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書界對田蘊章、田英章書法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幾乎是兩個極端,

一種意見是認為他們的歐楷已經登峰造極,少有人能夠比肩;

另一種意見是認為他們的歐楷不入流,誤人子弟。

我認為二田在書法上的貢獻主要是對於大眾而言,對書法的普及和發展,對於傳統文化以及傳統藝術的弘揚,就這一點來說是功不可沒的,不容抹殺的。

但是二田書法究竟有沒有誤人子弟,我們來具體分析。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首先要弄明白,田書到底要不要學?

★ 如果以實用、美觀為目的,可以學田書,比如田氏的硬筆書法可以學,毛筆只想寫端正實用也可以學。

★ 如果想在書法道路上深入研究的,最好不要學,深思而慎取。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其次,為什麼專業書法老師不推薦學田書?

一個足夠大的容器才會有更多的可能。田楷這個容器太小,你只能在它的系統裡坐井觀天還自視甚高。

有學二田書法的,寫了兩三年,當想跳出來學褚學六朝墓誌時,發現用筆習慣很難改過來。

所以二田書最大的問題是:

★ 講究結構精準,但是容易千篇一律,缺乏應有的自然和韻味、趣味,更別提墨色與章法的變化了。

★ 它有相對完整的系統,你一但陷進去的話,從審美到用筆、結構、章法,乃至後面的行書都會在它那個系統裡自滿自足,離古人越來越遠。

★ 寫田楷的基本不寫篆隸,即使寫了用筆也不對,這是從整個思想、審美與用筆被禁錮住了。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以下具體分析都是針對毛筆書法而言:

一、田書對審美的禁錮

學田書的有多少人能欣賞魏碑、蘇、黃、米、王鐸、黃道周、倪元璐、趙之謙等等的字?

相信很少田粉會喜歡。他們看到黃庭堅、米芾的字會說:什麼玩意?歪歪扭扭跟小孩寫的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端正派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翁方綱等對蘇黃米頂禮膜拜,難道他們眼光只要懷疑?

大部分學田書的推崇端正、秀美的風格,看到墨色對比強烈的、欹側搖曳的就說是醜書。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不是說喜歡這些風格才說明你沒被禁錮,喜歡端正點的書風沒錯,但是這不能影響你欣賞不同風格的美。

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除了端正的那幾家的字,其他的都很排斥,一看就厭惡?

亦或對當下書家很多字都覺得莫名其妙,每次看到都一股無名火竄起來,為這種字能登大雅之堂而憤慨?

因為你欣賞不了他們的風格,所以你看不出這些作品背後的取法,不能夠博取眾長,為我所用,書法水平又該如何進步呢?

所以,這是我說學田容易對審美產生禁錮的原因。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二、田書對用筆的禁錮

個人覺得,田字不管初入門,或者是有一定基礎者都應該慎學。

因為如果想在書法道路上走遠,開個好頭很重要。

這關係到你的基本書寫動作、對筆法點畫的追求,以及對格調的把握。

字要寫的鮮活,雖然筆畫要紮實、結構要堅實,但是內在筋骨要暢通,筆畫要有承接,字要有活氣,不能太刻板。

尤其是學碑刻,要能還原墨跡的樣子,不要筆畫僵硬堆砌,啟功先生的“透過刀鋒見筆鋒”這時候該用上了。

學田字容易忽略了這一點,會認為楷書就要筆筆斷開,具體表現為筆畫間缺乏呼應聯繫,沒能利用筆鋒彈性去帶出下一筆。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這裡的聯繫不一定要寫出牽絲連帶,而是要有空中動作,要講究筆勢。

可以看看智永、唐人抄經、大字陰符經、趙孟頫楷書等等明以前的墨跡,歐書千字文對楷書也能有一定借鑑。

至於歐楷本來面目應該是怎麼樣?可以參考翁志飛先生所臨的九成宮,或者這種歐楷面目的唐人抄經。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三、田書風格難以突破

不止學田,歷史上很多書家所親近的學生或子孫後代都沒能掙脫老師的風格

比如蘇軾兒子:蘇過、米芾兒子:米友仁、趙孟頫兒子:趙雍、文徵明兒子及學生:文嘉、陸師道、周天球等。

因為他們跟老師太過親近,平時可以看到大量真跡,以及去模仿老師書寫的用筆動作、行筆節奏、所用材料、執筆、風格、章法等等。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而學田書的,能看到田老師大量的教程、視頻,能從基本筆畫到結構到章法到書寫的細微動作都去模仿;

如果看視頻不夠,報名各地的面授班,可以手把手教你,讓你使用專用筆、專用紙、專用內部教材......

所以你對田書亦步亦趨,以後你想突破這種風格,改學其他字體,困難可想而知。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總結

總體而言,田書這個容器還是不夠大,因為作為一個“好老師”應該做到:

\\\\ 教學生基本筆法,而這個筆法具有一定普適性與可遷移性,可以在老師所教的筆法基礎上,自己去探尋、去拓展練習其他優秀碑帖;

而不是一旦學習新的書體就得拼命改掉就習慣。有用的筆法是基礎,沒用的是習氣。

\\\\ 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去找尋自我的審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特點,為其展示廣闊的書法天地,而不是讓學生只限制在老師的風格里。

這樣的“好老師”,除了指古人優秀碑帖,也指真正懂得教學的老師。

專業書法老師為什麼不建議學田英章?田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嗎?

學習二田的字,容易禁錮在他們的筆法和創作形式裡,很難去涉獵其他碑帖其他作品形式,更別說做出突破。

雖然說修行在個人,但是在選擇學習對象前,面對容易出現的問題應該先了解,然後再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