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看古龍:欣賞但劃清界限,古龍看金庸:模仿的前輩但稍不服氣

眾人對金庸先生的作品總以正相評價,而對古龍的作品更多的是——騷,許是和兩位武俠大家的生活境遇有很大關係,照理這兩位氣味相投的作者應該相見恨晚,如子期伯牙般,可他們卻有些劍拔弩張,金庸對古龍是欣賞但劃清界限,古龍對金庸則是模仿的前輩卻稍有不服氣,兩人註定不是惺惺相惜的關係。

金庸先生出生於大戶人家,祖輩系清朝名臣,海寧查家被康熙評為巨族,乃江南有數人家。查家歷代經營祖輩傳承的大事業,自是富貴有聲望的名族,祖父查文清是個忠義良臣,清末時多有外國人欺辱本國百姓,查文清毫不畏懼,維護一班民眾,想必金庸先生筆下主人公的一身正氣便是這樣產生的。

金庸看古龍:欣賞但劃清界限,古龍看金庸:模仿的前輩但稍不服氣

查文清是查家最後一個進士,在金庸幼年時常教導金庸唯有多讀書方能就百姓於水火之中,他自小翻閱歷史書籍,博古通今。金庸的母親是徐志摩的堂妹,父親查樞卿總將《荒江女俠》剪存予他,或是這個原因讓金庸對武俠文學埋下濃厚的興趣與情感。

在生母去世後查家的丫鬟做了續絃,查樞卿英年早逝,繼母扛起家庭重任,為一家老小溫飽,她售出兩間老房,誰曾想被誣陷遭了三天毒打,這件事足以讓金庸震撼,他一心想拯救的國人竟是此般不分青紅皂白。金庸幼年經歷的種種都為他的小說生涯埋了伏筆。

與金庸完全不同的古龍生於普通人家,因為爭多次搬遷,他的生活一直都不穩定,如同一葉扁舟,飄飄蕩蕩毫無定所。在他高二時父親毫無徵兆拋下妻兒與情人同居,不久古龍也離家出走,棄學從文,開啟寫作生涯。

金庸看古龍:欣賞但劃清界限,古龍看金庸:模仿的前輩但稍不服氣

古龍本身便是浪子,雖有家室卻依舊改不了沾花惹草、夜不歸宿的惡習,這種只追求美女與美酒的江湖人哪需要家?大概他愛的只是隨性自由的快意人生。自小古龍就有文藝夢,可惜文藝的生活不適合貧窮潦倒的他,聽聞武俠小說賣價高便開始了武俠代寫之路。逐漸他不滿代寫開始自行創作。

那時的金庸已小有名氣,古龍剛開始寫作時幾乎拼命模仿金庸,慢慢發現金庸的小說過於俠氣正義,看多了總覺著千篇一律,他想要創造新的風格,或是模仿期間他頓悟了,開始不服氣這位資歷比他高的武俠大師。

他的武俠世界是自由的,以自己為主角,浪蕩天涯,更是天馬行空,相比而言金庸的小說正氣凜然,平穩的填補了世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一環扣一環的故事情節如同他本身沉穩剛勁。金庸對這個後起之輩是欣賞的,可他並不認同放浪形骸的主人公,並未與古龍產生過多交集,言語交流都透著劃清界限的意味。

金庸看古龍:欣賞但劃清界限,古龍看金庸:模仿的前輩但稍不服氣

道不同不相為謀,兩位名家雖都是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但他們的家庭、經歷及不同的個性註定不能交好,不服氣的古龍在模仿中走出了自己的風格,欣賞他的古龍不經意與他劃清界限。然對於眾多讀者而言他們是互補的,金庸的小說滿足了大眾心裡的大英雄,古龍的小說實現了眾人自己的英雄夢。

參考文獻:

《古龍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