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西漢新帝王莽因篡權上位,頗為忌諱在西漢官民上下已經深入人心的五銖錢,下令將“錢”一律統稱“泉”;另“泉”字如潺潺流水,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意思,此後歷代沿用。所以古錢幣稱為古泉,收藏錢幣稱為藏泉,藏友之間稱為泉友,藏界也叫泉界。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馬定祥照片

在中國泉藏界,有一位知名的錢幣大師,被譽為“一代泉界宗師”、“大熊貓級的人物”,他便是馬定祥。

棄醫從文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少年時的馬定祥

1916年11月1日,馬定祥出生於浙江杭州馬市街;1932年畢業於杭州惠蘭高級中學,從師名醫陳紹裘,於1936年開始在杭州行醫,期間以“馬臥蠶”之名徵收中國奇異銅元;抗日戰爭爆發後,馬定祥的從醫之路就此終止。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中國泉幣學社第74次例會合影(1942年上海,羅伯昭寓所)

前排左起:張絅伯、諸葛韻笙、丁福保、張翼成、鄭家相;

後排左起:楊成麒、戴葆庭、王蔭嘉、張季量、陳亮聲、羅伯昭、馬定祥

1938年,馬定祥舉家避難遷居上海,此時的他一心一意專注錢幣收藏,並隨張季量鑽研泉學,並開始在上海經營錢幣業。1940年,馬定祥與丁福保、羅伯昭、張絅伯、張季量、戴葆庭、鄭家相、王蔭嘉等,在上海發起“中國泉幣學社”,與泉界精英往來交流,切磋泉學。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馬定祥自制錢幣拓圖

馬定祥研究錢幣並非閉門造車,而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1945年7月,他在上海的重慶中路60號乙開設了一間錢幣鋪,叫作“祥和泉幣社”。門面只有2米寬,面積只有五六平方米,這樣的店鋪在大上海的街頭可謂毫不起眼。然而,旁人不知道的是,進出這間鋪子的都是當時中國泉界有字號的人物。這些泉界大佬經常會到“祥和泉幣社”聚會,探討交流關於錢幣的種種心得。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1905年廣西飛龍十文銅幣試鑄樣幣



1956年,因公私合營,祥和泉幣社併入新龍古玩商店。1964年,馬定祥調入上海市文物商店總店,後又調入上海博物館,專司錢幣研究。

收藏軼事



馬定祥有一枚閒章“嗜錢如命”,可說是寫出了他對收藏錢幣的痴迷,下面列舉幾個馬老的收藏趣事: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馬定祥自用章

  • 糖紙包藥丸,賣錢換古幣

1942年,浙江金華集中了很多難民。難民身上帶的不是首飾就是古物,古錢幣也很多……這一下子吊起了馬定祥的胃口,由於資金有限,他便想到:如果弄些“奎寧丸”到金華,賣出好價錢,收集古錢的資金就有了。因為之前從醫的經驗,馬定祥知道“奎寧丸”是德國進口貨,專治傷寒。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孫中山像民國十八年背嘉禾圖壹圓樣幣,馬定祥舊藏

可是,金華是交通要道,日本人沿途搜查得厲害,奎寧丸屬於違禁品,必得小心藏好。於是,馬定祥買來幾斤糖果,把其中一部分糖吃掉,用糖紙包上“奎寧丸”,再將這些糖果混在其他食品和雜物中,用以掩飾。又買來一堆山東大棗,裝在兩個竹簍裡,外邊是大棗,竹簍中心是藥瓶。

一路闖關到臨近金華最後一道關卡時,一個日本兵拿起刺刀,對準他的竹簍就是一刀!竹簍被捅穿了,好在藥瓶沒有掉出來,馬定祥驚出了一身冷汗。後來當地人告訴馬定祥:“你不要命了?看見城頭上的人頭了嗎?那就是販賣藥品的人的頭!”從此,每當看到那次收來的古錢,馬定祥就會想起這段可怕的經歷。

  • 訂做大鍋餅,巧藏金銀幣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1945年的一天,馬定祥得知天津一個美國醫生想要出手一批金銀幣,頓時情緒高漲,立刻與堂弟馬定方揹著簡單的行李直奔火車站。這天恰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日子!全國百姓紛紛湧上街頭,敲鑼打鼓,歡呼慶祝。過去由日本人控制的地區全都亂了,馬路堵塞,火車站一片喧囂。馬定祥和堂弟被人潮擠來擠去,好不容易才上了火車。

當車行至天津南邊一個叫良鄉的地方,車廂一下子向右側歪倒,緊接著,機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大人孩子的哭喊聲混成一片……原來,這趟列車的後面車廂裡裝有一批日本軍火,游擊隊獲得情報趕來劫車,把前面一座小鐵路橋給炸斷了。馬氏兄弟乘坐的車廂幾乎懸空在河面上,二人趕緊爬出車廂,跑到大路邊攔了一輛驢車,總算繞到了天津。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1902年安徽方孔十文銅幣試鑄樣幣來源:馬定祥舊藏

在天津,馬定祥看到了那組金銀幣,上面有精美的龍紋圖案,面目各不相同,有的鬍鬚長一點,有的短一點。按此區別,人們把它們定名為:“長鬚龍”、“短鬚龍”、“曲須龍”、“大尾龍”、“反龍”、“普通龍”等,總共7枚,金光四射、鋥亮簇新,從未流通過。據說原先是準備要流通的,可是鑄好以後,中國幣制已經變了,這錢就不能流通了。馬定祥看後心中暗贊“絕無僅有,稀世珍寶”,爽快買下。馬定祥收藏沒有還價的習慣,只要東西好,從不討價還價。

錢幣拿到手了,可是往上海的火車全都不通了。兄弟倆只得先乘車到濟南。他們事先在一個大餅鋪子裡訂做了一個很大的鍋餅,和麵的時候把金銀幣嵌進去,大餅烙好之後,再在大餅邊上咬上幾口表示吃過。一路顛簸,時常碰到來路不明的關卡,花了不少買路錢才熬到青島,再從青島乘船回到上海。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這一路辛辛苦苦保護的7枚金幣中,有一枚已經成為中國“最貴的壹圓”。2004年嘉德拍賣會上,“壹圓”清代宣統三年大清長鬚龍金樣幣拍出176萬元的高價。

  • 智破劫錢案,初上大熒幕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1989年3月27日,一場恐怖事件席捲了上海錢幣收藏界:兩個歹徒光天化日之下洗劫了錢幣收藏者、馬定祥的八大弟子之一——陳福耕的家,他們把主人反綁在椅子上,用棉紗頭堵住了他的嘴,搶走了家中收藏的數千枚古錢。據說,歹徒的主攻目標是一枚英國伯明翰樣幣(晚清一家叫“伯明翰”的英國生產製幣機器公司所鑄,以此來向中國政府和各地督撫兜攬生意,後由於媒體炒作,價值逐漸攀升),號稱“絕無僅有的近代珍錢”,在國際上聲譽卓著!

警察局接到報警後立即行動,把上海玩兒古錢幣的人呢都“請”上了花名冊,仍沒有半點線索。那年頭正是各地泉學之潮風起雲湧的時候,各地泉友寄到萬拓樓的信件每天有一堆,馬老總是每信必回。各地泉友除了請教問題,還常將吃不準的錢幣拓片寄來,請馬老鑑定。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這天馬老收到一封來自福建的信,信中說近來看到一枚非常古樸的錢幣,從未見過,甚是喜歡,但開價很高,不敢貿然買下,請馬老給掌掌眼。信中附了那張古錢的拓片。那拓片拓得實在不能算好,但是那“天德重寶”的錢文還是看得清清楚楚的。馬老頓時警覺:好眼熟的錢呀,像在哪裡看見過……終於記起來了,這是陳福耕收藏的錢幣!既然陳福耕的一枚錢拓在福建,說明那錢就在福建!既然有一枚在福建,那也許就不是一枚,而是一批!

後來,馬老及時通過陳福耕向公安部門提供了這一極為重要的線索,從而成了偵破此案的突破口。公安部門按圖索驥,直趨福建,在當地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明查暗訪,終於找到了上海的根子。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古幣風波》劇照

此事被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位編劇知道了,認為故事很有戲,就援此編寫了一部電影劇本《古幣風波》,其中有個錢幣鑑定師的角色,還找到馬老親自出場。馬老很高興地答應了下來,並跟導演配合良好,大家還說他很上鏡。

收藏研究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收徒授學,整理集藏

1981年,馬定祥因病退休,便開始收徒授學,整理集藏,取書齋名為“萬拓樓”。

他收藏的孤品有: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新幣十一銖”錢拓 印文:無價寶、定祥鑑定

1943年從北京李慶裕處獲得的“新幣十一銖”孤品,後以五千大洋歸羅伯昭,創古錢成交之天價,被羅氏列為15247枚全部藏珍中第一大珍品。

1946年從南京張偉英“大清銀幣吉字戊申庫平一兩”處獲得的銀幣孤品,愛不釋手,遂自取“吉齋”為號。文革時期該枚錢幣失落,為其一生憾事。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1948年在貴州得黔寶壹元、半元珍貴銀幣三枚,其中“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雙龍戲珠壹元銀幣孤品,後歸澳籍收藏家耿愛德(E.KANN)。

1950年獲羅伯昭所藏“大明通行寶鈔肆佰文”,及鑄有英文的“四川省造盧比”試鑄紅銅樣版兩件孤品。

  • 劃分古錢十大等級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馬定祥自制《泉幣大觀》拓集

馬定祥不僅僅從事錢幣的收藏交流,還專注於錢幣的歷史文化考究。現在我國古錢收藏市場上通行的十級評定標準,便是由馬先生定下。他根據各種錢幣的珍稀程度,把古錢幣分為十個檔次,即:一級大珍、二級列、三級罕貴、四級罕、五級稀罕、六級稀、七級甚少、八級少、九級較多、十級多泛。

無私捐獻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馬定祥一向認為,錢幣既有流通使命,也承載著歷史文獻的使命。那些珍貴的錢幣是屬於全社會的財富,應當由文物部門永久保存。所以,儘管很多珍幣是他省吃儉用、走南闖北、辛辛苦苦“淘”來的,當他捐獻給國家時,卻毫不吝嗇。

早在解放初的1951年,馬定祥就開始捐獻。那時國家正籌建上海中山故居紀念館,馬老將自己收藏的一批辛亥革命時期的幣章捐給了該館,其中包括同盟會早期在海外發行的金幣券、1929年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紀念章等。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1963年,他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海內外存世極稀的日本《昭和泉譜》善本。

1983年,他出版了錢幣收藏界的經典著作《太平天國錢幣》,並將自己多年珍藏的太平天國及天地會的105枚錢幣,無償地捐獻給了南京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其中有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最初發行的錢幣——天國通寶錢3枚以及當前唯一存世的天國聖寶鉛質雕母錢。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晚年馬定祥

1988年冬天,馬定祥夫婦回家鄉杭州小住。此時他的健康情況已經大不如前,自覺可能來日無多,於是萌發了向故鄉捐獻歷代珍幣的打算。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和聯絡,1990年5月,馬定祥偕夫人和長子馬詠春再去杭州,正式向浙江省博物館捐獻了1500餘件珍藏。

1991年1月7日,浙江省博物館的楊陸建副館長帶人來上海,這時,馬定祥已經病臥在床,行動遲緩了。人們在他的指點下,搬出一捆又一捆的錢幣資料,有文稿、手稿、拓集、照片,也有大宗錢幣拓片和成套的錢幣雜誌,居然滿滿七十四箱!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1991年3月15日,馬定祥因慢支氣管炎繼發感染、肺心呼衰等重病,經搶救無效與世長辭,享年74歲。

馬定祥捐贈的十萬餘件錢幣資料中的精華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先秦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戰國秦•銀質大半兩

秦漢魏晉南北朝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秦•權錢“第十七重四兩”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新莽·新幣十一銖

隋唐五代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南唐•大齊通寶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南漢•飛龍進寶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北宋•聖宋通寶背橫寫篆書當五

遼夏金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遼•天贊通寶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金•崇慶元寶篆書

元明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張獻忠“西王賞功” 金錢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清·寶泉局造同治通寶牙雕呈樣錢

咸豐錢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清•寶泉局克勤郡王造咸豐元寶當三百

太平天國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天地會·太平天下王有道隱語錢

(附馬定祥考證)

清代銅元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清·江南省造甲辰光緒元寶每元當制二十文

民國銅元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民國·江西省造辛亥大漢銅幣當制錢十文

蘇維埃銅元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清·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制黔寶

清代銀圓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清·吉林省造吉字戊申大清銀幣一兩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清·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

民國銀圓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民國·袁世凱大鬍子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壹圓

蘇維埃銀圓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一九三一年制壹圓

近代金幣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清·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

他一生嗜“錢”如命,捐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 民國·袁世凱側像

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簽字版拾圓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