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南京發生一場車禍,朱元璋:必須重辦!3萬人因此慘死

南京城的街道上,一輛富麗堂皇的馬車疾馳而過,無數煙塵隨之而起。

在這個扔塊磚頭,都可能砸個皇親國戚出來的應天府官道上,無數人默默吃土,卻沒一個人敢抱怨一句。誰不知道,這是當朝宰相胡惟庸家的公子?那位可不是誰都能惹的主:位極人臣,這倒是其次,心狠手辣、手段陰毒,這才是胡惟庸最讓人忌憚的地方。“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究竟多厲害,百姓們也不清楚,但至少知道是位大智者。可智者如劉伯溫,就因為說過胡惟庸不適合做丞相,然後就等來了丞相府的醫生,剛看完病就病死了。

600年前南京發生一場車禍,朱元璋:必須重辦!3萬人因此慘死

劉伯溫是怎麼死的?這些個小百姓,是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問啊!想到這些,吃土的行人們,是紛紛堆起笑容,恭送胡大公子。胡大公子意氣風發,立於車架之上,鼻孔朝天,俯視著應天府的蒼生:惟庸我爹,我胡怕誰?然後胡大公子就飛了,沒錯就是飛走了,“砰”的一聲落到了街道青石之上,一命嗚呼。當天,丞相胡惟庸之子,命喪錦馬車的消息,就傳遍了應天府。這可氣壞了,獨攬朝綱多年的胡惟庸,他當時就處死了車伕,讓他為死去的兒子償命。

在胡惟庸看來,一個車伕根本就不是個事,這些年來因彈劾他而死的人還少?大將軍徐達何等英雄,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的人物,胡惟庸都算計過,而且還在事情敗露後全身而退了。但這次朱元璋,竟然為了一個車伕,向丞相胡惟庸問罪了。胡惟庸這個人精,在短暫的思考之後,很快就想到了四個字——天威莫測。沒錯朱元璋,就是衝他來的,於是胡惟庸急忙放下身份,出重金賠償死去的車伕家人。但事情比他想得嚴重得多,朱元璋一口咬死了,胡惟庸必須償命。

600年前南京發生一場車禍,朱元璋:必須重辦!3萬人因此慘死

什麼,為一個車伕償命?更何況是害死自己兒子的車伕,老朱何時如此心善了?回想起這些年來自己的所作所為,汗水打溼了胡惟庸的後背,看來上位是準備算總賬了。再無退路的胡惟庸,只能發動多年積攢的人脈,聚集陳寧、塗節等親信,並拉攏李善長、陸仲亨、唐勝宗等人,做好叛變的準備。但朱元璋何許人也,一個“占城國來使”的罪名,就將胡惟庸、汪廣洋在內的諸多大臣給拿下了。

之後在汪廣洋家中,找到了本該沒收入官家樂坊的陳氏,進而問罪整個中書省,高壓下被告發的胡惟庸及陳寧、塗節等人,盡數處死。朱元璋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利用胡惟庸之子墜車而死,一個偶然事件,一環扣一環的處死了胡惟庸。那麼回過頭來分析,胡惟庸真的敢造朱元璋的反嗎?可能性真的不大,1.胡惟庸和徐達不對付,就是和大多數武將不對付,這是權臣的做法,不是野心家的做法;2.上有朱元璋,下有太子朱標,後邊還有個馬皇后,皇家內部無懈可擊;3.胡惟庸終究是後起之秀,和李善長、徐達這些人沒法比威望,他的權傾朝野是建立在朱元璋的信任之上,就算老朱倒下了,天下也沒人服一個胡惟庸。

600年前南京發生一場車禍,朱元璋:必須重辦!3萬人因此慘死

那麼朱元璋為何,要一步步“逼反”胡惟庸呢?兩個字——廢相。在胡惟庸死後,一場長達10年的“胡惟庸案”拉開了序幕,76歲的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費聚、趙庸、鄭遇春等人紛紛遭殃,凡是和“胡黨”有牽連而遇害的,多達3萬多人。一些已經死去的開國功臣,都在清算之列,他們也被剝奪爵位,正是朱元璋向整個官僚體系,發起挑戰的徵兆。

這個果斷而又大膽的皇帝,要利用個人絕對的權威,徹底廢除推行數千年的丞相制,進而開啟一個皇權至上的時代。如此讓人不可思議的行為,他卻成功了。

600年前南京發生一場車禍,朱元璋:必須重辦!3萬人因此慘死

76歲的李善長會造反嗎?很顯然不會,胡惟庸給不了他想要的,因為就算胡惟庸僥倖得手,各地的朱氏封王,也不會臣服。一個分裂的天下,什麼樣的位置有現在的李善長風光?那李善長知道胡惟庸“造反”嗎?知道,但在李善長眼中,這就是被朱元璋逼得“跳牆”而已,成不了氣候,也就選擇了沉默地看著胡惟庸走向滅亡。不僅是李善長,那受牽連的3萬多人中,恐怕許多都是胡惟庸,在最後的瘋狂時,“廣撒網”的對象。但沒有人認為胡惟庸會成功,也沒什麼人支持他,這就是一場“鬧劇”而已。

對他們而言,過了明天,應天府還是應天府。

600年前南京發生一場車禍,朱元璋:必須重辦!3萬人因此慘死

但朱元璋卻大費周章,清理了3萬“胡黨”出來,然後呢?然後推行數千年的丞相制,就被廢棄了。別的不說,單單是朱元璋的魄力和手腕,就足以讓人歎服。一場胡惟庸之子的“車禍”,逼得胡惟庸不得不反,然後雷霆手段秒殺之;再用十年時間,慢慢地清算出整整3萬“胡黨”,嚇破所有朝臣的膽;最後強硬聲明,丞相必須廢除,數千年的丞相制就此崩壞。車禍廢丞相,其中之手段,怎一個高明瞭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