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褚時健傳》裡摘抄的經典語錄,值得你我反覆學習

我從《褚時健傳》裡摘抄的經典語錄,值得你我反覆學習

今年三月份褚時健去世了。

享年91歲。

之前在公號裡寫過他。

褚時健是中國菸草業的傳奇人物,他曾經將瀕臨倒閉的玉溪捲菸廠帶到全國第一、世界第五大煙廠的位置。

在經營菸廠的第十七年,他因貪被查,女兒獄中自殺身亡,兒子遠避國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調查最後的結果是褚時健被判無期,許多人為他奔走喊冤,但他自己一言不發的嚥下冤屈。

服刑兩年後,褚時健因身體有病的理由獲准保外就醫,他與妻子在哀牢山上承包了2000多畝荒涼山地,種植甜橙,質量好,口味佳,風靡一時。

從此以後,這種甜橙被稱為褚橙。

我經常拿褚時健的例子激勵家人,舅舅在四十歲的時候也經歷了人生低谷,我買褚時健傳給他,跟他說,人家80歲還能創業,你才40歲絕對不能放棄。

而我自己失敗的時候也會拿他做榜樣,我才這麼年輕,還怕從頭再來?

今天的文章分享的是我在看《褚時健傳》時的摘錄,這些話,值得反覆看。

都是些很平凡的話,但是因為有人做到過,顯得格外有力量。

回想這麼多年來,我自己做得最問心無愧的就是: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十幾歲在家鄉時就幫著母親謀生,從那時起,我就沒有閒下來過,更沒有混過日子。幾十年來,我扛過槍打過仗,也曾經在政府機關任職,後來則是長期做經營企業的事情;曾經有過人人都羨慕的輝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過。不管在什麼階段,在什麼年齡,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一個人不虛度時光,要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人生才有價值。
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我覺得我並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我所做的,都是尊重規律,恪守本分。我不期望別人在說起我的人生時有多少褒揚,我只希望人家說起我時,會說上一句:“褚時健這個人,還是做了一些事。”
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我從《褚時健傳》裡摘抄的經典語錄,值得你我反覆學習

“我從小就是這樣,做什麼事都要做好,下河拿魚要比別人拿得多,烤酒我也不輸人。做一件事,力氣一樣花,馬馬虎虎地做力氣就白花了,認真總是沒有錯。”“心裡有事,不會醒不過來。”
做什麼事都要會觀察,會總結,找到規律。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規律搞清楚了,辦法就出來了。悶著頭做事不動腦子,力氣用盡了也不一定有好收穫。做事情找規律就是你心裡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賬,莫糊塗。烤酒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經驗都在肚子裡,動手做就可以了。
其實不是這樣,我會拿個小本子,記一記,苞谷用了多少,燃料費花了多少,請小工背到鎮上花了多少人工費,簡簡單單都要記下來;賣完酒後,算一算,盈餘了多少,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麼差別。
這筆賬你心裡不弄個一二三,我看這個酒烤得就不算成功。那個時候莫看我年紀小小的,其他人烤的酒沒有我出酒率高,賣的價錢也沒有我好。
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我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死”距離我很近,隨時都有可能死,也隨時都有可能活,真的是生死一線間。

所以我從那時就知道,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對人生負責任。想得太多,沒有任何意義。 革命就是這樣,要犧牲,要付出代價。
我當時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對於生死的看法和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當然不一樣,怎麼能一樣?我們是經歷過活了今天就可能沒有明天的人,過去如何、將來如何都不重要,現在、目前就是一輩子。 我想,就算這個時代評價我說我做錯了,那麼就錯了吧!人生誰無錯呢?無所謂了,放掉!重新開始。
所以我從來沒有把自己打倒過,別人要打倒你你控制不了,但自己可以做到不把自己打倒。那幾年該幹什麼,我還是照樣幹。
到了農場,其他“右派”整天唉聲嘆氣,愁眉苦臉,沒心思做事。我總是勸他們:“你這樣做沒用,生悶氣是最沒用的事情。”我覺得那樣就不對,事情還是要做,而且要做好,不然你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因為我這個人認真,不管是什麼環境,活兒到了自己手邊,就要做好,不然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如今時光流轉,現代化榨糖設備的出糖率已經高出很多,但在當年,要提高兩三個點的出糖率,簡直難乎其難。

“其實不難,是他們腦子裡沒那根弦,不想往前一步,不鑽研,不認真。”褚時健說。心的喜悅自不用言說,這是他離開玉溪以來,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從解放後參加工作以來,從工作中得到的最大愉悅。
這種愉悅很像他少年時一次次捉魚,或者成年後一次次打獵:目標清晰——瞄準目標——聚精會神——拿下。他喜歡這種乾脆利落、心無旁騖、憑技術說話的工作。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我從《褚時健傳》裡摘抄的經典語錄,值得你我反覆學習

回憶曼蚌糖廠,說這些經歷讓他想明白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須讓相關各方能夠利益平衡,都能從中獲利。
褚時健認為,做生意不能只想著讓自己賺錢,適當讓利,常常會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利益平衡也成了日後指導他在經營中做出決策的重要思路。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那些抱怨、計較其實都不是什麼事。患過難的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被消化掉。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我也不責怪自己,那個時候真的沒有辦法分身。
但是現在不同了,我現在大量的時間是在陪家人,當然也是他們在陪我。家庭始終是一個人的歸宿,我真的是這麼想的。 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他很憤怒,很沉重,但他一點也不沮喪,那不是他的性格。
他相反有一絲興奮,因為他覺得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比想象中要多得多,有挑戰和忙碌的日子是他喜歡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生活可以過得有點意思了”。
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褚時健歷經風雨幾十年,意志力在風雨裡錘打了幾十年,他顯然不是一般人。僅僅幾天後,他就平復了自己的心情。“既然是全國影響最大的經濟案件,我覺得我上訴也沒用,也沒有任何意義。我70多歲的人了,能活幾年?不折騰了。好好把監獄日子過平靜,也就算了。”他生生地嚥下了自己的不平之氣,強迫自己平靜下來。 “做什麼事情,如果心裡沒有把握,就不要去做。但明眼人都看出來,他無論身在哪個行業,總是能把自己放在一個高處,看到這個行業的沉痾舊疾。 他始終執著於傳統中國人的精神:認真做事、注重生產、有勞有得。這些看似簡單樸素的精神實質讓褚時健超越了時代的變遷——他在任何時代都取得了企業經營的成功。
實種橙我也是從頭學起,樣樣都要自己翻書看,找專家問。我找了幾個得力的作業長,他們幫我守著地裡具體的事情,方向性的事情我來把握。
儘管我不用自己拿鋤頭,不用親自去摘果子,但是,果樹每天長得怎麼樣、有什麼問題,我必須比農民還要掌握得仔細。我如果說不出個一二三,就指揮不動他們。哪一行都是一樣,你要做管理工作,首先生產業務就要熟悉,不然話說出來都不對路。
摘自:《褚時健傳》 — 周樺

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我能做到這兩點,我這幾十年也算沒有什麼遺憾了。

——褚時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