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花更少的時間,拿更多的分?

如何花更少的時間,拿更多的分?

在2019年的江蘇省考中成功上岸,被面試班的老師和小夥伴們艾特了好久,讓我談談公考之路一發即中的備考經驗。其實從輔導班到公眾號,關於備考經驗的文章不在少數,一直沒有動筆寫經驗貼,是因為感覺寫出來也是大同小異,想來想去,真的要對大家有什麼借鑑經驗,就說說時間管理吧。

“花更少的時間,拿更多的分”,是在自身既有實力的基礎上,時間投入和提升收穫兩者性價比的提高,請不要把我的經驗想象成什麼高分咒語,畢竟短時間內提高几十分,對於大部分人是不現實的,也不想拿著別人的經驗話術高談闊論,像個搞傳銷的江湖騙子,既然要寫這篇文章,還是希望能夠實實在在的幫到大家。

給公考一個期限,是三個月

因為想做記者,當初把所有精力都用於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實習筆試面試考核,每次都是在最後關卡被刷下來,心態壞到極點,頹廢了半個月,最後決定參加省考。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距離往年的省考時間大概還有三個月,我告訴自己,足夠了。

一來我不是很有耐心的性格,不喜歡無限拉長戰線來複習準備,以增強自己參考的信心,就和有些同學高考復讀一年後分數還不如第一年的道理一樣,二來時間寶貴,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傾向於花更少的時間在複習備考上,省下來的時間你可以去做比複習更有意義的事情。

三個月,九十天,十三週,我記得很清楚,那天下午我找了張大紙,揹著電腦到圖書館,淺到公考科目、各科考試時間、題型,深到備考階段、複習節奏,我密密麻麻列了出來,最終敲定了總體複習計劃。

關於行測:刷題熟悉題型4周28天——鞏固提高補齊短板5周35天——模考練習反思總結21天——剩下的時間翻錯題整頓心情。

關於申論:概括題5天——對策題7天——分析題2周14天——應用文題10天——大作文28天——剩下的時間做題且做全套,以兩天為週期,一天做和對答案,另一天總結。

週末晚上,記得抽出一小時

在做完整體計劃之後,我買了個小本子,開始在本子上分週記錄自己的計劃。每個週日的晚上,我都會抽出一小時的時間,作為自己的整頓反思。

包括一週七天每天上午做什麼,下午做什麼,併為記錄達成情況如何留出空間,上週的計劃完成情況如何,哪些部分要有所調整。因為有這樣的記錄,我感覺在複習過程中,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付出有道理,進步是必然。

每天240分鐘,也足夠的

按我前面的說法,聽起來似乎並不算事半功倍,拆分完以後90天甚至顯得有點漫長,但也請不要高估自己一天24個小時的學習效率,利用有限的時間,保證絕對的高效,就是成功的少時多分。

把每天用在備考上的時間固定為240分鐘,上下午各120分鐘,這樣90天一共就是21600分鐘,摺合下來就是360個小時,15天,一直到最後我的行測73分,申論72分,我認為達成了“花更少的時間,拿更多的分”的效果。

根據我對自己的判斷,上午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是8點到10點,下午效率最高的時間段3點到5點,考試又是上午考行測,下午考申論,所以每天什麼時間做什麼就基本確定了。當然每個人生物鐘不同,240分鐘具體是什麼時間也因人而異,我只是按自己的節奏舉個例子。

行測的刷題階段基本是每天一種,幾個題型輪流交替,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做題一個半小時,覆盤總結半小時;鞏固提高階段時間利用有意識向提分快的題型上,但其他題目也不能完全放下,要保證三天至少掃一次保持手感;我用了三週時間進行模考練習,第一天完全按照考試時間做套題,第二天覆習反思,一直到最後考試,都維持了很好的考感。

申論的做題邏輯和行測基本一致,針對性訓練的時候,就悶頭練習保持絕對專注,伴隨著後期開始複習別的題型,前面的題型也要保證五天之內至少掃一次的節奏。大作文是重頭戲,針對性練習並不意味著在格子紙上寫答案對答案,需要在每週計劃之內區分出寫答案、卡時間、背誦、總結的時間。進行完所有步驟之後,我在保持著每天做套題的節奏,直到考前最後一天,最後的考試像日常一樣自然。

我的方式不是絕對的,只是給大家提供一種思路,宗旨就是根據自己的基礎和節奏找到更高效的方法,公考也不是終點,希望小夥伴們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成就公考,也能用公考總結出做事的正確方法。祝大家順利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