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回答為何不願接受採訪:我只想做“無名之輩”

亞太日報綜合 艾仁

2013年,稜鏡門一出,斯諾登這個名字可謂人盡皆知。但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上個月,這位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倡導隱私的人”。相對於出名,他更願意做個“無名之輩”。

斯諾登回答為何不願接受採訪:我只想做“無名之輩”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願意接受俄羅斯媒體的採訪時,這位美國人表示,這是常識問題。“面臨嚴重威脅的人可不希望自己的臉每天都出現在報紙和電視上。這與‘俄羅斯媒體’無關,而是常識問題:我喜歡隱私和自由,而不是出名,或每天在地鐵上被認出來。請尊重這一點,不要再來打擾我了,謝謝。”

事實上,過去幾年,這位告密者一直試圖過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時刻擔心著美國情報部門的關注。在莫斯科打車時,他從不會告訴出租車司機他家的具體地址,而是選擇公共汽車站或住處附近的某棟房屋前下車,再從那裡步行回家。

斯諾登回答為何不願接受採訪:我只想做“無名之輩”

不過,即使被認出來,斯諾登表示自己絕沒有過消極的回應。“對我而言,因為我是一個倡導隱私的人,所以我寧願不被人認識;我不想成為名人。但另一方面,我在電腦商店裡會被人認出來。我想這是一種心理聯想。那裡的人更瘋狂,當你經過他們時,他們會識別出你的臉。不管怎樣,在有科技蝗蟲的地方,我被認出來的頻率就高得多。”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注重隱私的人選擇公開美國稜鏡門,將自己推上風口浪尖。即使在俄羅斯生活的那幾年,斯諾登也沒有完全退出人們的視線,導演奧利佛·斯通甚至還為他拍了部電影。今年9月,這位告密者更是出版自傳《永久記錄》,從自己的角度來講述那起歷史上最大規模、最高機密級的文件洩密故事。

斯諾登回答為何不願接受採訪:我只想做“無名之輩”

也許,正如倫敦出版公司Macmillan的首席執行官約翰·薩金特所言,不管你喜不喜歡,斯諾登的故事都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美國故事。他犧牲了個人的隱私和未來,從而讓世界變成一個更美好、更私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