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朱,王的“王”指哪個聖人?他的功德和事業如何?

王陽明(1472-1529年),幼名雲,字伯安,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王陽明在20歲時步入仕途,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54歲時,王陽明辭官回鄉講學,創建書院,宣講“王學”。嘉靖七年(公元1529年),王陽明病逝於江西南安府,諡號文成,後又追封為新建侯,年五十七歲。

孔,孟,朱,王的“王”指哪個聖人?他的功德和事業如何?

王陽明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王陽明著有《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大學問》流傳。

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陽明所處的明朝中期,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弘揚“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大明三百年,王陽明可以稱為明朝一哥。儘管要說職位政績,他比不上張居正;要比武功,他又沒有戚繼光出名;要比藝術,他也比不上唐伯虎;論為官典範,他也沒有海瑞的名頭響;論力挽狂瀾,不如於謙。那為啥他是明朝一哥呢?

看後來人對他的評價: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說: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世間兩個老王,我第一服王羲之,他是書法好,好到讓人忘記了他的人品也是極佳,第二服王守仁,他的人品好到讓人忘記了他的字也好。

張岱說: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天不生陽明,萬古長如夜。

清朝魏源說: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孔,孟,朱,王的“王”指哪個聖人?他的功德和事業如何?

到了近代,推崇王陽明的人就更多了。

孫中山到日本玩了一圈,他就發現一個現象,日本能夠搞明治維新,其中的思想基礎就是我們中國的心學,這個心學就是王陽明搞的,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知行合一。

孫中山的話這有沒有根據呢,有啊,日本東京大學的博士高瀨武次郎就說: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的腰間掛一小牌,上寫:大王叫我來巡山。下寫:一生低首拜陽明。

那王陽明為什麼這麼牛呢?主要他在文人的三大修為,人生三大目標上達到了頂點,即立言,立德,立功。

立言,就是你要有思想傳世,百年以後,人家還能記得你說的話,那王陽明創心學,提出知行合一,這可以說是一大創新,現在還具有指導意義,算是達到了立言這個目標。

立德就是成為道德楷模,樹立德業,那王陽明當然也是啊,他一生都堅持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從來沒幹缺德事。

立功最難,而且跟上面兩個衝突。因為立功往往要不拘小節,不拘小節的時候,走偏一點,就會失德。

孔,孟,朱,王的“王”指哪個聖人?他的功德和事業如何?

比如東漢有一個段熲,他是東漢名將,平定叛亂,但殺氣太重,總共殺了數十萬人,那就是失德了,所以他功高而德不高。

而且你要立言,鑽研學問的話,也通常沒法立功,沒時間啊,而且這種學問家往往比較迂腐,常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這種人就更多啦,大學問家往往沒有什麼實務型功勞。但王陽明卻是另類,他首先在江西平叛,玩點小招,就把江西的民變給平定了。王陽明更大的功績是之後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這其中,王陽明把知行合一發揮到了極致,幾乎是單槍匹馬平定了一場大叛亂。這當然是了不得的。所以,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王士禎表示: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陽明先生是屈指可數的幾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的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讀書人的敬仰,可見其巨大的人格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