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你傾其所有追求的夢想最終成真了嗎?

人到中年,時常會想前半生過得幸福快樂嗎?是否真正實現自我了?現實與夢想重合是否只能是此生的遐想,實現已無可能?這種無比糾結的心緒我相信世人皆有。曾經我有一個學生,跟我說過他的夢想,即為:

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我深知他不願為自己夢想付出辛勞勇敢追逐,而僅僅為貪戀他人口中美好,但同時我也明瞭萬事沒有定數,一切皆有可能。沒有人喜歡按照別人指定的方向走漫長而又短暫的柔弱一生,可傾其所有支持自己夢想,真值得嗎?

當夢想與現實無法兼容時,我們只能自嘲:理想太過骨感,現實太過殘酷。可要我說,如今時代給予了我們更多機會,實現夢想已不再虛無縹緲,只待我們如何融洽平衡。夢想實現,何時開始都不為晚,但人生來就不可能獨成一體,追逐與自私意境完全不同,《月亮與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追逐夢想之行為舉止我深覺不妥,無法認同。

《月亮與六便士》:你傾其所有追求的夢想最終成真了嗎?

身邊常有姐妹痛斥婚姻愛情,無論是感同身受亦或是旁觀體悟,都讓她們在自由與婚姻愛情間掙扎,難以取捨,於是婚姻是座墳墓已不再是笑談被常掛口中,而是殘酷無情的教訓。當心態不夠強大者,很容易被歪曲信念,從而更加遺憾現世。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盡相同,任何一種選擇都應該被支持理解,在能力範圍之內,不好高騖遠,不追逐日月,用情商經營,其他一切皆情有可原。平淡也好,兒女情長也罷,紙醉金迷也行,高端雅緻也可,只要心甘情願,都是世上最完美的追求。

一: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有著令人豔羨的生活,懂事的一對兒女,知書達理追求文學夢想的賢妻,證券經紀人的頭銜,這樣的人生興許是許多人追求的,待到遲暮那一天,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何樂而不為呢?可是,思特里克蘭德不是這樣想的,於他而言,這樣的人生並非他摯愛,四十有餘的他心中仍記得兒時的夢想:繪畫,他只有在繪畫中才能體會到那種認同,那種自我被認可的感覺。

《月亮與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的感受並非少見多怪,在如今社會也經常會有此類情況,外人看似的光鮮亮麗,實則局中人身心早已千瘡百孔,而外人看似頗不得意的日子,局中人卻幸福滿滿,得意自如,只看當事人如何對待,生活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月亮與六便士》:你傾其所有追求的夢想最終成真了嗎?

帝都曾給予了我無限可能,也幫我塑造了全新自我,然由於思念一對兒女,我毅然決然離開陪伴他們身旁,偶爾閒聊依舊能感受曾經校友們奚落。其中有位非北京本地人但嫁與當地的校友,時常會談及自家從國外帶回的奶粉與水果,亦或是誰於國外生二胎,誰嫁與國外,口中帶有滿滿的優越感著實讓人不舒適,而我深知我要的人生並非如此,於是敷衍性質的:嗯,很好,真棒,特厲害等回覆我不知她是否能意識到。於我而言,我與先生,你耕田來,我織布,兒女健康快樂,這就是幸福,但思特里克蘭德不幸福,他要的月亮是繪畫。

簡單快樂,按照世俗眼光被安排的人生,思特里克蘭德不喜歡,按部就班的日子他覺得索然無味,他的人生像極了我們,從小到大按照父母的指示亦步亦趨行走著,即使成人後想要改變自己,奈何也無法抵抗那父母為天,兒女為地的道德綁架,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過得差強人意又無力改變,只能順水推舟。有多少人有勇氣為夢想而改變呢?

二: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思特里克蘭德拋棄所有去追求自我,去追求兒時的夢想,現世中我們大多數人沒有這種勇氣。然而追逐夢想的旅途,要付出的代價是傾其所有,窮困潦倒,成為無人支持理解的邊緣人,這又是否值得呢?誠然,當我們還有做夢的能力時,生活還是不錯的,但在我心中,如果夢想就像嗜血鬼一樣將你的人生變得支離破碎,這種夢就是噩夢,思特里克蘭德沒有分清此點,他至少應該讓自己變得愈發有追逐的資質,興許我們這都是世俗的眼光,他要的只是心靈精神上的認可。

《月亮與六便士》:你傾其所有追求的夢想最終成真了嗎?

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前些年一個追星事件,十六歲的小姑娘楊麗娟追尋劉德華,導致自己學業未成,父親早逝,至今未婚,也許她也像思特里克蘭德一樣,只為明星的一面之緣來滿足自己多年的夢想,然而付出的代價何其嚴重,苦果也只能自己承擔。夢想和現實為何不能重合,我實在無法理解?

四十多歲的思特里克蘭德如果在業餘進行愛好發揚,當日後業餘能支撐正常生活時,就可全身心投入愛好夢想中,不更為美好,能夠支撐你生存且心靈愉悅的夢想才值得追求。何必為此變得窮困潦倒而又疾病纏身,最後一幅驚世駭俗鉅作居然被一把燎原之火毀滅,也許思特里克蘭德期許在天堂自己的夢想還能持續。

如今自媒體時代,人們更有機會將本職與愛好融合,自然也會有人無法平衡其一二,但好在少之又少人會傾其所有追逐夢幻泡沫,偏激人士還能從思特里克蘭德冰冷的後半生世界裡得到存活於世的教訓,這也是思特里克蘭德於後世之一大功德。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豈是一遍兩遍就能領會意境的,無論是現實與理想之衝突,還是理想與愛情之矛盾都能讓人思慮萬千,經典之所以經久不敗,自有其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