國”看似強大,實際上是有病

印度軍隊指揮機制所存在的嚴重缺陷,導致印度軍隊在與巴鐵的衝突中,因為無法對參戰的陸空部隊進行有效協調,無法發揮其在軍事上的優勢,導致在衝突中屢屢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

綜上所述,印度軍隊由於國防工業研發能力落後、基礎薄弱,無法滿足本國軍隊現代化的需求,導致印軍80%的武器裝備嚴重依賴進口,嚴重阻礙印軍現代化的進程。此外,印軍指揮機制的落後,無法對多軍兵種聯合行動進行統一協調,導致擁有先進武器的印軍,在作戰行動中無法發揮應有的效能。

由此可見,擁有140多萬軍隊規模的印度軍隊,看似強壯的表面,實際上卻是因為百病纏身的虛胖,這也就難怪連印度網友都會對印軍在世界軍力排行老四的事情上爭論不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