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中國的海產品進口一直處於歷史高位,2018年隨著增值海產品出口需求的增加,加工再出口原料需求大大推動了中國海產進口體量。


根據海關統計,2018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954.42萬噸,總額371.8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3.33%和14.44%,進出口總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全年貿易順差74.65億美元,同比收窄23.39億美元。然而,增值海產品的出口生產預計將受到國際貿易、勞動力緊張和投入成本增加的限制。


另外國內海鮮消費需求也依然強勁,民眾對海產的認知不斷增強使中國的中產階級更喜歡野生捕撈的產品。而中國降低部分海產品的進口關稅也將鼓勵更多的國內產品進口消費。前景最好的進口產品包括三文魚、銀鱈魚、長壽魚、大比目魚、鰈魚、蝦和對蝦,以及價格較高的鮮活進口海鮮,如龍蝦、帝王蟹、珍寶蟹等。

海產品產量增長趨於平緩


據估計,2019年中國的海產品產量為6480萬噸,與2018年的6458萬噸基本持平。其中,野生海產品產量上漲了10萬噸,人工養殖海產品增加了20萬噸。


2019年,野生捕撈海鮮產量預計將保持停滯不前,而且養殖海產品的增長將受到有限的水資源和環境的挑戰的擔憂。根據第三次中國農業普查,國家統計局進行了調整前幾年的海產品生產數據。


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2014-2019年中國海產產量及增長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由於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捕獲量有限,野生海產品的生產日益受到挑戰。2018年前11個月,總產量下降了5.6%根據《海洋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國將壓縮遠洋捕撈船隻並強制實行“零增長”。


近年來中國加強了對漁業的監管4千多艘漁船被暫停作業,3萬多艘非法漁船被銷燬。2018年,國內水域實施夏季休漁由二至三個月(視乎地區而定)擴展至三至四個月(由五月一日至八月中或九月初,視乎地區而定)。同時禁止在河流和湖泊捕魚,例如四個月的長江和珠江的春季休漁,促進了國內河流湖泊生態的恢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2017年佔世界養殖海產品產量的三分之二。2017年,中國水產養殖產量達到4906萬噸,到2018年,養殖產品的總產量估計為4991.06萬噸,佔中國海產品產量的77.29%。


養殖海產品增長率的下降反映出由於政府加強了環境法規的執行,用於水產養殖的水資源沒有擴大。由於預計國內對海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長,加上漁獲量預計將下降,中國海產品的養殖量預計在2018年以後將保持溫和增長,增長最有可能通過技術革新而不是擴大水資源的使用來實現。


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海鮮進口增長迅猛


2018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量522.22萬噸,進口額148.6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6.64%和30.99%。來進料加工原料進口量113.83萬噸,進口額28.6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8.55%和15.40%。其他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主要供國內食用)產品進口量160.24萬噸,進口額76.7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21%和80.21%。


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俄羅斯仍是中國最大的海鮮供應國。青島和大連仍然是兩個最大的海鮮到達港。消費者青睞的進口海鮮種類包括銀鱈魚和大比目魚,以及活的品種,如龍蝦和蟹類。


我國從俄羅斯進口上漲,進口量額分別增加8.24%和42.85%,其中凍鱈魚、凍三文魚、蟹類等進口量額漲幅較大;從東盟進口量額同比分別增加30.01%和54.09%,其中自越南進口量額大增;從澳大利亞和厄瓜多爾進口額同比分別增加115.11%和177.97%,激增品種分別為龍蝦和對蝦。


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專家認為,新增的進口商品大部分用於國內消費,而不是用於加工再出口。自2017年起,中國對部分海產品實施最惠國關稅減免鼓勵進口這些物種供國內消費。南美白對蝦和阿根廷紅蝦在中國市場很受歡迎。在2018年,魚片進口同比增長76%,達到14.1萬噸。來自越南的冷凍魚片佔75%,其中絕大部分是巴沙魚片。


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2016-2018年中國蝦類進口趨勢對比

進口海鮮越來越實惠,海鮮消費前景大


2018年中國海鮮消費繼續增長。2019年豬瘟對主要供應的影響將對海鮮消費的進一步增長有所推動。


據統計中國沿海地區的人均海產品消費量最高,海產品一直是蛋白質的傳統來源,在可支配收入相對較高的地區也是如此。


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中國人均海鮮、肉禽類產品消費趨勢


傳統上,中國消費者更喜歡鮮活海鮮,而不是加工食品,國內加工海產品消費量與總體海產品消費相比較小。然而,由於中國加工、分銷和冷鏈系統的改善,以及消費者對以海鮮為特色的更多樣化和營養飲食的興趣,加工海鮮的消費量預計將穩步上升。


加強打擊水產走私,正關產品數量飆升


2018年,海關總署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打擊走私“國門利劍2018”聯合專項行動,重拳打擊凍品走私犯罪活動,連續偵破重特大案件。例如,4月2日,廣州海關通報一宗三文魚走私案案值超過6億元;11月29日,海關總署通報“607”打擊凍水產品走私專項行動,打掉涉案走私團伙16個,查證涉案走私凍水產品3.07萬噸,初估案值14.5億元,2019年1月28日成功打掉一個涉案26.8億元的冷凍海產品走私特大團夥。


中國的海產品歷史高位,進出口量和總額均創歷史新高


在嚴打高壓態勢下,猖獗的走私得到遏制,正關水產品量額齊增,市場環境更為公平公正。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以質量求發展、以速度求發展、以開放促發展的變革過程,越來越多的優質海產原產國進入這個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將從世界工廠轉變為商品和服務的主要消費國,為增長乏力的世界提供更多的利益和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