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太医院,今日大杂院


2019年9月底,因拍摄什刹海片区,走在地安门东大街看见两座大门极为显眼,随即进入拍摄,两座院落分别是113号和117号。拍摄时,感觉院落要比一般住宅宽大,房屋结构也是不同于一般住宅用房,当时也没多想。回去后查询资料,才知是清太医院遗址,随后进行二次拍摄。

北京作为一个千年古都,真是每条胡同都有遗迹和故事。本人作为一个拍摄多年胡同的爱好者,都没能把走遍每条胡同,可见北京胡同之多之广。今天,就说说这个清太医院遗址。

以前,清太医院在东交民巷礼部的东边。辛丑条约后,东交民巷划为了使馆区,当然这太医院也要迁走了。1902年至1904年,在离皇宫较近的地安门东侧改建了元代的吉祥寺旧址,建成了东、中、西三个院落。

据介绍,现在的地安门东大街105、111、113、117号为清太医院旧址,占地约7500平米,现存建筑由这四个院落构成。但我只看到105、113、117三个院落。

现在的105号应该就是原清太医院的东路院落。大门与普通住宅不同,门道儿很宽,地面的方砖还在。

进入看见二道门,这个中间应是一个院落,而住户加盖了许多房,自成一院,只形成一个通道,无法看到院落的原貌。

二道门为宽大的穿堂门,典型的办公用房结构,虽经过岁月的侵蚀,但不失古朴厚重。

二进院内一样搭建了许多住房,无法看出原有的结构。据介绍,东路院落原为清太医院的药房和管理用房,应为三进院落,现只进到二进院落,没能看到第三进院落。

现在的113号应该为原清太医院的西路院落。西路建筑为吉祥寺旧址,改建为先医庙和药王庙。这个门应该不是以前的门了,很小而且还凹进在里面,不注意就会错过。

据了解,吉祥寺始建于1324-1328年的元泰定年间,清代为太医院衙署中的先医庙。解放后,寺内有三座东西向院落,中轴线上为山门、前殿、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共20间。

这里应该是后殿的院落,里面自建房太厉害了,只剩下错综复杂的迷宫似的小道儿。

这是大殿飞檐下的彩绘,好像做过修缮,辛好没有修缮彩绘部分。整个院落只能拍到上面部分,下面完全被私建房遮挡,无法拍到大殿正面。

117号是西路的另一个院落,也是三进院落。标准的广亮大门,这棵老树记录了院落的历史。我当时路过就是被这座大门吸引。

这是这个院落一进院通向西面的通路,私建房把通路挤压成狭小的过道儿。一个好好的院落,就这样家家户户抢占地盘,形成了如今的样子。

这是过道儿尽头的穿堂门,已经破旧不堪。过此门又是一个院落。 据悉:民国以后太医院改为两吉女子中学,后为市立第二女中,新中国成立后为单位宿舍。1968年发生一次火灾,损毁了位于中路的大门、正殿及其两侧配殿。其余院落尚存,部分建筑被改建,部分建筑缺失。

这个院落不知以前是太医院的什么部门,房前还有对石墩和一个石座,不知是不是这个位置的物件。这里像似新修缮过。

顺大门再向北走,穿过复杂狭小的过道儿进到后院。感觉这个院落挺大的。

后院一样杂乱不堪,但看后房檐屋脊敦实美观,可见当时房屋建造工艺和水准。现在的大杂院,总感觉存在安全隐患。

带着复杂的心情返回大街,大街整洁舒畅。我再想,要恢复我国仅存的一处皇城医药文化遗址清太医院可能是苦难多多,据悉,院落居住居民约120多户,产权分为央产、区产、私产,分别隶属于教育局、航天工业部、北京理工大学和私人,比较复杂。 【我是行者撂跤,一个胡同记录传播者,真拍实感,图文原创,希望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