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產生的背景


《敕勒歌》產生的背景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鮮卑族間流傳的一首民歌,在中國古典文學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屬於原始遊牧部落。

人們一讀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想到的是天野相接,是陰山巍峨,是草原遼闊,是牛羊成群,是古代北方牧民浪漫祥和的悠哉生活,是一幅幅令人神怡、催人遐想的壯美畫卷。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支《敕勒歌》的作者是北魏和北齊交替之間的名將斛律金,其背後還有著一場極其慘烈、極其悲壯的歷史上有名的玉壁(今山西稷山)之戰,交戰雙方是南北朝時期東魏丞相高歡和西魏守將韋孝寬。玉壁之戰是中國古代城邑保衛戰中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著名戰例。

據《資治通鑑》記載,“十二月,……歡聞雲,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作《敕勒歌》,歡自和之”,這一記述與《北齊書》是一致的。

據史籍記載,高歡親率十萬餘眾圍攻玉壁城,而玉壁的守將韋孝寬則率不足萬人,苦戰了近五十多天,在兩個月晝夜不息的圍攻中,高歡採用了堆砌土山、射手狙擊、聲東擊西、截斷水源、鑿挖地道、戰車衝撞、塗油點火等多種戰術,整個軍事進攻涉及高空、地面、地道三個方位,可謂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其戰略思想和圍攻措施可以說是達到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但在韋孝寬人在城在的誓死防守下,高歡採用的所有戰術均被一一化解。

西魏傷亡七萬多將士,絲毫不能撼動玉壁城,加上天氣寒冷,給養不足,消耗慘重。高歡智力俱困,只得班師晉陽。想到七萬將士命喪城下聚為一冢,視覺上的血腥衝擊和精神上的疲勞,使高歡憤恚成疾,一病不起。返回晉陽途中,韋孝寬又製造了高歡中箭身亡的謠言。為了穩定軍心,高歡帶病強自設宴面會大臣。為振軍心,他命部將斛律金帶頭作一首能表現鮮卑、敕勒族民族性質的歌曲。斛律金從血腥的戰場中憶起草原上天野相接、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遊牧生活,即興作《敕勒歌》,並帶頭領唱,高歡也隨之附唱,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軍營中廣傳,留傳到今。史書記載:“斛律金作《敕勒歌》,神武(高歡)自和之,哀感流涕。”這就是《敕勒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一個多月後,一代梟雄(北齊建國主)高歡在重病中與世長辭。

《敕勒歌》產生的背景

斛律金和高歡都是北方六鎮人,基本是同鄉人,斛律金大高歡八歲。斛律金是鮮卑化的敕勒族人,高歡鮮卑化的漢人,斛律金是敕勒族酋長之子,善騎射,高歡出身於流放懷朔的破落漢族家族,他倆在同一個時期參加北方六鎮起義,又都歸順了爾朱榮。共同的經歷、共同的命運,讓他們的心靈也相通起來。

高歡(496年-547年),鮮卑名賀六渾,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爺爺高謐官至魏朝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懷朔鎮。高歡的少年時代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由於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鮮卑軍人,高歡成了個完全鮮卑化的漢人。當時這樣的破落戶子弟,遑論什麼前途,單就生活而言,想必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這一點直到鮮卑族的富家女婁昭君慧眼識英雄,在城門口對他一見鍾情委身下嫁,才得到改善。高歡這才從女方的嫁妝中得到匹馬,有馬才有在邊鎮隊伍中當隊主(下屬100人左右)的資格。

他先後投靠奴隸起義軍杜洛周和葛榮;後脫離義軍投爾朱榮。得到爾朱榮的賞識,爾朱榮曾經隨意地問左右:“一旦我死了,誰可以統領軍隊?”左右都說爾朱兆可以。爾朱榮卻說:“爾朱兆雖然戰鬥勇猛,但他統帥的部隊最多不能超過三千騎,再多就會亂了。能夠代替我的人,只有高歡。”因此爾朱榮告誡爾朱兆說:“你不是高歡的對手,最終是要受其所制的。”

爾朱榮被魏孝莊帝殺死後,爾朱氏族人控制朝廷。531年,高歡起兵聲討爾朱氏,在信都(今河北冀縣)擁立元朗為魏帝(後廢帝)。532年奪取鄴城,大敗內部不和的爾朱氏聯軍,進入洛陽,廢爾朱氏所立的皇帝,另立孝武帝元修。高歡任大丞相、太師、世襲定州刺史,隨即平定幷州,在晉陽建立大丞相府。東魏的建立,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二兒子高洋建立齊國,史稱北齊。

斛律金(488年―567年)山西朔州人,敕勒族。敕勒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敕勒族與古代維吾爾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敕勒族當時正處於奴隸社會,人民過著逐水草而居徙的遊牧生活。畜牧生產以馬、牛、羊、駱駝為主,相當繁盛。敕勒族包含許多部落,史書記載有十二部,斛律氏就是其中之一。斛律金高祖是當時敕勒有名的部落首領倍侯利,因強壯武勇而揚名塞外。

斛律金追隨高歡屢建戰功,封為咸陽郡王。其子斛律光,更是南北朝最著名的將領之一。

斛律光(515年―572年),少年時就精通騎馬射箭,而以武藝聞名於世。北魏末年,跟隨父親斛律金西征,宇文泰(北周文帝)長史莫者暉這時正在行武中,斛律光看見後,騎在急馳的馬上向他射箭,趁著射中的機會,將他活捉了過來,當時斛律光才十七歲。

547年,斛律光陪同高澄(高歡的大兒子)在洹橋狩獵,看見一隻大鳥,正展翅高飛,斛律光拿起弓來,一箭就射了下來,而且是正中要害。這隻鳥形狀像車輪,旋轉著掉了下來,一看是隻大雕。高澄拿過雕來觀看,將他誇讚了半天。丞相屬邢子高感嘆著說:“真正的射鵰手。”當時人們都稱他為“落雕都督”。

《敕勒歌》產生的背景

彎弓落雕

斛律光自從少年從軍戎馬一生,西討北周、北伐突厥,令敵聞風喪膽。昏庸的北齊後主高緯中了北周的反間計聽信讒言,自毀長城,殺了斛律光,時人極其惋惜。北周武帝得到斛律光的死訊,十分歡喜,竟下令赦免其境內的罪犯。北周武帝滅北齊,入鄴城,追贈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北周武帝指著詔書說:“如果斛律光還活著的話,我哪能跑到鄴城來?”

斛律金父子的事蹟不再為一般人所知,而斛律金慷慨高歌的《敕勒歌》卻作為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至今還閃爍著光輝,為我國各族人民所喜聞樂見。

一堆封土,封蓋的是一段遙遠的光陰、一段古老的歲月,在所有的都會被遺忘的歷史中,不斷迴盪的就是那支古老的《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敕勒歌》產生的背景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產生的背景


《敕勒歌》產生的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