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這三種鈍刀子割肉的刑罰,看著仁慈,實則讓犯人生死不能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咱們的祖先不僅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同時也創造了很多殘酷的刑罰,除了像腰斬、車裂、凌遲、抽腸等讓人一聽就不寒而慄的刑罰之外,還有很多看起來仁慈,實則讓人更加痛苦的刑罰 。

清朝這三種鈍刀子割肉的刑罰,看著仁慈,實則讓犯人生死不能

一、墩鎖

墩鎖不是一種鎖,而是一種刑具,是一個高約20釐米,長寬各35釐米左右的木箱。木箱上會有四個洞,犯人的四肢將通過這四個洞,然後被牢牢固定住,從而使犯人的肢體無法活動分毫。因為犯人在箱中無法站立,所以別名又名蹲鎖。

清朝這三種鈍刀子割肉的刑罰,看著仁慈,實則讓犯人生死不能

二、立枷

站籠顧名思義就是站在籠子中,猛地感覺站籠這個刑法除了累點似乎沒有別的,並不是什麼惡毒的刑法。但其實不然,這個籠子一個木頭做的,但是籠子頂端是一個枷,就像影視劇經常看到的枷鎖那樣。頭固定在枷鎖上面不能動彈,身子就在籠子之中。往往人只能蜷縮的站在籠子中,無法正常站立,或者在腳下墊上幾塊磚頭,將磚頭一塊一塊抽走,活活折磨死犯人。

清朝這三種鈍刀子割肉的刑罰,看著仁慈,實則讓犯人生死不能

相傳站籠這個刑法是明超大太監劉瑾在枷鎖的基礎上改造發明的,但是比之前的枷鎖更加折磨人,受刑的人往往死在站籠中。在晚晴小說老殘遊記中記載,一個府衙中有一個自認為清廉的玉大人,但是為人殘暴,府衙門前有著十二個站籠,十二個站籠天天不得閒。其中有一個於家父子被誣陷為賊人,也被關了進去,其中於家兒媳天天在站籠前為於家父子餵食參湯,但是也無非三四天也就折磨死了。未到一年站籠就站死兩千人。

清朝這三種鈍刀子割肉的刑罰,看著仁慈,實則讓犯人生死不能

到了民國時期,國民黨將其發揚光大,將木質的籠子變成鐵質,並且將籠子上裝了無數鐵刺,但是都是朝向內,當犯人進到裡面,只能立正站好,不敢動分毫,但是時間一久支撐不住,稍有動彈鐵針就會扎進體內,最後遍體鱗傷活活折磨死,讓人不寒而慄啊。

三、桶刑

桶刑是將犯人關在桶裡,只有頭和手可以伸出桶外, 隨著時間的推移,犯人則泡在了自己的糞水當中,身體腐爛,被各種爬蟲圍繞,最終因為傷口感染和爬蟲的啃噬而死。

清朝這三種鈍刀子割肉的刑罰,看著仁慈,實則讓犯人生死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