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擠牙膏”了,這次英特爾要用GPU完成“救贖”

英偉達創造的GPU神話很難說可以一直維持下去。

最近,Intel宣佈將於2020年正式發佈GPU產品——Xe顯卡,以此回應大家幾年來對Intel GPU設計傳聞的懷疑聲音。此後,在接受業內媒體採訪時,英特爾高級副總裁Raja M.Koduri也證實了這件事,並表示Intel在光線追蹤技術領域已經有了十年的積累。

言語之間,Intel頗有與英偉達比高下的意思。

關於GPU市場,在業內它被英偉達與AMD兩家瓜分已經是事實,而且英偉達在這一領域有著絕對的技術和生態主導權,Intel宣佈此時“貿然”進入,它的舉動多少有些讓人訝異,同時也吊足了看客們的胃口:Intel能夠帶來什麼樣的GPU?它還能做出怎樣的差異化?

不“擠牙膏”了,這次英特爾要用GPU完成“救贖”

Intel為什麼要進入GPU市場?

對於這一次Intel選擇進入GPU市場,業內有人分析指出,這與半導體產業整體性瓶頸下其閃存和數據中心業務縮水有關,拓寬GPU業務,Intel也只是想要豐富自己的產品線,打造更為強大的產品組合與生態系統。

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據IDC最近發佈的預測,經過連續三年的業務增長後,目前半導體的市場總額已經下滑了逾7%,預計今年全年將會下滑超過兩位數,而這是自2009年以來都沒有過的下跌幅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NAND等存儲產品價格暴跌,自動駕駛等新業務的需求增長也在放緩。

受市場整體收縮,尤其是存儲市場縮水的影響,Intel的主營業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這樣的外患之下,Intel賣掉5G基帶芯片部門、10nm工藝PC端CPU難產等自身弱點頻繁出現,業內唱衰Intel已經成為主流。

包攬了PC和服務器端的CPU,Intel在邏輯計算市場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於未來對多種並行計算的需求日益增長,只單純具備一種芯片的設計能力顯然已經不足以應付市場的變化。

同樣齊名的Arm就已經悄悄地將手伸向了服務器市場,2019年初,華為發佈的鯤鵬920(用在華為TaiShan系列服務器)就是基於Arm的RSIC通用架構,以部署企業異構計算生態。

由此來看,在CPU、存儲芯片、FPGA、Chiplets等領域均有所佈局的Intel自然有理由進一步拓寬自己在芯片產品上的品類,尤其是應用非常廣泛的GPU芯片。而內憂外患之下,即便僅為戰略發展謀算,Intel也自然是要部署新的業務線。

挖來技術大牛Raja Koduri可見Intel的決心。

2017年Raja Koduri離開AMD之時,就有業內人指出,他的離職應該是因為在AMD公司已經看不到GPU的未來,無法與NVIDIA競爭。由此可見,Intel在GPU市場的野心已十分明顯。

不“擠牙膏”了,這次英特爾要用GPU完成“救贖”

GPU不是沒有缺陷

對於Intel這樣的巨頭來說,半路進軍已經十分成熟的GPU市場,勢必會做出差異化產品,以佈局未來市場。但做出差異化,並非不可能,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為GPU行業老大哥,英偉達可以說將產品做到了極致,不僅將配套技術做成熟,也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需求打造了豐富的產品線,如應用在數據中心裡面的Tesla顯卡、專注在深度學習應用上的Titan以及包攬遊戲市場的Geforce,這些都奠定了英偉達的地位。因此在過去英偉達的GPU產品被反覆拿出來分析和參考也成為各大芯片會議中司空見慣的場景。

但是GPU不是沒有缺陷。

不“擠牙膏”了,這次英特爾要用GPU完成“救贖”

首先,動輒上萬的顯卡價格就成為眾多用戶一直吐槽的點,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業界對此也是有諸多“不滿”,特別是當應用端對算力的需求越來越高時,批量採購顯卡成為初創公司一筆不小的支出,甚至有用戶退而求其次買遊戲顯卡來做計算任務。

此前當英偉達宣佈遊戲顯卡只能打遊戲,不能放在數據中心跑深度學習時,國內人工智能圈子就幾乎炸開了鍋。當時不少雲計算從業者表示不滿,稱之為“霸王條款。”

客觀來說,除去工藝、原材料等成本,英偉達的設計和品牌溢價確實不低。因此儘管性能強勁,不低的價格也確實落下話柄。

當然,高價格讓其有不少的負面影響,但不低的功耗確實成為它應用到更多場景中的掣肘。在它的官網我們能夠看見,根據不同應用場景需求,英偉達設計了包括T4、Tesla、NGC等不同產品,而幾乎所有產品都集中在雲側。這裡面有一層原因,也是業內人士反覆去探討的話題:如何降低GPU的功耗,以拓寬其應用場景,比如端側。

換言之,因為性能與功耗之間的矛盾關係,英偉達的GPU因此有了明顯的設計上“缺陷”,即功耗過高,這也導致其適用的場景只能侷限在雲側。

沒有一款GPU可以同時解決雲邊端場景的特定計算需求成為現在的行業現狀,這也給GPU的重新設計留下了提升的空間。

Intel的未來GPU構想

GPU有其上升空間,同樣有一點我們不能忽視:在技術上有著深厚積累的英偉達沒有做成的事情一定不容易,旁人想要去做這樣的提升也勢必艱難。

近兩年,國內已經有諸多芯片設計廠商開始去嘗試做適用於終端和雲端的並行計算芯片,以減弱AI應用在計算上對GPU芯片的依賴,Intel的思路也是如此。

據消息透露,Intel會在2020年發佈首款產品,其核心將會採用10nm工藝,並於一年後發佈下一代基於7nm工藝+Foveros 3D立體封裝技術的新一代產品。從公佈的發佈規劃不難發現,Intel在GPU上的準備已經十分充分。

不“擠牙膏”了,這次英特爾要用GPU完成“救贖”

Raja日前也表示,Xe架構將會包含兩個微架構,分別針對兩種不同的應用場景,一種高性能,另一種低功耗,Intel的目的也就是通過架構設計來平衡性能與功耗之間的微妙關係,用一款產品全覆蓋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和消費級遊戲的低算力需求。

想要試圖用同一款產品多核多架構來平衡性能與功耗的關係,歷史上不是沒有人嘗試過,失敗居多。以著名的三叢簇設計為例來看,聯發科此前就想通過多種架構設計來實現性能與功耗的平衡,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現在三星確定將會在Exynos 9820上再次嘗試2+2+4的三叢簇設計,利用ARM DynamIQ架構將三星自主設計的第四代架構“M4”、ARM A75和ARM A55“組合”起來,但是否能夠成功還尚未可知。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麒麟990裡多核設計的成功也算是為產業增添了信心,這樣看來,Intel的GPU也是可以期待的。

5G+遊戲,市場新增長力

當然,Intel選擇這樣一個時間點推出GPU,也是有點借市場之力的意味。

目前,整個半導體市場觸底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依照行業發展週期,反彈是遲早的事情,而這裡面的推動力一定是技術的創新。IHS Markit半導體制造高級總監Len Jelinek就分析指出,在半導體行業的歷史上,每一次市場低迷都會因某種創新技術或產品的到來而結束,新技術、創新產品總能刺激市場需求大幅增長。

在他看來,接下來5G將承擔起這個歷史重任,“由於5G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出科技行業範疇,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將因此而改變,激發新的經濟活動,並帶動市場對半導體芯片需求不斷增長。”

從今年各大企業將業務方向紛紛轉向物聯網、雲遊戲等場景上可以看出,5G確實將會成為能夠引爆未來產業增長的關鍵技術因素。而對於GPU來說,能夠引爆它的自然就是遊戲市場。

不得不說,在遊戲版權放寬以後,“原地踏步了大半年”的國內遊戲市場在回溫,與此同時,全球遊戲市場仍然在不斷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遊戲市場收入預計將達1521億美元,與2018年相比同比增長 9.6%。

在這樣的一種形勢下,接下來一年的遊戲市場必然可期,尤其是5G商用即將再次帶動起的雲遊戲市場。

日前(10月15日),英偉達宣佈其流媒體遊戲服務GeForce Now已經正式上線移動端,進一步拓寬了雲遊戲的體驗平臺使用端。Geforce Now主要提供了從遊戲PC、筆記本電腦,將遊戲內容串流到移動設備的體驗。作為訂閱服務的一部分,用戶還可以從雲端串流,其中包括了大量的PC遊戲作品。而與此同時,在10月15日晚間的Made by Google發佈會上,谷歌硬件產品負責人Rick Osterloh宣佈,雲遊戲服務Stadia將於今年11月19日上線。

不難猜,幾乎同時在年底進一步推進雲遊戲平臺的商用,谷歌與英偉達極力推波助瀾,它們賭的一定都是這一波5G帶動的雲遊戲浪潮。

而因業務縮水,Intel現在的意圖似乎也指向了遊戲市場,尤其是它特別強調了自己在光線追蹤技術上的能力。Raja指出,在整個好萊塢電影製作鏈條上,英特爾一直是光追技術的領導者,並且它們在過去10到15年一直都在使用英特爾的CPU和軟件。

與Intel不同,一年沒有動作的英偉達也是絲毫不敢“怠慢”遊戲市場,它最近一邊在升級雲遊戲平臺,一邊開始加強光線追蹤技術的商業化能力。10月13日,英偉達旗下的Lightspeed Studios在一份招聘啟事中提到,該工作室正在展開新的遊戲重製項目,旨在為過去幾十年中那些偉大的老遊戲提供技術支持,將它們帶入光線追蹤時代。

不“擠牙膏”了,這次英特爾要用GPU完成“救贖”

可以想見,雲遊戲的新玩法和光線追蹤技術對存量市場的撼動將會極大程度地推動底層芯片——GPU的市場。

最後

有遊戲市場和新需求的推動,底層芯片支持一定會隨之發展,英偉達創造的GPU神話也很難說可以一直維持下去。

如眾多業內人士所指出的,“功耗”這根刺存留已久且不符合未來的發展走勢,被拔掉將會成為遲早的事。如此去看,Intel此舉雖有點“自救”的意味,卻也抓住了GPU市場的痛點,並不盲目。而在未來,場景中更加通用的GPU也會為更多應用上的創新和自由設計助力,這也讓GPU市場的前景更為可期。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不“擠牙膏”了,這次英特爾要用GPU完成“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