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努裡維斯:活得像乞丐,卻被全世界盛讚,憑什麼?

關注減法生活:為生活做減法,為生命做加法。 

基努裡維斯:活得像乞丐,卻被全世界盛讚,憑什麼?

三分東方韻,七分歐洲風,身價上億,卻活得像個乞丐,紐約時報都稱他為:連世界都配不上的男人。沒有保鏢開道,不需要大牌加持,遠離粉絲追隨,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比基努裡維斯更懂得“斷舍離”吧。

基努李維斯在走紅之前,曾帶上僅有的三千美元和一輛車,去好萊塢追夢,即使有一副英俊的面龐,可依然被拒之門外。直到憑藉《黑客帝國》三部曲,開啟了科幻電影的時代,基努裡維斯才一夜之間被世人熟知。

在基努裡維斯事業最巔峰時期,他曾拿到過一億美元的報酬,但他將70%,也就是7000多萬都捐給了白血病醫院,基努裡維斯明明可以享受奢華的上流生活,但他對於物質的慾望極地,不追求錦衣玉食,只對街邊的漢堡可樂情有獨鍾。


斷舍離:
斷的是慾望,
舍的是嫉妒,
離得是稀缺。

基努裡維斯身在好萊塢這樣一個物質至上的名利場,卻信奉“斷舍離”的生活準則,他主動摘下自己身上的光環,只留下平凡又真實的自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了斷舍離的潮流中,而最近,網絡上又出現了一個新詞“慾望降級”。即不再追求買買買的衝動快感,而是遵循內心深處的意願,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費衝動。

從屈服於慾望到征服慾望,無關貧富,本質上是一種想通了之後的選擇。


01、控制慾望,才能活出自己

在日本有位當紅博主佐佐木文雄,曾是一個年近40的中年油膩大叔,那時的他與我們一樣,月光族、剁手黨,生活邋遢又不自律。

他曾蝸居在狹小的房間裡,零食、書籍丟得到處都是,女朋友也因此氣憤不已,離他而去。

從當前的生活狀態來看,佐佐木文雄無疑是一位失敗者,如行屍走肉一般,人生無望,可是,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弱點之後,他竟然依靠慾望降級成功實現了屌絲逆襲。

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做的?他在採訪中稱,“收集不同的東西並不能給你帶來滿足感,相反,你總會覺得生活中少了什麼東西。

”所以, 佐佐木文雄開始捨棄那些不必要的物品,從扔掉雜物開始,之後,只過最極簡的生活,只保留那些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東西,其餘的全部捨棄。

慾望無法填滿,每一次因慾望而消費,表面上是得到滿足,獲得了暫時的快感,實際上卻是加深了慾望的溝壑。廣廈千萬間,睡覺也不過一張三尺寬的床,滿桌山珍海味,填飽肚子也只是一碗米飯的事。

我們在為慾望買單的同時,那種短暫的滿足感會讓我們丟掉危機意識,財務危機、生活危機以及未來危機。我麼以為自己已經富有到可以佔有一切的地步,可當我們看到鉅額的消費賬單時,才發現自己不僅一無所有,還負債累累,到時,鉅額還款的壓力會毀掉你的一切幸福感,生活徹底陷入了危機與虛空。

究其原因,還是慾望與貪婪,迷失在物質的繁華里,不知內心真正的追求為何物。

基努裡維斯:活得像乞丐,卻被全世界盛讚,憑什麼?

02、遠離嫉妒,才能減少慾望。

中國人不太擅長談論情緒,自古以來對情緒最大的讚美,就是沒有情緒,可嫉妒的情緒隱藏得再好,身體的誠實卻總是將你出賣。

嫉妒,是人性最大的弱點,多數人都不能免除。

朋友圈的豐盛大餐,幾萬塊的名牌包包,國外超豪華旅行……似乎別人的生活永遠都是光鮮亮麗,而自己卻總是灰頭土臉,那種對比產生的心理失衡,就是嫉妒。

同事大江見到別人拿到最優業績,他總說是別人運氣好,可當他自己的業績墊底時,又辯稱是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甚至連網上購物,都要比拼自己的購物額度更高,哪怕欠下幾張信用卡,也要爭個面子,活得又累又浮躁。

單位有同事為了練習跑步,花了800多塊買了一個藍牙耳機,大江看了之後,立馬下單買了個1400多塊的升級版,拿到辦公室炫耀,顯然是想要壓過同事的風頭。可是沒想到,幾天之後,大江就在微信上和我借錢,說自己的信用卡刷爆了,希望我能幫幫他。可是,除了苦笑,我也幫不上他,所謂救急不救窮,說的就是大江這種人。

因為嫉妒,被忽略的,往往是最有價值的,因為慾望,不顧一切追求的,往往最沒用

基努裡維斯:活得像乞丐,卻被全世界盛讚,憑什麼?

03、告別稀缺心態,才能實現斷舍離的生活。

《稀缺》一書有這樣一句話:“稀缺會令窮人拘泥於當下,以致他們不能從未來的信息中獲益。”

因為稀缺的存在,我們對待金錢和時間,都需要在極其有限的範圍內精打細算。可人都是社會性的動物,你的拮据和他人的寬裕比起來,只能讓你更加自慚形穢,在這種巨大的反差面前,我們不由自主地問自己:憑什麼?

一旦腦海中冒出這種想法,嫉妒心就來了,慾望就來了。在人性與理性的雙重摺磨下,理性幾乎就沒贏過。就算未來會面對更加拮据的生活,可人性會把你拉回現在,它不允許你想那麼遠。

斷不掉慾望,放不下嫉妒,就離不開稀缺心態。稀缺心態的本質,就是沒有精神的餘閒。

曾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每個階層的人都有每個階層的煩惱,開得起寶馬的人,羨慕開瑪莎拉蒂的,開瑪莎拉蒂的,又羨慕開勞斯萊斯的。我們多數人都活在需求比資源多的主觀世界裡,主觀感受與現實存在之間的強烈對比,總是讓我們變得焦躁和不安。

我們的金錢、時間,包括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壓榨得太多,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崇尚“用未來的錢,買今天的單”,為了得到心儀的東西,把金錢壓榨得“動彈不得”。一旦在任何一個節點上出問題,所有的資金鍊都會斷裂。

但他們都忘了中國有句俗語:話不說死,事不做絕。凡事留有餘閒,可以讓我們更輕鬆地規避錯誤,在面對誘惑時也更不容易失誤,這是“斷舍離”生活的第一步。

“斷舍離”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深層的意思是告誡我們:手中的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凡事留有餘閒,切莫孤注一擲。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這樣寫道:“多餘的財富只能換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靈的必需品是無需用錢購買的。”

極致的人生,一定是精神的斷舍離!

基努裡維斯:活得像乞丐,卻被全世界盛讚,憑什麼?


為生活做減法,為生命做加法。更多關於斷舍離的精髓,歡迎訂閱我的人氣專欄《21天斷舍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