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他或許從未站在聚光燈下,但他有自己的光與熱。 甘於平凡,不甘於平庸,在平凡的崗位,有著不凡的堅持。

他或許沒有彪炳的成績,但他的閃光點也能成為他人的榜樣,或許是堅持不懈的汗水,或許是與人為善的古道熱腸,又或只是單純的正能量。

他,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優秀的普通人”!

愛國情,奮鬥者。東方網·縱相新聞每週一推出《優秀的普通人》專欄。記錄那些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讓我們遇見一個最好的他。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宋祖禮 汪鵬翀

黃河上的艄公們,有一條不成文的“行規”:如果在河裡發現了死人,再大的事都得先擱置,必須把人拉到岸邊,放到便於家屬認領的地方,再去做別的事。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彎曲綿延的黃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而在喜怒無常的“母親河”上,更成長起一批世代為村民擺渡的艄公。他們依河而居、靠河而生,被稱讚是“河的主人”,但也曾因河而貧、因河而苦,而在未來,他更將因河而足、因河而富。

他們早年的貧苦今後不會重演,但他們身上的故事,值得一代代人去品讀。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黃河艄公的“工作照” 於直環供圖,王隰斌攝

1

今年58歲的於直環,被於家咀村的艄公們稱作是山西永和縣的“第一艄公”。於家咀村因於家咀渡口而聞名,在上游奔騰咆哮的黃河,在經過九曲十八彎後,在流經於家咀時趨於平穩,從而造就了於家咀這個知名的古渡口。

於直環從幼年起,就看著父輩乃至祖輩們,擺渡、拉縴。而在長大後,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名艄公。在家裡回憶起以前擺渡的日子,於直環濃重的山西口音中,滿滿皆是苦澀。

“那個時候苦,二月份,說下水就下水,擼起褲管就下去,揹人。”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黃河艄公的“工作照” 於直環供圖

由於道路閉塞,於家咀人想要前往附近的鄉鎮,需要穿越難走的山路。相比較而言,渡河到對岸陝西延川縣的清水關則要容易得多。因而,在永和的縣鄉公路修好前,渡河“跨省”購買生活用品,基本是於家咀人的生活常態。這也是秦晉兩地關係交好,常常相互通婚這一成語佳話的見證。

由於硬件設施簡陋,當年並沒有完備的碼頭可供艄公們停靠,乘客們到岸邊想下船,經常要趟著水。

“婦女孩子,下船不方便,我們就要下去把他們背上岸,不管天冷天熱,說下就下。”

於直環說,二月的永和,寒氣尚存,一般人都不願意脫鞋,而艄公們早已習慣了卷褲管下水。這樣的早年經歷也給於直環的關節留下了病根,他說自己現在什麼病都沒有,“就是關節不大好”。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後來拉縴都少了,以前還要下水拉船嘞!”

身如彎弓,纖繩如弦,光膀赤腳,相互呼號前行,曾為紅軍拉過纖的黃河“老把勢”們,養育了於直環這一輩的艄公。但對於於直環來說,當年在岸上喊號子掙扎前行的場景,如今已一去不復返了。

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黃河養育的村落裡,都知道,“跟山水”有飯吃。

黃河在黃土高原刀劈斧鑿的山崖間一路流淌,春有桃花汛、夏有伏汛、秋有秋汛、冬天還有凌汛。這山間流淌的黃河,被永和人稱之為“山水”。每當汛期導致上游村落遭災,下游的人們便能見到洶湧的“山水”中漂浮著豐富物什。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在山間流淌的黃河 圖/東方網·縱相新聞

“跟山水什麼都能見到,一發水,哪裡遭了災,就衝下來了,什麼都有,大家都去撈。村裡路不通,沒燒的,都去撈水裡衝下來的石炭、木柴。”

順著洪水被衝下來的東西,從豬狗牛羊到傢俱木材,乃至完整的木船,放任其沖走,結局便是泡壞浪費。不怕吃苦的於家咀人,奮勇爭先,水裡泥裡,將有用的東西拖到岸上。若上游的物主尋到村裡,就還回去,沒人來認領,就自己用。既清理了河道,也可以補助生活。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黃河上的艄公們 於直環供圖

當然,水患來臨,摧枯拉朽,就難免悲劇的發生。順流而下的山水中,除了家畜,也有遇難的人。

“經常能看到屍體被衝下來,都要運上來,放到岸邊,等家屬來認領。”

對於碰到屍體,作為多年的“老把勢”,於直環並不覺得忌諱。黃河兩岸的艄公們,敬天敬地祭河神,心存善念,渡人渡己。於直環說,艄公們有一條不成文的“行規”:如果在河裡發現了死人,再大的事都得先擱置,必須把人拉到岸邊,放到便於事後遇難者家屬認領的地方,再去做別的事。

不僅如此,每當有船隻在黃河中遇到困難,黃河兩邊的村民們都會自發前往救援,船隻靠在哪個村,就由哪個村管吃管住。黃河養大的人們,心中天生一股惜生敬死的寬闊。

3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隨著科學檢測技術的進步和堤壩防洪功能的提升,汛期的黃河,為害日小,而下游的“山水”中,自然也就不見了昨日的“物資”。

重要的是,像於家咀一樣的村落裡,如今再也無須為“跟山水”而奔忙。

老艄公們“鳥槍換炮”,當年的羊皮筏子,換了一茬又一茬,先是燒油的機動船,後來又是快艇。如今在於家咀,想找一個會做羊皮筏子的老把勢,都不容易了。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於直環接受縱相新聞記者採訪 圖/東方網·縱相新聞

於直環是少有的還知道如何選羊、剝皮、做筏子的艄公之一,但如今坐羊皮筏子的,已不再是奔走兩地購買油鹽醬醋的村民,而是不遠萬里來到這裡,觀光旅遊,體驗黃河之美的遊客。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黃河艄公們如今為遊客擺渡 於直環供圖

“現在宣傳力度大,好多電視臺來採訪,遊客越來越多,村裡都換了汽艇,都是給遊客開。”和於直環一樣的艄公們,一起換了汽艇,為家鄉的旅遊事業添磚加瓦。按照於直環的說法,他們的手裡,有木船、有羊皮筏子,也有汽艇,根據遊客需求,哪樣都能滿足。

“一年掙個兩三萬沒有問題,趕得上在外面打工。”

黃河流經永和留下了絕美的七道“S”灣,大地分割、切劃陰陽,這七道灣,被統稱為“乾坤灣”。隨著鄉鎮公路的修整,永和開闢出了乾坤灣旅遊專線,這方便了遊客們在滋養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邊縱目騁懷,也為困於山路的村落創造了發展生態旅遊的良機。

劈波斬浪的黃河主人,渡人渡己的良心艄公,優秀

▲乾坤灣中最有名的“神仙灣” 圖/東方網·縱相新聞

於直環如今不僅為遊客掌舵,還經營著配套的“農家樂”,家裡的窯洞由一洞變三洞,再到如今的五洞,兒女們有的繼承了父志,在碼頭上工作,有的開起了貨車在平坦的公路上馳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老艄公被黃河磨礪出一道道褶皺的臉上,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