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寶寶更聰明,出現這四個特徵時,家長要正確引導

想讓寶寶更聰明,出現這四個特徵時,家長要正確引導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在懷孕期間,準媽媽們就希望通過各種食補生出一個聰明又健康的寶寶,但是很多人對於聰明的定義並不明確。

有些人認為學習好就是聰明,有些人認為會說話就是聰明,同樣也有人認為孩子生出來眼睛明亮,就說明孩子比較機智,長大後也會比較聰明。

其實這些說法並不一定完全正確。聰明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學習只是其中的一個標準,還有其他很多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聰明與否。

經常聽有些父母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兩歲之前不怎麼愛說話,兩歲之後便開始滔滔不絕。每天都拉著自己的手,雲裡霧裡地講一些東西。

想讓寶寶更聰明,出現這四個特徵時,家長要正確引導

有些媽媽工作比較忙,根本沒有時間理會孩子,孩子就自說自話。其實這說明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語音能力在發展,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如果家長不正確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正確地運用語言,及時地對孩子回應,孩子的積極性就會受挫,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四個特徵,父母就偷著樂吧

孩子從出生之後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特徵,每一個特徵都是孩子內在的表現,父母只要正確地引導,孩子將來會很聰明,父母就偷著樂吧。

(1)語言能力;

孩子語言能力的表現並不一定是指說出完整的話,從孩子出生開始的笑聲、哭聲,只要是喉嚨裡發出的聲音,都屬於語言能力的一種範疇。

一般聰明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喜歡說話,是個小話嘮,嘴巴里所說的東西就是大腦的一個顯現。

只是孩子年齡小說不出完整的話,家長關注到這種現象之後,一定要及時回應孩子的各種聲音,對孩子進行引導,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說不定將來就是演說家呢~

想讓寶寶更聰明,出現這四個特徵時,家長要正確引導

(2)動手能力;

這裡的動手能力主要是指孩子手、手指、手腕等等的運動,一般用手做的事情會經過大腦的思考,比如像寫字,畫畫。

孩子在小時候可以通過手,手腕進行一系列的精細運動,在進入幼兒園之後,注意力會更強。有些孩子出生之後喜歡吃手指、吃拳頭,其實就是鍛鍊動手能力的開始。

孩子從拿大物體,然後再到拿小物體,逐漸用手指捏住物體,這就是孩子自我學習的過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練習精細動作的玩具,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

(3)大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強的人,往往會被別人說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人一般在運動的時候和腦部的活動認知是重合的。

而且經常運動的人,心肺功能比較好,可以為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大腦往往轉得更迅速,孩子學習能力也會更加的強。

所以在小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抬頭、翻身、走路

這些動作,這些動作不滯後說明孩子將來會非常的聰明。

想讓寶寶更聰明,出現這四個特徵時,家長要正確引導

等到孩子稍微大一點,家長可以帶孩子做足球運動,跳繩等等,提高孩子的運動細胞。

(4)認知能力;

孩子習慣性用眼睛看事物,模仿大人的動作、記憶力、想象力多方面能力的總和就是認知能力。

孩子在小時候最簡單的表現就是孩子看到一個事物,給孩子講解完之後,孩子下一次見到這個物品,就能夠認識,這是孩子一步步認知的開始。

孩子可以通過聲音找到玩具,也可以模仿成年人的動作和表情,這說明孩子在一步步的發展。家長要正確地引導,幫助孩子在認知方面有更好的突破。

看孩子是否聰明,並不是單純的從學習上來看,畢竟這種概念太過狹義,聰明的孩子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

如果你家寶寶從小就具有以上四個特徵,只要加以引導,將來一定是個聰明的孩子,也一定會大有出息。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