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嗎|大象公會

越南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嗎|大象公會

越南要想接棒中國製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何必

10月2日,三星電子宣佈關閉在中國最後一家智能手機工廠,至此三星將自己的手機終端生產全部撤出中國,它也成為唯一一個不在中國生產手機終端的手機巨頭廠商。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2019年全球第二季度手機的出貨量和市場份額統計結果

那麼作為世界手機出貨量最大的產商,三星的手機在哪裡生產呢?答案很近——越南,如今三星近80%的智能手機終端都在越南。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手機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品,2018年越南的手機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20%。圖片來源:公眾號「申萬宏源宏觀」

此外,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臺灣寶成集團就把它在中國大陸的製鞋工廠向越南轉移,如今旗下在越南的七個廠區產能已經佔集團的44%,特別是胡志明市的寶元鞋廠已經成為阿迪達斯最重要鞋類生產基地。

中越兩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交往和糾葛,在現代又選擇了相似的政治經濟制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繼「改革開放」、「革新開放」。曾經以「南方中華」自居的越南如今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也是踩著中國的腳印前行。

2008年以後,越南承接中國的製造業轉移,開始飛速發展,人們紛紛預測越南將崛起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去年以來中美的貿易爭端更加速了產業轉移的進程,那麼越南真的會成為下一個中國嗎?「革新開放」能否重演「改革開放」的經濟奇蹟?

繁榮的數字

越南經濟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增長迅速。2007年以來,越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長期處於10%以上,甚至在2008年、2011年接近30%;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也維持在5%以上,近年來則持續走高到7%。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隨著跨太平洋貿易衝突的加劇,越南也搭上了東亞產業轉移的快車,2018年越南出口總值達2239億美元,人均達2343美元,是25年前的9倍。世界銀行已經將越南描寫為東亞地區發展最活躍的新興國家。

儘管出口總額尚不足中國同期的二十分之一,但考慮到其出口品大宗是手機終端、紡織品鞋帽、電子零件,而且出口目的地最主要的是美國、歐盟、中國,所以在貿易表現上直接和中國競爭,並呈現明顯的生產替代關係。

而且在與歐美的貿易關係方面,越南參加曾由美國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儘管美國後來退出,但越南仍獲得了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等跨太平洋重要國家市場的貿易優惠。2019年6月越南又與歐盟簽訂《越南與歐盟自貿協定》(EVFTA)、《歐盟與越南投資保護協定》(EVIPA),獲得了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地位。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2019年6月30日,越南與歐盟簽訂《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

和逐步進入老齡化的中國不同,越南有著合理的人口結構和充足的勞動力供應。2018年越南全國平均年齡是30.9歲,29歲以下人口占47%,65歲以上人口僅為7.4%,勞動人口參與率達76%。目前越南的農村就業人口是城鎮的2倍,可以為日後的工業化提供充足的後備力量。而且越南的總體識字率高達94.5%,勞動力的素質較高。

由此看來,越南似乎具備了發展外貿經濟的一切有利因素,重現日韓經濟奇蹟、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指日可待,前途無量。

基礎的隱憂

然而現實遠比數字複雜。

越南國土面積最然只有33萬平方公里,略小於雲南省,但其內部的自然人文地理差異十分豐富,以城市為中心大致分為北部(河內)、中部沿海(順化、峴港)、西部高原(無大城市的落後區域)和南部(胡志明市)。由於越南遲至1976年才南北統一,十年之後就推行「革新開放」,國家整合時間短、力度小,故而各區域特徵顯著不同。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越南的地理分區

以河內為中心的北部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傳統儒家文化根基深厚,缺乏市場經濟經驗,人民的儲蓄意願遠高於消費意願,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十分緊密。中部沿海地區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工業基礎薄弱,其港口城市由於國土狹窄而和西部的老撾、泰國往來密切,人民大多從事農業和山林經濟勞動,樸素勤勞。南部經濟相對發達,胡志明市是整個越南的經濟中心,市場經濟經驗豐富,港口國際航線發達,直達歐美,人民消費意願高,懂得享樂。

1986年以前,越南全國仍以農業生產為主,少數的日用消費品工業也主要分佈在胡志明市周圍。「革新開放」之初,經濟最先發展起來的也是經濟基礎較好的南部地區,時至今日胡志明市及周圍已經形成越南最大的日用消費品製造中心,以及對外鞋帽服裝製造中心。寶元鞋廠即在胡志明市有一個十萬人的生產基地。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2015年胡志明市寶元鞋廠的罷工

進入新世紀,越南開始平衡地域經濟發展,一方面嘗試利用中部海港優勢發展重工業,引進臺塑等臺資企業建立鋼鐵廠,另一方面在北部開闢工業園區,承接自珠三角轉移過來的製造業產業,如今河內周圍的各省已經成為越南的電子產品、光伏、機械的製造中心。

然而這些經濟區並未形成統一的國內物流和消費市場。這首先是因為越南糟糕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越南只有一條國道公路和一條鐵路溝通南北,公路平均時速約為60公里,鐵路還是一百年前法國人修造的窄軌鐵路,平均時速30~40公里且運力有限。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越南鐵路路線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SE9次列車穿過河內市區

從河內到胡志明市陸路交通全程需要2~3天,這幾乎和從胡志明到海防的海運時間相同,而且陸路沒有任何成本優勢。如此慢的速度自然沒有生鮮冷鏈,所以越南最大宗的農副產品只能就近消費,或者從最近的海港出口國外,難以形成本國跨地域消費市場。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越南最主要的陸上交通路線

而要改善基礎設施的落後狀況則相當困難:越南缺乏修建公路鐵路網絡必要的重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也沒有相應的資金,為了刺激吸引外資和刺激製造業發展,目前越南的企業所得稅為20%、增值稅為5~10%,而且外資企業還有「兩免四減半」和「四免九減半」的長時段優惠。所以越南國家財政難以負擔高額的基礎設施建設。

越南也嘗試吸引外資來改善國內交通狀況,但是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和曾經的歷史糾纏讓它無法把全部陸路交通建設都交給出價最低的北方鄰居。於是越南採用分段招標的辦法把工程分包給不同國家,並在河內、胡志明市等大城市劃撥土地配套開發來彌補基建利潤不足。但由此也容易造成腐敗案件頻發。2017年胡志明市市委書記丁羅升腐敗案發,除了他在國家油氣公司任職期間的問題外,還有胡志明市周圍交通開發的問題。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丁羅升被捕

人與政策

經濟發展的程度,除了硬件設施以外,人和政策導向也很重要。

由於交通落後,越南在新興工業化過程中並未出現像中國那樣的長距離民工遷徙,而是選擇在距離家100公里的範圍內上班,這樣騎著摩托車每週末也能回家一次。這就導致越南各地的勞動力素質和本地的風俗文化密切相關。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摩托車是越南人日常最喜愛的交通工具

越南北部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樸實剛健,經過培訓勞動效率可以達到珠三角熟練技工的85~95%。南部人歷史上長期屬於佔婆文化,信奉南傳佛教,性格較軟,再加上自殖民地時期以來這裡就是法屬印度支那的經濟中心,所以南部人「比較會享受生活」,懂得消費,賺錢動力不足。所以南部製造業的工人大多來自更貧窮的湄公河三角洲或者中西部高原。中部人特別是中西部山區的人,雖然勤勞,但好勇鬥狠,無論南下胡志明市還是北上河內,都是工廠罷工的帶頭者。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2014年越南排華事件的起因就是越南中部河靜省的臺塑鋼鐵廠內越南工人不滿薪資歧視爆發罷工,最終釀成全國性排華事件

儘管勞動生產率難以達到珠三角的水平,但憑藉低廉的工資價格,越南仍具有強勁的競爭力。但也正因為生產率不高,所以熟練工人十分搶手。2018年以來,隨著製造產業轉移加速,越南北部竟然出現了「用工荒」,在合同觀念不強的情況下許多熟練工人在園區內各大工廠流轉,變相提高了工資。

如此劇烈的經濟社會變化,自然需要政策的適當引導,但越南政府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

在問及產業政策的問題時,河內國家大經貿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所長說道:「要什麼產業政策?我們有廣州呢。」「我們缺什麼東西去廣州買,要產業政策幹嘛。」

這句無心之話反而道出了越南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本質:這一切不過是中國產業連擴張的外溢效應,勞動力價格敏感、直接參與日常零售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大量轉移,而這些終端產品的上游產業仍然在中國,跨太平洋貿易摩擦只是加速了這一擴張的速度。面對中國全產業鏈的低成本優勢,越南幾乎沒有可能脫離中國獨立成長為一個全產業鏈的世界工廠。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9月20日,國新辦舉行新中國成立70週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佈會,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道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中國的產量佔居全球第一

這在越南的進口商品結構中表現的十分明顯:2017年越南出口總額2137億美元,進口總額2111億美元,幾乎持平,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越南進口的商品以計算機、電子設備及零件、機械設備和配套設備、

電話及零件、布匹、鋼鐵等價格較高的為主。這些商品大多並不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其中中國是越南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進口額達585億美元。

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 越南進口商品結構

所以,有「廣州」在,越南政府出臺任何政策也都會受制於人。

此外,越南的基層政府

也沒做好服務準備。很多招商項目重在落地而不管服務,水、電、基建、招工的問題往往拖而不決。一些國家級招商引資項目資金量巨大,落地之後可以人人沾光,以致於基層檢查經常「薅羊毛」。

如今,越南的人均國民收入已經達2400美元,河內的新盤每平米均價為一萬元人民幣。剛好是中國十年前的數值。無論正面負面,越南都踩著中國的腳印,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