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前一段時間,濟南市萊蕪區苗山鎮五色崖村的農民張富業可火了一把:他種的一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鄰近村的好多農民都跑來參觀。張富業也是樂得合不攏嘴。擱以前,別說別人不信,就是他也不相信一畝半地瓜能收入9000元。

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今年62歲的張富業種了20多年的地瓜,但由於品種老化,種植技術落後,他種的地瓜病蟲害嚴重,產量低,商品性差,所產地瓜平均每斤4毛錢,一畝最多收入2000多元。年初,他找到濟南市第二農科院專家尋求幫助,專家和萊蕪德康種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趙順紅一塊到張富業地裡現場指導、現身說法。種植期間,為他提供了新品種,指導其採用種植管理新技術。

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但張富業留了個小心眼。他今年有7畝地種上了新品種“煙薯25”,卻沒聽專家全部覆蓋地膜的建議,只在1000平方米的地裡蓋了地膜。結果,儘管今年乾旱,未覆蓋地膜地塊畝收入4000元以上,而覆蓋地膜的地塊收入達9000元。所產地瓜由於口感好、品相好,被濱州市一購銷大戶包銷。今年由於天旱,產量不如去年,但是每畝地收入比去年多1800元以上,總體收入比去年翻番。

這下張富業服氣了,周圍的農民也通過現場觀摩,表示明年一定採用新技術、種植新品種。

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市第二農科院很早就建立了甘薯良種脫毒快繁試驗室,進行甘薯良種脫毒推廣。但單靠自己的力量,成果轉化慢,推動產業發展效果不理想。近年來,地瓜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社會上甚至出現了一批專門以地瓜為主食的“瓜友”群體。部分消費者為了能吃到健康美味的地瓜,到處尋找新品種新技術,甚至自己包地種地瓜。趙順紅就是其中一個。

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去年初,趙順紅找到市第二農科院,尋求專家的支持。雙方一拍即合,決定通過走科研加產業帶頭人的路子,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

生活在城市的趙順紅從未種過地,甚至“原來連地瓜葉長什麼樣都沒有見過”。這正是第二農科院的理想人選。從零抓起,第二農科院指導趙順紅成立了德康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了160畝地,為其提供了優質新品種種苗,並手把手指導她種植:土地深翻、秧苗平插、地膜覆蓋、噴施葉面肥、人工拔草。在她種植管理的時候,為她打工的農民都笑話她:“地瓜哪裡有平插的?”“沒見過地瓜蓋地膜的。”

給趙順紅打工的農民康秀珍就是其中一個:“平著插能長地瓜?結果還真長地瓜,還都長著很均勻。我們原來直著插秧,長一個地瓜很大,但其它都是小地瓜,產量不高,也不好賣。”

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對堅持用老辦法種植的農民,趙順紅都一一堅決糾正過來,嚴格按專家指導的技術種植管理。收穫時節,第二農科院又連續召開三次機械化收穫現場觀摩會。

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經實地測產,趙順紅所種地瓜畝均產量4000斤左右。而趙順紅也發揮自己特長,利用大型商超和天貓電商平臺、朋友圈等新型銷售模式,銷售火爆,價格從2元到4元,平均畝產值達到8000元。趙順紅也一炮走紅,成了萊蕪地區有名的“地瓜大王”。今年,市第二農科院協助趙順紅在高莊、和莊、苗山等鎮(街道)設立示範點,並建立品種資源圃,篩選引進了適合當地種植的20多個專用品種。

邢波和妻子開著一個小飯館。他們和趙順紅是老朋友,也非常喜歡吃地瓜。他們吃了趙順紅種植的地瓜,非常喜歡。今年在苗山鎮下郭家溝包了50多畝地。現在收穫的地瓜讓小兩口喜不自禁。

畝半地瓜收入9000元,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現在通過電商,他們的地瓜每斤賣到4元,線下也賣到3元錢。在朋友圈、米線團也賣得非常火。去飯店吃飯的客戶,吃了地瓜後,臨走必定會帶上一些。今年天氣旱,畝產2500斤左右,但也收入4000元。他表示明年繼續種地瓜,準備擴大到一二百畝。

原來產出的小地瓜扭沒人要了,因為有很多絲,只能餵豬。現在的小地瓜都能賣到2元錢,飯店還專門要手指大小的小地瓜。

在第二農科院的指導幫助下,趙順紅已註冊了“古嬴”商標,並通過了無公害產品認證。她通過與廣大種植戶簽訂合同,以每斤八毛錢的保護價收購,讓更多的種植戶種上了新品種,學到了新技術,得到了高收益。

科研加產業帶頭人的推廣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通過趙順紅複製了這樣的示範帶頭戶55戶,多的50畝,少的20多畝,萊蕪區甘薯新品種新技術種植推廣2000畝,明年有望能突破10000畝,可極大地帶動農民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