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是一種態度

人到老年,煩躁的心逐漸安靜下來,唯一期盼的事就是身體健康,陪著老伴多活幾年。於是,養生成為老年人追逐的目標,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養生方法一股腦地湧來,有食補養生,有運動養生,有精神養生,有理療養生,不一而足。面對琳琅滿目的養生途徑,真不知選擇哪種為好。

養生是一種態度

養生必先養心!心態決定健康!

一位老友突然去世,這令我驚詫不已。老友身體健康,並無大恙,為什麼會突然撒手人寰呢?記得前不久我和他還為養生的話題發生過爭執。那個階段,他戀上了一種按摩床的養生方式,併力促我也加入其中,他說,這是從韓國引進的高科技產品,通過紅外線掃描打通人體脈絡而達到治病、防病、養生、健體的目的。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有特殊的功效。他還列舉了許多例子,某某老人通過這種按摩,其血壓已是年輕人的血壓了;某某老師,原來有“三高”,現在一切正常。用這按摩床,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總之要多好有多好,彷彿用了它便可長生不老。我對老友的宣傳不以為然:“如果真有這麼好,那還要醫院幹什麼,那醫生豈不都要失業了?”老友批評我頑固不化,不接受新生事物,不與時俱進。左一頂帽子右一頂帽子,我對他說:“你睡你的按摩床,我走我的健體路,兩不干擾好不好?”

養生是一種態度

想不到,這麼個十分講究養生健體的人會走了。我沒有證據說老友的去世與睡按摩床有關,按摩床也不是沒有任何作用,就像千百年來人們相信迷信,相信宿命一樣,至少有“心理暗示”起作用。有些人的病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假如給予精神治療,不斷灌輸某種治療方法的好處,擴大它的治療作用便會奇蹟般的治好病。按摩床大概也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只是,這些保健產品的作用十分有限,並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醫。如果迷信其中,完全信賴,忽視了疾病的及時診治,反而會傷害身體。

老友的離世,更使我感到養生是一種態度,態度不端正,有可能誤入歧途,走火入魔。我曾經寫過“樂可養生”、“忙可養生”、“玩可養生”的文章,其實說的都是一種態度,一種樂觀豁達、心胸寬闊的態度。刻板地追求某種養生方式,只是被動養生,起不到真正的養生保健作用。有個笑話,說有人聽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於是每餐飯後必定走一百步,多一步不行,少一步不可,時常為走多了或者走少了而鬱悶,不久,這位想活九十九的刻板之人也駕鶴西去了。這種人愛養生只是為了長壽,與古代皇帝煉丹養生相仿,這樣的態度當然養不好生。要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不可違背,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事。養生,只能是延緩衰老,延長壽命,減輕病痛,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認識不到這一點,盲目追求“不老”,將可能事與願違。

養生是一種態度

看過這些外國人辟穀,我知道辟穀不止是養生,也是表達一種生活態度

端正養生的態度,順應自然的法則,根據各人的身體狀況及個人的喜好選擇不同的養生方式,或者兼用多種養生措施都是可以的。老年人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要看淡生死,用豁達的心情觀看夕陽的美麗,這樣,哪怕是合上了眼睛也是面帶微笑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