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到初冬,野釣有“套路”,常用這些老方法,漁獲有保障

正值秋末冬初,氣溫逐漸降低,這段時間天氣多變,常有大幅度的降溫天,各位朋友外出釣魚注意保暖,這時候正是感冒高發期。深秋到初冬,雖然氣溫還不是太低,但是晝夜溫差很大,已經慢慢進入冬釣的節奏了。正因為魚不如秋季好釣,所以更應該講究套路。彙總一些釣魚老手的經驗,共各位釣友參考。

深秋到初冬,野釣有“套路”,常用這些老方法,漁獲有保障

一、釣組要適應魚口輕

首先深秋初冬以釣鯽魚為主,而隨著水溫的降低鯽魚開始變得活性不足,主要變現就是魚口輕。魚口輕並非是魚不正常進食,而是受到低水溫的影響身體僵硬,進食力度和開口幅度都不理想。所以這時候釣魚的第一要素就是降低魚的進食障礙,讓餌料更容易被魚吃進去才算成功的第一步。使用細線提升線組靈敏度的同時也更加柔弱,不容易出現檔口的現象,冬釣鯽魚子線在保證不斷的情況下是越細越好。魚鉤也要輕而小,否則魚可能吸不進去魚鉤。小漂、小墜自是不用多講,所謂冬釣無巧,軟竿細線魚鉤小嘛。

深秋到初冬,野釣有“套路”,常用這些老方法,漁獲有保障

二、多找窩點,窩料要少而精

秋冬之際水溫低,而且天氣多變,對於變溫動物的魚類來說,總是喜歡待在更適宜的地方,而且不會有太遠距離的遊動,這就需要找魚而釣。但是找魚窩是十分困難的,就算經驗豐富的釣友也難以準確的找到魚窩,所以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深淺結合,草邊橋墩等可能藏魚的地方都打上窩,再進行試釣把有魚的窩點重點培養下,其實秋冬時節傳統走釣的優勢也在這裡。不過打窩只是能稍微聚攏下窩點周邊本來就有的鯽魚,難以誘到遠距離的鯽魚,所以窩料不需要多,要少但是精。可以使用商品餌或者炒香的黃豆粉,加少量酒米打窩,每個窩點鴿子蛋大小的窩料就足夠了。

深秋到初冬,野釣有“套路”,常用這些老方法,漁獲有保障

三、注意天氣的選擇

魚的開口情況跟天氣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天氣是否得當直接影響魚是否進食,所以越是氣溫低的季節越是講究看天出釣。其實總體概括下來主要有兩點,第一就是水溫變化幅度不大,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都是可以出釣的。第二就是秋冬時節如果人感覺比較舒服的天氣,那通常都比較適合釣魚。還要好主意晴天選擇釣位要向陽,陰天選擇釣位要儘量釣稍深的釣點。如果非要總結下哪些天氣適合秋冬時節釣魚,那主要就是晴天,陰天,南風天,霧天,最後就是寒潮來臨前或者降溫第一天。牢記水溫“穩”,不管氣溫高低,魚通常都是開口的。

深秋到初冬,野釣有“套路”,常用這些老方法,漁獲有保障

四、堅持逗釣,動態誘魚

秋冬之際不但魚口輕,還會出現魚含著餌料不吞的情況,所以誘魚快速咬鉤,把餌料吞進去也是一大要點。首先是用餌上需要注意兩點,如果使用面餌需要注意餌團要小,比重要輕,這樣的輕而且小的餌料才更容易被魚吃進去。其次要注意餌料的味道要濃,這樣才有比較好的誘魚效果。如果使用蟲餌垂釣,一定要注意逗釣,鮮活蠕動的蟲餌更容易激起鯽魚的食慾。

深秋到初冬,野釣有“套路”,常用這些老方法,漁獲有保障

除了以上內容,如果冬季玩臺釣,注意調漂可以釣的稍鈍一些,這樣餌料更好入口,傳統釣還可以使用雙鉛線組來提升靈敏度。冬釣的樂趣和難點就在於需要注意的環節比較多,所以有釣魚老手說,冬釣是檢驗釣技的標準。喜歡請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