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還是惡魔?金融大鱷索羅斯生平最經典的兩場貨幣戰爭

天使與惡魔水火不容,一般情況下不可能結合在同一個人身上。但就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還真有這樣的人,他叫喬治·索羅斯。說他是天使,是因為他不惜斥巨資贊助慈善事業;說他是惡魔,則是因為他通過投機手段賺錢的方式導致了無數人傾家蕩產。

這位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商,竟敢以一己之力,對一國甚至多國發動大規模的貨幣戰爭。在他掀起的金融風暴中,英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曾經繁榮一時的國家相繼倒下,成為他的手下敗將,而他本人則往往在狂斂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后全身而退。

天使還是惡魔?金融大鱷索羅斯生平最經典的兩場貨幣戰爭

傳奇人物的背影

金鱗豈是池中物

都說猶太人是賺錢高手,喬治·索羅斯的傳奇經歷恐怕就是最好的註解之一。

1930年,索羅斯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其父是一名律師,在當地頗有聲望。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童年時代的索羅斯原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可天有不測風雲,1944年,納粹德國入侵匈牙利,這意味著猶太人的災難降臨了。為了躲避迫害,索羅斯一家不得不開始逃亡生涯,他們原有的財富也因此化為泡影。

二戰結束後,索羅斯決定離開故土前往西方世界發展。1947年,年僅17歲的他離開匈牙利,在瑞士的伯爾尼短暫停留後輾轉來到倫敦。最初,身無分文的索羅斯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為了改變命運,他於1949年考入倫敦經濟學院,並在這裡結識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米德,及自由哲學家卡爾·波普等著名學者。特別是卡爾·波普,對索羅斯建立金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一度很貧困,但索羅斯仍堅持完成了學業,於1953年畢業。

畢業後,他先後從事過許多工作,最終通過努力進入投資銀行領域,在一家銀行擔任經紀人。不久,他便成為了一名在黃金股票套匯方面很有專長的交易員,尤其擅長利用不同市場的差價賺錢。在存了些錢後,索羅斯決定離開歐洲,到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去闖一闖。於是,他帶著僅有的5000美元來到紐約,並通過朋友的介紹進入梅葉公司,成為了一名專事黃金和股票的套利商。

當時,由於歐洲與美洲之間的金融市場很少發生聯繫,因此,索羅斯便利用其中的差價賺錢。1960年,通過操作德國安聯公司的股票,他幫助客戶大賺了一筆,由此聲名鵲起。1963年,索羅斯開始在愛霍德·佈雷徹爾德公司擔任分析員。這是一家主要經營外國證券貿易的美國公司工作,索羅斯在這裡從事國外證券分析。因為他在歐洲有豐富的人脈,而且掌握了包括法語和德語在內的多種歐洲語言,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四年後,索羅斯晉升為公司研究部主管。幾年來,他為公司賺了不少錢,被視為老闆的左膀右臂和公司的頂樑柱。但就在這時,不安於現狀的索羅斯卻決定離開公司,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天使還是惡魔?金融大鱷索羅斯生平最經典的兩場貨幣戰爭

卡爾·波普

經過醞釀,1969年,索羅斯與合夥人傑姆·羅傑斯在紐約開設了“雙鷹基金”,初始資本25萬美元。創業都是艱難的,公司剛開始運作時只有3個人,索羅斯是交易員,羅傑斯是研究員,還有一名秘書。1973年,中東戰爭結束,嗅覺敏銳的索羅斯認為美國國防部可能會花費巨資用新式武器重新裝備軍隊,於是便開始投資那些手握大量國防部訂單的公司股票,結果賺取了鉅額利潤。從此,索羅斯逐漸成為華爾街備受矚目的人物。

1979年,索羅斯將公司更名為“量子基金”。1980年,該基金當年的25萬美元資本金已變成8000萬美元,其中80%的權益屬於索羅斯本人。同一年,羅傑斯離開了公司,只剩下索羅斯獨自打拼。

37歲的羅傑斯雖然從量子基金退出,但傑出的理財術已為他積累了過千萬美元的財富。此後,他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事業,成就與索羅斯相比雖略有不如,可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投資家。

1985年,日本被迫與美、英、法、德四國簽署了“廣場協議”,致使日元迅速升值。而早就看空美元的索羅斯,看準時機,當國際資金大量湧入美國股市時,他反而大肆賣空美元,買進日元、馬克等即將升值的貨幣。結果不到兩年,他的盈利就高達122%。與此同時,他管理的資金規模也日益膨脹,到1992年突破了60億美元大關。

關於“廣場協議”和日元升值,詳參筆者前文

到20世紀90年代,雖然索羅斯已成為華爾街響噹噹的人物,但為全世界所認識,還要歸功於這一時期發生的兩次大的金融危機,其中第一次就是著名的英格蘭銀行事件。

天使還是惡魔?金融大鱷索羅斯生平最經典的兩場貨幣戰爭

傑姆·羅傑斯

英格蘭銀行也不過如此

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英鎊幾百年來在世界金融市場上的地位極為重要。到20世紀末,由於經濟衰退,英鎊在世界市場的地位開始下降,但英格蘭銀行作為保障市場穩定的重要機構,仍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出人意料的是,身為民間投資人的索羅斯竟公然發動了一場針對英鎊和英格蘭銀行的貨幣戰爭,最終還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

1992年2月17日,歐洲共同體12個國家的外長和財長在荷蘭簽署了《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成為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里程碑。條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公民福利等多方面內容,但關於歐洲貨幣聯盟的規定是其中的核心,也是爭議最大的部分。條約規定,歐共體在不久後改稱歐洲聯盟,各國應當分三個階段完成統一貨幣的工作:第一階段,強化當時已經建立起的“歐洲匯率機制”,實現資本的自由流通;第二階段,建立“歐洲貨幣機構”,負責協調歐共體各國的貨幣政策;第三階段,發行統一的歐洲貨幣,即歐元,並把“歐洲貨幣機構”升格為“歐洲中央銀行”,為歐盟各國制訂統一的貨幣政策。

如果以上計劃能夠順利完成,歐元將成為能與美元相提並論的超級貨幣,歐盟12國的資本市場將實現無縫接軌,資本流通的成本將大大降低,這對歐洲金融業的發展極其有利。但是《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目標的實現卻存在許多困難。

天使還是惡魔?金融大鱷索羅斯生平最經典的兩場貨幣戰爭

英格蘭銀行

面對這一重大事件,索羅斯經過冷靜分析,認定其中經濟實力最強但剛統一的德國將無暇幫助其他歐洲國家渡過經濟難關,而這將對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及貨幣帶來深遠的影響。果然,條約簽訂不到一年,一些歐洲國家便難以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當時英國經濟長期不景氣,要想刺激經濟發展,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雖然首相約翰·梅傑多次強調要維持英鎊在歐洲貨幣體系的地位,但索羅斯認為這不過是虛張聲勢。

1992年9月,索羅斯及一些長期進行套匯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拋售疲軟的歐洲貨幣,使得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籌措巨資來支持各自的貨幣價值。在這場較量中,索羅斯是中堅力量,僅他一人就動用了100億美元。

9月15日,索羅斯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因此而一路狂跌,雖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匯率體系規定的下限,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邊緣。16日,英國政府徹底失敗,被迫退出了歐洲匯率體系。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儘管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還是無濟於事。這天,就是英國金融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三”。

隨後,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紛紛宣佈退出歐洲匯率體系,意大利里拉和西班牙比塞塔開始大幅度貶值。

通過這場對英鎊的貨幣戰爭,索羅斯狂賺了1億美元,被著名的《經濟學家》雜誌評價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同年,他的基金增長了67.5%,他個人也因淨賺6.5億美元而成為華爾街收入最高的人。

接下來,索羅斯又將目光瞄準東南亞,準備在那裡掀起另一場風暴。

天使還是惡魔?金融大鱷索羅斯生平最經典的兩場貨幣戰爭

泰銖

席捲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20世紀90年代初期,西方發達國家進入經濟衰退期,東南亞國家卻出現了奇蹟般的經濟增長,其經濟發展模式一度被髮展中國家視為樣板。由於過度樂觀,東南亞國家紛紛放寬了金融管制,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結果卻將各自的貨幣不加保護地暴露在國際遊資面前。另外,因為經濟的快速增長,各國普遍出現了過度投資房地產,高估企業規模及市場需求等現象,新一波的經濟危機正逐步醞釀形成。

面對東南亞金融市場如此巨大的漏洞,索羅斯自然不會放過機會,他決心再打一場英格蘭式戰役。隨著東南亞各國經濟過熱狀況的加劇,各國中央銀行採取不斷提高銀行利率的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率。特別是泰國,問題暴露得更加嚴重。於是索羅斯決定從東南亞資本市場上這一最薄弱的環節下手,首先大舉襲擊泰銖,進而掃蕩整個東南亞國家的資本市場。

1997年3月,當泰國中央銀行宣佈,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一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及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時,索羅斯認為千載難逢的時機已來臨。他開始大量拋售泰銖,致使泰國外匯市場立刻動盪不寧。泰銖一路下滑,5月份曾跌至1美元兌26.70銖。雖然泰國中央銀行採取各種應急措施,一度穩定了局勢,但索羅斯並沒有罷手。1997年6月下旬,索羅斯籌集了更加龐大的資金,再次對泰銖發動猛烈進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亂,泰銖狂跌不止,交易商瘋狂賣出泰銖。儘管政府動用了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150億美元的國際貸款,企圖力挽狂瀾,但仍無濟於事。7月2日,泰國政府由於再也無力與索羅斯抗衡,不得已改變了維繫13年之久的貨幣聯繫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更是狂跌不止,到7月24日,泰銖已跌至1美元兌32.63銖的歷史新低。泰國政府被國際投機者一下子捲走了40億美元,許多泰國人的腰包也被掏了個精光。

初戰告捷後,還不滿足的索羅斯決定席捲整個東南亞,再狠撈一把。結果,索羅斯颶風很快掃蕩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印尼盾、菲律賓比索、緬元、馬來西亞林吉特等貨幣大幅度貶值,造成了工廠倒閉,銀行破產,物價上漲等一系列慘不忍睹的景象。這場颶風一舉颳走了百億美元財富,使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緊接著,這場金融危機又迅速波及巴西、波蘭、希臘、新加坡等國,各國政府也不得不動用國庫支持本國貨幣及證券市場。

天使還是惡魔?金融大鱷索羅斯生平最經典的兩場貨幣戰爭

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堪稱當今世界的頭號投資家。自從他進入國際金融領域,幾十年間始終在創造不可思議的奇蹟。據說,他的薪水比聯合國中42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還高。他所率領的投機資金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翻江倒海,颳走了許多國家的財富,掏空了成千上萬人的腰包,使他們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幾乎所有亞洲人都記住了這個可怕的人,並稱之為“金融殺手”或“金融大鱷”,許多人甚至將其視為道德敗壞、十惡不赦的“魔鬼”。

但索羅斯並不這樣認為,“我是一個很複雜的人,在世界一些地區,我以迫使英格蘭銀行屈服和讓馬來西亞人破產,即作為投機者和魔鬼而出名。可在世界其他地區,我被視作‘開放社會’的捍衛者。”而另一方面,他還頻頻贊助慈善事業,從不吝嗇。

至於這位傳奇人物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相信各位心中自有評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