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嗚……嗚……嗚……"

1950年8月28號,在三聲長鳴後,一艘搭載著300多名乘客的遠洋郵輪——威爾遜總統號緩緩離開舊金山,向南駛去,它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大洋另一端號稱"東方明珠"的香港。

如果不出意外,威爾遜總統號的此次航行會和往常一樣,在途徑洛杉磯、夏威夷、橫濱、馬尼拉後,於九月中下旬到達最終它的目的地。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從郵輪發動的那一刻,船上的280多名中國乘客就再也難以掩蓋內心的喜悅,在與多災多難的舊中國久別多年後,他們似乎更加期待這場與新中國的初次邂逅。因此在這艘船上,不論是誰與誰相遇,他們幾乎都會用中國社會常見的一個照呼、一聲問候或一個微笑來表達那種"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欣慰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這個剛從廢墟上站起來的新政權迫切需要鞏固發展,尋求廣泛的國際認可與更高的國際地位,但與此同時,卻又不得不面對建國之初一窮二白的現狀。於是中國自然科學工作者協會便向那些早年留學的海外學子發出信函,信中不僅陳述了新中國的現狀和亟待發展的科學事業,同時也婉轉又熱情地表達了對這群高精尖人才的歡迎。

或許是來自祖國母親的親切呼喚,亦或許是學成必歸的堅定決心,這群可敬的海歸學者在收到祖國最誠摯的信函後思緒萬千,情緒湧動。多少個無眠的夜晚,每每抬起頭來看到那輪新月,他們心中總是會勾勒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傷感,讓他們放不下的是遠在東方的那個故國、那方家園。

然而,想再回到那片親切的土地並不容易,美國政府本就對新中國持敵對態度,對於這些渴望海歸的人才更是多次從中阻撓,三番五次以各種理由拒絕頒發簽證,甚至還製造出駭人聽聞的"錢學森拘留事件"。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次事件將錢學森海歸的憧憬無情地擊碎,因為在當時美軍高層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錢學森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抵美軍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們寧願槍斃他,也不願把他放回紅色東方。"就這樣美國對華人留學生實施了嚴格的返華規定。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雖然回國困難重重,但這批愛國者並沒有被美國政府的極端行為所嚇退,懷揣著"科學救國"的夙願,他們還是千方百計地獲得了回國的簽證,並毅然決然地登上了前往東方故土的威爾遜總統號。這些人中不乏有剛完成論文答辯就迫切想報效祖國的畢業生,也有像羅時鈞(空氣動力學家)、朱光亞(中國核科學事業開拓者之一,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趙忠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沈善炯(微生物生物化學家、遺傳學家)等一大批在美國學有所成的科學界超新星。他們都在用自身行動告訴世人——"國之召喚,雖遠必效"!

然而在深刻體會過兩個發展懸殊的國度後,也有一大批海外學者沒有在第一時間選擇回國,而是默默地留在海外發展,等待厚積薄發的機會。楊振寧先生便是其中頗有名氣的一位。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2015年初,當頗富盛名的楊振寧再次以科學泰斗的身份加入到中國國籍的時候,卻意外地遭到了時人刻薄的嘲諷,甚至一度將這位曾經的諾獎得主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評判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選擇了逃避,如今年老的時候又回來享受著中國的福利……諸如此類語言層出不窮。

時過境遷,四年後的今天,當我們拋卻當時所謂的"撈錢享福說"和“老少戀”偏見後,再次審視當年楊振寧為什麼"不肯回國效力"這一問題時,或許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1957年10月,當李政道、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時,國人無不引以為榮。因為在這天李楊二人為諾獎獲獎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人首次實現諾獎的零突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學通報》等主流媒體紛紛就此事件給予報道,提振人心。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物理學會也發來賀電:"中國物理學家對這一可喜的事件感到自豪。"於此同時,中國政府還委派了物理學家張文裕(李楊二位的老師)前往瑞典參加諾獎頒獎典禮。此舉用意很明顯,就是希望在這位恩師的勸諫下,能讓李、楊兩位愛徒回國。

據張文裕回憶,在瑞典期間,"儘管授獎活動的日程安排很緊張,但李政道和楊振寧還是抽時間到旅館裡看望了他,並且邀請他參加授獎典禮和瑞典皇家為他們舉行的盛大宴會"。當然,張文裕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直接了當地傳達了總理的意思,希望二人能早日回國。

對於祖國的希冀,二人無不為之動容,但考慮到自己的前途問題和中國當時的科研條件,兩人表示爭取在國外再工作一段時間,到一定的時候再回去。就這樣,周總理的一片真情,被兩人以"國內物理水平太差"而婉拒。

最後,國家出面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能落在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身上。

楊老對於孩子在國外發展的想法倒也能理解,但如今正是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這種為一己之利而置國家於不顧的行為卻也惹人惱火。無奈之下,楊老揹負著使命感,懷揣著矛盾又痛苦的心理前後三次奔赴日內瓦,希望在自己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兒子能夠立即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對於父親當年的行為,楊振寧也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他曾回憶說:

"父親三次來日內瓦,尤其後兩次,都帶有使命感,覺得他應當勸我回國。這當然是統戰部或明或暗的建議,不過一方面也是父親自己靈魂深處的願望。可是他又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有此願望,另一方面他又覺得我應該留在美國,力求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

就這樣,楊老無功而返,說服楊振寧回國的計劃再次泡湯。接下來的二十年裡,國內先後進入了各種政治運動階段,前前後後數百萬人受到牽連,知識分子更是遭到了極大的貶抑。國內的劇變給當時已經加入美國國籍的楊振寧巨大沖擊,他回國的熱情已然沒有當年那麼熾熱。

再到最後,他以美國人的身份頻頻現身於國際重大科研會議,為中美關係的改善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國人對於他的態度也由之前的欽佩仰慕轉化為排斥。

對此,楊振寧曾這樣評價自己說:"很幸運地在每一個選擇的關頭作了對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選擇。"

如此一語蔽之,卻難以掩蓋言下之意:沒有像鄧稼先、錢學森等人冒死回國,是自己的幸運,因為這樣才不會在國內艱苦的環境中早早過世,為祖國付出畢生精力而無法享受國家的富強所提供的優越條件。至於為何加入美國國籍,楊振寧的回答是因為他所持的中華民國護照在出國旅遊簽證時非常不方便,所以加入美國國籍。

看到這裡,我相信每一位國人內心都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不禁在思考世人所追尋的個人價值和試圖維繫的國家利益到底該如何平衡。國人一直崇尚"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以國家利益為主"為什麼可以適用於一個普通人,反而無法改變一位科學家的觀念呢?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不過,無論時人再怎麼批判楊先生的往事,都無法否定他在科學層面取得的成就——相變理論、玻色子多體問題、楊—Baxter方程、非對角長程序、宇稱不守恆……都是他對於世界科學的貢獻。

也許有人會說科學確實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這點確實沒錯,但是當我們把目光上升到"命運共同體"時,些許或多或少的會"寬恕"楊先生當年效力美國的行為。而至於他回國"享福說"更是無稽之談,近些年,楊先生仍然致力於國內學術交流,輔導新一代科研工作者……風燭殘年的他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份"姍姍來遲"的愛國情懷,做出了難以置喙的貢獻。

不明真相,不予評論。我們或許只聽說過那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才子徐志摩,可卻不知他拋棄已有身孕妻子的"渣男"本質;或許曾聽聞錢玄同為語言改革而做出的努力,卻忽略了他提出"廢除漢字"的荒謬想法;或許曾欽慕於那個領導"新文化運動"年輕有為的胡適,但對他抽菸、打牌、逛窯子的惡習知之甚少。

同樣,我們對於楊振寧又何嘗不是持有這種偏見呢?時人過多的關注了他那段被謾罵的歷史,卻忽略了他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回頭再來看看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老先生,它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長期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是我國早期從事現代數論和代數學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他在群論方面尤其突出。有意思的是,父親楊武之也不太贊成楊振寧過多的學習數學,因為他認為數學不夠實用,像諾貝爾就沒有設數學獎。

可楊振寧已經深深迷上了數學。

1983年,楊振寧向國內中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時,曾經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劉薰宇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跟教育家,中國那個年代的科學大師基本上都受過他的影響。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他有多牛呢?我舉個例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所神一般存在的中學:春暉中學。

這所學校有多牛呢?

校董陳春瀾,著名實業家。

上海有說法:湖北胡雪巖,上虞陳春瀾。

校長經亨頤,著名教育家。

美術老師:豐子愷。

音樂老師:李叔同。

國文教師: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

自然科學老師:張孟聞,動物學家,中國生物科學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書法課:于右任。百年學法第一人。

此外,還有蔡元培,蔣夢麟,何香凝,葉聖陶,張大千,巴人,廖仲愷,黃炎培,陳望道等等前來講座。

滿座皆大師吧。

而數學老師是誰呢?正是劉薰宇。

所以,在數學教育在這個領域,劉薰宇絕對是民國大師級的存在。像美術老師豐子愷就經常跟劉薰宇請教。

豐子愷說:

“我與薰宇相識後,他便作這些文章。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裡去。

每次想,假如從前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拋荒數學,因而不會相信那畫理書上的話……

其中《韓信點兵》一篇給我的回憶很不好:這篇文章發表時,我正患眼疾,醫生叮囑我燈下不可看書,而我接到雜誌,竟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醫生。”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我看到這一段話的時候,忍不住好奇心頓起,究竟是什麼樣的數學書,能夠讓不愛數學的豐子愷先生患著眼疾也要一睹為快呢?

我也專門找來了劉燻宇的書給我家小孩看,我家小孩正在上五年級,平時也補習數學,上補習班吧,他又覺得有一些枯燥。可他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能讀進去。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經常一看就看一個小時。要知道,平時這小子連十分鐘都坐不住。

我給孩子看的這套劉燻宇的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劉燻宇化身馬先生,講解了一百多道題,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我家小孩五年級,能看懂其中一小部分的內容。

劉薰宇簡直就是科學家中的段子手,裡面枯燥的函數知識,彷彿都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段子。把小傢伙看的動不動哈哈大笑。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因為是中國數學家寫的,所以裡面有很多中國的數學妙題,它們結合了曼妙無比的中國文化。

比如,什麼是“八仙過海”和“韓信點兵”?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所以,大家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這本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楊振寧的數學啟蒙書。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遲來的敬孝,楊武之喚不回國的兒子楊振寧,晚年終於順遂父親心願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包郵到家。

點上面的橫條參團,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