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為什麼攻打明朝,入侵明朝呢?

孝順父母是佛


努爾哈赤攻打明朝是真,入侵明朝卻是沒有,談不上入侵。因為女真族跟漢族淵源很深,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成為一家。中國非漢族一族之中國,乃是東亞多民族之中國。

《左傳》記載,“燕、亳、肅慎為周之北土”,肅慎跟燕是並列的。而肅慎跟貊又是同源民族,貊是高句麗的古稱,建州女真的所在地就是原本高句麗的發祥地。《詩經》記載,“王命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講的是西周時期,周天子任命韓侯兼任貊伯,管理高句麗。女真族是肅慎、貊、濊等部族融合而成的。

到宋代的時候,女真族崛起併入主中原,大量的女真人湧入中原與漢人融合為一。到蒙古崛起的時候,蒙古人將金國境內的女真人和北方漢人統稱為漢人。都是漢人,互相之間有些戰爭,怎麼能是侵略呢?只能說是內戰,或者說是統一戰爭。

王朝末年,王道微弱,綱紀日弛。群雄並起,群雄逐鹿,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都很正常。女真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亂世參與群雄逐鹿,完全有這個資格。努爾哈赤,毫無疑問,也是中華文明的繼承者,他的宗室子弟們也都是飽讀詩書的人,尤其是後來的多爾袞,雄才偉略,為當時中原人士之所不及。

中國最可貴的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在,華夏就在。當然了,文明跟基因有關係,女真人讀漢人的書,讀的一點不比漢人差,但是西方民族就不行了,讓他們學《論語》《詩經》,那太難了,難於上青天。

女真族久受漢人的統治,偶爾反過來統治一下漢人,也無可厚非。漢人不能太霸道,不能只允許自己統治兄弟民族,而不允許其他的兄弟民族統治一下自己。四海之內皆兄弟,不能老是壓著兄弟。當然了,這個四海是指傳統的天下,也就是北至瀚海,南至交址,西至崑崙,東至大海這個範圍。

努爾哈赤起兵革命,也不僅僅是群雄逐鹿的問題,也有仇恨的問題,明朝確實對不起他。努爾哈赤以下犯上,聚眾作亂確實有違綱常,但明朝末年的所作所為,欺凌壓榨,草菅人命,也確實是官逼民反。努爾哈赤的仇恨,既有民族仇恨,也有個人仇恨。民族仇恨是明朝存在嚴重的民族歧視,竟然把建州女真人稱為建奴,這讓廣大的女真人敢怒不敢言。個人仇恨主要還不是家人被誤殺的仇恨,主要是在軍營裡,在官場上,飽受漢人同僚的冷眼,而且個人才華久受壓抑,得不到施展。努爾哈赤的才華不僅限於軍事,還善於文治,如果明廷能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去京師做官,那他就太高興了。但是事實上,不論他多麼努力,都是白費,不論他多有能力,人家就是看不起他,因為他是建奴。為了擺脫建奴的身份,為了能讓女真的人才得到公正的待遇,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起義革命,取明而代之,革除明朝的弊政。


秦客逸民


努爾哈赤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在一個女真族奴隸主家庭,是建州左衛都督猛哥帖木兒的六世孫。

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世襲擔任建州左衛指揮使。努爾哈赤的家庭原是女真族中的顯赫世家,但到了他父親塔克世這一代時家道中落。萬曆後期,明神宗“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致使朝政日益敗壞,邊務廢弛。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乘機崛起,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舉行開國登基大典,自稱“承奉天命覆育列國英明汗”,定國號為後金,建元天命。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之後,將主要精力放在整頓內部問題和北方戰事上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平定了女真各部。在統一女真各部之後,努爾哈赤將目標轉向南方,發佈“七大恨”誓師,公然嚮明朝開戰。從此,後金戰略攻擊的重點,由統一女真轉向進攻明朝。努爾哈赤為什麼在建立後金後要明朝開戰?這其中有著怎樣的原因呢?在努爾哈赤發佈發佈“七大恨”之前,努爾哈赤已基本完成了女真的統一(除了明朝支持的葉赫部外),並建立了後金政權,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另外,歷史上許多戰爭的爆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危機。

據史書記載,遼東女真地區發生了罕見的水災,以建州最為嚴重,景象悲慘。據朝鮮《光海君日記》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四月二十三日記載:“今年民間飢困之患近古所無,流離道路,餓莩相望。雨水周足,民有耕種之望,而種子、農糧俱乏。至有抱農器而餓死於田野(者),極為矜惻。”

水災嚴重,農作失收,不僅僅侷限於朝鮮,還殃及到了建州地區。朝鮮平安兵使李時言,據後金女真人羅可多等所報向朝廷啟奏:

…且言上年水災,胡地尤甚,飢寒已極,老弱填壑,奴酋令去覓食云云。許多群胡,逐日出來,則供給之物,想必浩太。而年條所納,亦未畢捧,其間需用,勢似難繼,是用為慮。其赤身乞食,共情雖似可矜,而桀駑之心有同飢鷹,在我防備之道,不可小緩;而贈給雜物,亦不可不預為算定,請令廟堂斯速指揮。”

遼東遭遇凶年,餓莩塞路,四處乞食,老弱填壑,無數的災民湧向赫圖阿拉。面對如此困境,努爾哈赤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嚴重的社會危機?

翻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不難發現,農民起義往往爆發於大災之年,這是因為災荒使得本來就尖銳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邊疆地區,民族搶掠也往往在大災之年發生,嚴重的災荒使得本來就尖銳的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也正是這個原因,努爾哈赤選擇這個時機,發佈“七大恨”告天,將女真人的不滿、怨恨轉向明朝,希望借對明朝的戰爭掠奪漢人財富,緩解當時的社會危機。事實證明,在與明開戰後,建州女真大肆掠奪糧食、牲畜、人口與財產,在連續的掠奪性戰爭中,努爾哈赤成功地擺脫了經濟困,國庫充盈。

再來看明朝方面,這時的明朝經歷了嘉靖、萬曆帝的昏庸統治,基本已經走下坡路,腐朽、貪婪和墮落充溢著整個王朝。萬厲晚年政治更加腐敗,出現中樞癱瘓、財政枯竭、邊備廢弛等末世局面。努爾哈赤深知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正好借天災這個有利時機發動對明朝的戰爭。

一個國家如果從內部已經開始腐爛,被推翻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的戰爭,都講究師出有名。更何況女真與明朝積怨頗深大張旗鼓地進行聲討活動,更能激起民眾的憤慨,讓更多的人歸順,所以,努爾哈赤搬出了他的“七大恨”。

萬曆四十六年即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努爾哈赤對諸貝勒大臣宣佈:“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四月十三日發佈“七大恨”誓師。所謂“七大恨”,就是後金進攻明朝的七個理由。
“七大恨”第一條開宗明義說:“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也,明無端啟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就是痛斥明軍起釁邊陲,害死其祖父、父親,並施行民族壓迫政策,表達了女真人對明朝封建統治者的憤恨。第二、三、五條,痛斥明朝蠶食女真田地和收割禾穀,拘留使臣和在邊境殺死十名女真人。第四、六、七條,痛斥明朝偏袒哈達,幫助葉赫攻打自己,施行民族分裂政策。
“七大恨”既是女真對明朝民族壓迫和民族分裂政策的控訴,又是女真嚮明朝公然犯順和策騎稱兵的藉詞。努爾哈赤把“七大恨”宣佈完,沒有傳檄各地,而是一把火燒了!說是祭天了。
努爾哈赤發佈“七大恨”,是利用女真人的民族情緒,把女真人的不滿、怨恨引向明朝,並藉著對明朝戰爭勝利的掠獲,振奮女真部民精神,以緩和後金因災荒而導致的社會矛盾,這就是努爾哈赤的重大戰略決策。

天天開心歷史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爾哈赤生於赫圖阿拉,他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斯都是女真世襲貴族。可是聽上去是貴族,其實,當時的女真部落都很貧窮。努爾哈赤家裡五兄弟,他排行老大,從小就要幫著幹活。因此努爾哈赤相比同齡人懂事更早,成熟的更快。

明萬曆十一年,女真族另一個部落首領阿臺,公然叛亂對抗大明王朝,明朝派將軍李成梁進行平判。由於叛軍阿臺非常的頑強,李成梁多次進攻都沒有拿下。於是他請到了當地的部落首領給予幫助。其中就有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後的混戰中,明朝軍隊無意中將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全部錯殺掉了,仇恨的種子就在這裡種下了。


努爾哈赤從小學習漢文化,習漢語,識漢字,而且還喜歡讀《三國演義》等漢書。經常往來於明朝在遼東,撫順,清河等地設立的馬市。後來還做了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隨從和侍衛。而李成梁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關係比較密切。由於在征討阿臺的戰鬥中,努爾哈赤祖父和父親被誤殺,努爾哈赤接受明朝委任繼續管理部落,而李成良也把努爾哈赤當成了一個聽話的親信。並且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落的戰鬥中,給予了很多幫助,然而此時的努爾哈赤表面上還是忠於明朝,稱臣納貢,實際上已經是野心勃勃,等待時機了。而李成梁也沒有想到他竟給大明培養了一個敵人。

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進一步完善八旗制度,整頓國政,健全了領導班子。萬曆44年,努爾哈赤建國,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隨著後金的建立和發展與明朝的邊境矛盾日益增加。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終於撕下了假面具。列出了《七大恨》,誓師伐明,對明朝正式開戰。

努爾哈赤進攻明朝,一來是由於家仇。祖父和父親被明朝錯殺。在這件事上,努爾哈赤始終認為明朝處理的不公。另一個就是他的野心,在他從一個弱小部落逐漸強大統一了建州女真,他的野心也逐漸的膨脹。在自己擁有了八旗制度和精銳騎兵以後,整個遼東已經容不下努爾哈赤了。現有的財富和土地也無法滿足他的貪慾了。因此眼前這個富庶的大明王朝,就是他唯一的進攻目標。




古道晴天


老爹認為:

“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大到國家之間的戰爭,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利益。小國為了壯大,要獲得更多的資源。大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佔有的資源。”

那麼,努爾哈赤為什麼會攻打明朝呢?

有三個原因:

1.努爾哈赤與明朝有著血海深仇,而且是你死我亡的那種仇恨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以明朝不和女真貿易,族人沒有經濟來源為由,大舉進犯明朝的邊境。這還了得?

明朝立馬派出李成梁去圍剿王杲。沒過多久,王杲所在的古勒寨就被攻破。他趁亂逃跑了。

逃跑後的王杲去投靠,海西女真哈達部的首領王臺。結果王臺忠於明朝,把王杲給綁了,獻給明朝。

最後,王杲被千刀萬剮而死。王杲的兒子阿臺,逃過一劫,回到古勒寨成為寨主。阿臺的妻子是努爾哈赤祖父的孫女。

後來,明朝覺得阿臺沒死,終究是個禍患,就再一次圍剿古勒寨。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兒子塔克世一起到古勒寨,想救出孫女,結果都被圍在古勒寨。

李成梁誘騙阿臺的部下,只要殺了阿臺,就能做古勒寨的寨主。結果阿臺被自己的部下殺害了,並且他的部下,打開寨門,投降明軍。

但是,李成梁卻下令:

“誘城內人出,不分男婦老幼盡屠之。”

這其中,就包括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

王杲、阿臺、覺昌安、塔克世等四個人,都和努爾哈赤有著血緣關係。卻都被明朝殺害,你說努爾哈赤,他能善罷甘休嘛。這肯定得打個你死我活啊。

2.後金政權的發展需要,轉移社會矛盾

隨著後金的建立,人口逐漸增多,但是居住的地區,卻只有那麼大,糧食也沒有那麼多。所以,後金雖然在逐漸壯大,但是社會矛盾卻是越來越嚴重。

怎麼辦呢?

戰爭。

努爾哈赤想的是,通過向外發動戰爭,來轉移日漸激化的社會矛盾,也能夠繼續壯大後金。

3.嚐到甜頭了,打了幾次都贏,收穫頗豐

努爾哈赤智取撫順、清河後,收穫巨大。虜獲人畜30餘萬,編為千戶。獲馬9000匹,甲7000副,並獲取大批的糧食、金銀、布帛、器物。

從而緩解了後金,因為災荒缺糧而加劇的社會矛盾。

後金和明朝的第一次交鋒,後金就贏了,而且是很輕鬆的贏了。這不僅給努爾哈赤極大的信心,而且讓努爾哈赤覺得,自己好像可以打得過明朝。

所以,越戰越有信心,越打越想吞併明朝。

老爹有話說:你對“努爾哈赤為什麼攻打明朝,入侵明朝呢?”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看法。


老爹有話說


起先努爾哈赤對明朝是出於私仇,後來出兵攻打明朝則是徹徹底底的野心和私仇驅使。

隨著他在女真各部南征北戰統一了女真族後,他已經不滿足於只在東北馳騁了,人一強大胃口就跟著所以誓師伐明,他所頒佈的七大恨中除去他父親被明朝誤殺外其他的六條則完全是藉口而已。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

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關河南望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用了兩年時間發展生產,擴大兵力,於1618年努爾哈赤召集八旗首領和將士誓師,聲稱與明朝有七大恨,起兵征伐明朝,在薩爾滸大戰中打敗了明軍,這場戰役使明軍大傷元氣,楊鎬率領的十萬明軍損失了一大半,僅文武將官就死了300多人,兩年後努爾哈赤又率領八旗大軍,攻陷遼東重要戰略要地瀋陽和遼陽。這樣後金就形成了對明朝了最大威脅。

努爾哈赤之所以要攻打明朝,是由於他有入主中原的意願,再就是他已經看到,此時的明朝已經搖搖欲墜,風雨飄搖了,處於內憂外患當中,努爾哈赤看到了這個機會,所以他才下決心攻打明朝的。


求圓4


第一:大明殺害努爾哈赤祖父和父親,奴役滿人。努爾哈赤趁機激發民憤,給發動戰爭找到藉口。

第二:大明偏袒葉赫、哈達部落,打壓努爾哈赤的建州。

第三:當時大明內憂外患,已經日落西山,給努爾哈赤有可乘之機。

第四:努爾哈赤野心勃勃,不滿足於建州方圓之地,窺視大明的萬里河山。

第五:努爾哈赤雄才大略,統一後金政權。

擁有穩固的後方基地,軍事、經濟實力大增。

第六:大明軍隊到處平亂,戰線太長戰略物資匱乏,軍無戰心、民不聊生。

第七:朝廷爭權奪利,君臣不和。

因此:給予了努爾哈赤進攻大明,創造了最佳時機。


往事如夢已成空


因為野心越來越大了。

努爾哈赤白手起家,統一了女真各部,那麼下一步,必然會選擇新的進攻方向。而當時,明政府在東北地區的實力一再收縮,給了他機會,加上父親曾被明軍錯殺,給了他充足的理由,去奪取東北地區的控制權。

再有,努爾哈赤是靠戰爭的手段統一了女真各部,那麼保不準底下有反叛他的心思。畢竟,如果長期沒有發展,底下的部落必然會生異心。所以,通過和明朝開戰,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這個問題。

最後,努爾哈赤起兵攻明不是入侵,是造反,努爾哈赤在李成梁手下效過力,後來也領受了明朝的官職,他的勢力也是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羈絆統治。所以,他的行為和安祿山差不多,起兵也可以叫漁獵民族起義。


胖胖的小豌豆


首先是大明內耗太多,國庫空虛。從剛開始萬曆年間的三大戰役,就可見一斑,儘管贏了,但是傷亡嚴重,朝廷又是閹人干政,萬曆皇帝空座皇帝幾十年,人民群眾都不知道誰是皇帝,其實這個時候國家已經處在十字路口,民間資本主義萌芽已經誕生,國家的內閣制也已經到達前所未有的頂峰,還限制沿海貿易。

站在一個世界的十字路口,難免會不知所措,萬曆就這樣走了,太子登上皇位30天,莫名其妙走了,太監魏忠賢當政,東廠掌控天下。必須就會有內憂,其實 崇禎是有機會登上世界的頂峰的,只是掌握東三省的李成梁消極防禦,讓努爾哈赤做大做強;更是闖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就贏得一大片的民心,民眾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中,作為一個實權者,這個時候,就是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你還把袁崇煥殺了,你還疑心重,你還信任宦官,你還不信別人吳三桂,那就是不敗也得敗。

從皇太極利用一封信,你就把袁崇煥殺了,那麼你的東北就徹底失去了,而朝中又沒有大將可用,讓闖王李自成,連下數城,兵敗如山倒。很快北京也就被推翻了。吳三桂還能如何?沒有了依靠,處在皇太極和李自成的中間,也在選擇的路上。歷史沒有如果,也沒有選擇,闖王李自成,攻下了北京,就知道享樂,吳三桂還能如何?多爾袞入關,簡直是天賜良機,我還能說什麼?


用戶在線等


原屬建州女真並受明將李成梁管理的努爾哈赤一統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其是清朝創業之君被尊為清太祖。

統一女真各部後,藉著民族的融合歷史機遇

打著"七大恨"的政治口號,揮軍南下和明朝作戰。其實所謂的七大恨只是凝聚人心團結人心的手段罷了。

以其雄才大略反明是遲早的事,其建立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使女真人空前強大。此人絕不甘臣服明朝之下做個管理一方之臣,離開東北苦寒之地逐鹿中原是最佳策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