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雙江佤族“雞棕陀螺”簡介

雲南雙江佤族“雞棕陀螺”簡介

佤族同胞在雙江這片紅土地上千百年繁衍生息,積澱了自己獨特的生活和文化習俗。其中最彰顯佤族驃勇個性的就是體育競技“雞棕陀螺”。雞棕陀螺迄今只為雙江佤族所獨有,在全國獨一無二。表演雞棕陀螺極富難度技巧。雞棕陀螺用質地堅硬的紫楊木製作,因其外觀像野生菌雞棕而得名。其表演要領是: 用一根用欖皮撮成的細繩纏緊陀螺的細部,右手小拇指套住繩索的另一端,而後用全部手指緊握陀螺,用力拋向前方,同時回掣細繩,使陀螺細部朝下飛速旋轉。然後迅速將細繩結一活釦,把旋轉中的陀螺套起快速拋向空中,再用活釦把落下的陀螺接住。接時可在胸前接,在背後接,彎腰拱背在胯下接等等,花樣繁多。現在還有兩種接陀螺的絕活——用嘴咬住活釦接和用手掌接住陀螺使其繼續飛轉,兩種玩法都極具挑戰性和危險性。

雞棕陀螺以前為男人表演,現在雙江沙河鄉東等村有不少少女也學會了雞棕陀螺表演。雞縱陀螺的起源誰也說不清楚,當地老人們有的說最初是用於原始祭祀,有的說是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夷蠻之地時所傳……這些已都無法考證,現在我們只知道雞棕陀螺平地旋轉時猶如盛開的雞棕花朵,拋起時似火箭騰空,墜落時又如空降勇士,那些充滿活力的佤族小夥和佤族少女,以矯健的身手,從容瀟灑地展示著北迴歸線上那顆古老而又璀璨的民族體育奇葩。由於表演形式獨特,東等村的雞棕陀螺表演隊曾多次應邀到昆明、上海、新疆、內蒙古等地參加全國性的民族體育盛會,並多次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