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上週出席了蘋果的 WWDR Events(加速器活動),非常感謝公司提供的珍貴學習機會。本次 Apple Watch 體驗的活動主旨,是向開發者提供設計、交互和技術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Apple Watch 作為一款極具前瞻性的產品,硬件已經發展到 Apple Watch Series 5,系統也已經更新到 watchOS 6。智能手錶是目前除了手機之外, 最方便人眼觀看且較為成熟的商業化硬件。這次加速器活動帶給我的觸動很大,原以為 Apple Watch 只是一款小眾產品,實際上國內早已有眾多公司和設計師深耕於此。若以 UI 設計師的角度出發,我們目前正身處於科技變遷速度極快的時代,硬件和軟件都在圍繞人類、網絡不斷進化和迭代,在這種大環境中,我認為設計師需要以更加場景化、智能化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設計」。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問題時刻在改變,這要求設計師時刻保持「新鮮的學習態度」。

通過近距離接觸蘋果一線技術人員,還是獲得了相當多的第一手資訊。因此總結了活動中與設計、交互相關的心得體會,以此文分享給大家。這篇文章分成兩大部分,前半部分將分享 5 個 Watch app 的設計原則和技巧;後半部分則以荔枝的 Watch app 為案例,提出優化方案。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設計原則一:單一功能


大部分 Watch App 都依賴於手機端的 Apple App,可以說是手機端功能的移植或延伸。如果設計師並不充分了解 Apple Watch 的使用場景,則很有可能「過分貪心」,在小小的錶盤中保留過多的功能。基於硬件屏幕小、使用場景通常是在碎片化時間裡「瞥一眼」的特性,交互的設計需要做到非常剋制,做到保留最核心的功能,以適應佩戴設備的使用場景。

以「50音起源」這一款優秀產品為例,在手機上,它有起源、速查、學習、測試、詞卡等多個功能模塊,但是當它以 Watch app 呈現時,則只保留了詞卡一個功能。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設計原則二:專注


限於 Apple Watch 的硬件特性,屏幕的實際可點擊區域非常小。都知道,在 iPhone 上的最小的點觸面積是 44x44 points,換算為物理尺寸大約是 6.86 毫米。以 Apple Watch 自帶的解鎖的界面為例,我們可以看到,數字鍵盤已經幾乎撐滿整個屏幕,但每個實際上這裡每個按鈕的寬度大概只有 6.00 毫米,觸摸區域比起 iPhone 的最低建議還要小。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充分了解屏幕的尺寸限制後,再把日常使用場景考慮到設計中,就能明白:在 Apple Watch 上的交互體驗並不會非常愉悅,用戶很有可能因為「失去耐心」而放棄交互和功能複雜的產品。因此,設計師需要在屏幕上提供足夠顯眼的操作和輕量的交互選項,儘可能避免讓用戶同時進行多種類型的任務。

以菜單層級為例,假如用戶想要使用一個功能,需要進入三層才能找到,可能不到半分鐘,他就會放棄了。比較可取的方法是,避免複雜的導航和過深的層級,讓用戶每次都能順利完成一個主要任務;遵守 HIG 的規範,如果一定要放置按鈕,在水平方向上也不要放置超過3個。

設計原則三:易讀


上文多次提到「使用場景」這個概念,現實生活中,使用 Apple Watch 的場景主要有三種:工作/學習等靜態場景、走路/輕量運動等微動態場景、運動/跑等強動態場景。儘管有靜有動,但三種場景都會伴隨著抬手/翻腕的動作,而在動態場景下,眼睛和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速度都會降低,因此信息的可讀性必須非常高。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文本信息作為 Apple Watch 的主要展示對象,我認為設計師需要從字體、字號、字重、色彩對比度等多方面綜合把控,確保用戶能快速獲取到重要的信息。

字體

在之前的 WWDC 中,蘋果介紹了「New San Francisco Fonts」字體家族,其中的「SF Compact」就是專門為 Apple Watch 設計的英文字體。和 SF 的區別在於,Compact 將字母的筆畫變得更加豎直了, 因此在小屏幕的辨識度也更好了。

每個應用建議只使用一種字體,以避免混亂。如考慮到品牌性問題時,對於較大的文字元素,則可以使用自定義字體。但如果還是以展示信息為主 ,則建使用系統字體。另外,蘋果推薦應用使用系統字體,因為可以享受「動態字體」的功能。

字號與字間距

當字號小於 19 號時,推薦使用 SF Compact;大於 20 號時則推薦使用 SF Compact Display。眼球追蹤的速度可見,當字號在 16-19 號時,使用 SF Compact Text 效果較好;大於20時,Display 效果較好。

SF等字體已經設置好默認的字間距,這個字間距是根據小屏幕最佳閱讀性設定的,所以不建議設計師手動調整字體的字間距。

字重

避免使用 Thin 字重,因為經過研究發現,Thin 及更輕的字重,用戶會難以甚至在 Apple Watch 中閱讀,辨識度較差。

顏色對比度

雖然 HIG 中也提到了色彩對比度,但並不像網頁的 WCAG(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網頁內容無障礙指南)一樣直接列出對比度的數值。在WCAG中,強對比度的推薦數值是 7:1,值得參考。

設計原則四:簡明的


Watch App 需要在小屏幕上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即使對於同一個工具來說,在手機和手錶上需要完成的使命也不一樣。好的 Watch App 需要做到簡潔明瞭,幫用戶做好決定,而不是提供眾多選項讓用戶去選擇。

手錶作為一款獨立的產品,在功能和特性上都和大家熟悉的手機相差甚遠。在設計時,手錶不應該被設計師看作「迷你版的手機」,功能都應該做到快速、方便地被使用。

以支付寶為例子,你只會看到界面的上半部分展示了賬戶餘額,下方只有付款碼、餘額寶和查匯率三個功能。如果把支付寶入口添加到錶盤,點擊支付寶時就會打開付款碼。

換個角度,要是能讓用戶第一次打開時,可以去自定義選擇自己想要的功能,不也很好嗎?實際上,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我根本不想在這小小的手錶上,操作任何複雜的交互。付款碼是非常適合手錶的功能,我享受到了抬手快速支付的愉悅體驗。迴歸本質,支付寶的核心功能,不正是錢包嗎?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設計原則五:實時的


手錶、時鐘,必須實時,才能讓人感覺可靠。處於信息爆炸時代的我們,都已經對「實時性」衍生出極強的依賴。我們需要足夠快的網速來刷新網頁,需要社交軟件實時將信息實時傳達到自己手上,否則將產生焦慮和不信任感。

關於實時性,Watch app 有兩點需要注意:實時信息要確保實時性、把用戶在意的實時信息展示出來。

第一點,實時信息如果不實時,將會令用戶產生不信勇敢需要實時展示的內容通常是持續化更新的、即將到來的、進行中的事件。舉個例子,天氣應用需要根據用戶實際的地點,展示當地、當下氣候信息。

第二點,設計師需要做到心中有數,結合場景將用戶最關心的重要實時信息傳遞給用戶。許多 Watch app 都會向用戶展示時間、地點等實時性很強的數據信息,提醒、消息也需要實時傳達給用戶。舉個例子,Keep 在游泳時,會實時展示游泳距離、運動時長和圈數,這些都是動態變化的、用戶想要實時獲取的信息。

小結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活動主要內容。小結和快速回顧一下在進行 Watch app 設計時需要注意的 5 個設計原則:

1. 只保留最核心的單一功能

2. 讓用戶保持專注,避免使用複雜的交互

3. 保證文本信息的易讀性,通過多方面綜合把控

4. 簡明扼要,幫用戶解決問題

5. 保證實時性,將重要的實時信息傳達給用戶

以荔枝音頻節目為案例的優化


在展示優化方案之前,先和大家快速地簡單瞭解 Apple Watch 的核心功能和交互方式。

快速瞭解:手勢

Apple Watch 中,屏幕上有兩種交互手勢:掃和點。其中「掃」可以是縱向或橫向的,縱向的掃可以滾動當前界面,橫向的掃可以切換基於頁面導航的界面。「點」也分成了輕點和重點(Force Touch)。「掃」和「點」也可以組合成「拖動」。需要注意的是,Apple Watch 是不支持多指手勢的,例如雙指的捏合。

快速瞭解:導航

目前提供了兩種導航形式,一種是「page-based(基於頁面的導航)」,用戶可以左右輕掃來切換頁面,不同的頁面上可以放關聯度較低的內容;另一種是「Hierarchical(分層導航)」,是縱向的列表項,用戶可以通過上下輕掃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HIG 指出,兩種導航形式不能同時使用。

優化一:交互優化 - 導航調整

可以見到,目前打開荔枝的 Watch App,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功能,較為直觀和簡潔。雖然在手機端打開荔枝,Watch App 會自動打開播放器頁面,但是「正在播放」是在第二層級當中的。結合上文提到的專注原則,我認為播放是音頻產品最核心的功能,應該將核心功能放在最佳位置。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因此我把導航從「類分層導航」調整為標準的「基於頁面的導航」。結合目前業務重心,將「訂閱更新」替換成「我的喜歡」。於是新的導航形式是:正在播放、訂閱更新、最近收聽三個頁面,以分頁的形式,放置在了同一級層級。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優化二:UI優化 - 播放器頁面

目前播放器頁面的封面圖,直接平鋪在了錶盤最底層,不僅影響信息閱讀,其美觀度也有很大的可優化空間。另外,重要的標題信息,不僅展示力度較弱,信息密度上來說,也只展示了一行。

總結來說,播放頁的優化原則是增加操作的便利性,提升信息的識別度。因此,我首先將標題設計成兩行,並作為此頁面的重點展示。音樂控制器也進行了優化,除了對圖標進行視覺優化之外,還增加了進度條的展示;重要性較低的封面,則只在底部模糊處理,作為裝飾使用,減少視覺干擾。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優化三:UI優化 - 列表

可以看到,目前的設計中,歷史收聽是以列表形式展現的,包含了封面和標題兩個信息。。我將列表從第二層級調整為第一層級後,也去掉了封面。這樣的處理,主要是考慮到在如此小的屏幕上,圖像識別度很低,用戶只能通過文字去識別內容。去掉封面後,不僅更為簡潔,也更加高效。

從蘋果到荔枝:Apple Watch 設計原則及優化案例


寫在最後

非常榮幸可以籍此機會,和大家分享本次 Apple Watch 加速器活動的心得與感悟;另也以荔枝音頻節目為案例,提出了少許拙見。希望大家能為我們多提思路和寶貴意見,感謝各位的閱讀。

最後還要感謝公司提供瞭如此珍貴的學習機會,感謝此次活動中給予我許多幫助的momo,感謝幫助我促成此文的傑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