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工作的人和正常上班的人有什麼區別?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終歸考驗的是財富。

“人”生來不是為了上班而生。可以說90%以上的人上班都是被動的,為了生活奔波而上班。

只要有足夠的財富,幾乎沒有多少人為了上班而上班。除非極個別人員為了夢想,或為了喜歡的事業而上班。為了夢想、為了事業也不一定必須上班才能實現。

所以,上不上班的人區別在於財富,所擁有的財富達到期望所需,實現了財務自由。這類不上班的人的人生是妙不可言,精彩絕倫的,擁有無限的寬度的人生體驗。

反之,為了生活奔波上班的人的人生是苦逼、無聊、無奈的。

而為了夢想、為了事業而上班的人的人生是充滿激情、充滿陽光的。

需要為了生活上班的人,如果不上班,那現實生活將被柴米油鹽打敗,何談人生樂趣體驗?




我就是自己的大V


長期不工作的人,和上班的人有什麼區別,完全取決於自己如何生活!

說個我朋友的例子,他讓她的老婆做全職太太,自己養活全家,把這當成對老婆的愛。

當然他老婆也不是那種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平時也挺節約,知道自己沒工作,所以也不會亂花錢,把家裡也照顧的井井有條。

剛開始的半年,朋友還覺得日子過的舒坦,回家老婆伺候著。

過了半年後,隨著日子趨於平淡,老婆雖然不怎麼花錢,但愛花小錢,一年累計下來也有個幾萬塊。

以前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隨著日子過的舒坦後,開始逐步懶散,衣服也是很久疊一次,家裡的清潔也是很久才做一次,還逼著以疼愛老婆為名讓老公洗碗拖地。

一次兩次,老公覺得無所謂,可時間一長,原來白天工作很累了,晚點回家還要洗碗拖地,心中憤憤不平。

隨即而來的,就是兩人逐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開始吵架,一氣之下,朋友脫口而出“要不是我養你,你靠什麼活?!”

長期不工作的人,最怕有人說這句話,催動了內心脆弱的神經。

01 對於長期不工作的人,他如何對待生活,生活就會如何對他。

像我朋友的老婆,長期不工作在家,對於生活,她選擇了“享受”一詞。

她在最年輕的時候,本應該去打拼美好的未來,卻選擇了安逸和享受,享受著老公帶來的庇護。

她選擇了“享受生活”,生活也選擇了“享受”她。

假設朋友選擇了放棄她,同時這期間她並沒有鞏固自己的職業技能,以她的年紀想回到職場很難了。

02 精神失去了奮鬥的勁,思維變得懶散了

正常上班的人每天生活在緊迫感中,早上起床時間緊迫,出門擠公交地鐵緊迫,應對工作瑣事緊迫,到家吃完飯差不多就要睡覺了。

一天的生活總是緊迫,沒有許多的歇息時間,就像每天處於被狼追殺的野馬,不敢有半點放鬆,一旦放鬆就有可能被狼群圍殺了。

而長期不工作的人,每天睡到自然醒,不慌不忙的吃飯,吃完飯拿著手機又可以開始刷抖音,刷淘寶,刷微博,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刷到半夜又去睡覺了。

長期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精神都是潰散的,思維都是慵懶的。

03 沒有職場社交,只有八卦社交

可能這麼說會比較片面,拿我朋友的老婆來說,自從閒賦在家,社交圈要麼就是存活於微博評論區裡,要麼就是那些閨蜜逛街吃火鍋。

基本上社交圈只會在閨蜜圈裡,得到的信息僅僅是一些八卦新聞。

當然,也不是說閨蜜間說說八卦有問題,但是如果對於一個尋求上進的人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銀桑筆記


作為一個二胎全職媽媽,我的親身經歷可以參考下~

2015年結婚生娃,就遠離職場到了現在,而如今二娃也一歲多了,正在規劃步入職場。

在這之前從畢業到生娃前一直在職場中摸爬滾打,上過班的都知道,特別期待週末呀、小長假呀、年休假呀之類的,週末恨不得就荒廢在床上做著美夢不願醒來,可是每次荒廢之後都很唾棄自己,覺著特墮落、特頹廢。上班的日子也就那樣平平凡凡的過著,一年兩次自費旅行,沒有太大的水花。

所以盤算著自己要開始充當無業遊民時心裡都要炸開了花,天吶,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而不用擔心會遲到被批,刷刷劇看看書這樣的日子簡直不要太可愛,攝影旅行散步逛街想想就美好,一開始日子確實也挺悠閒的。

可是日子久了不上班總感覺和社會脫了軌,慢慢的開始有點焦躁,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心裡沒底的緣故吧,再加上懷著孩子到娃出生後的四個月裡一直呆在老公老家,感覺整個人有點抑鬱(不過這個抑鬱也有可能是產前產後引起的)。

到後面竟然開始慢慢適應了全職媽媽的角色,和婆婆一起帶兩娃,晚睡早起,陪玩、學做輔食、讀繪本、上親子早教、郊遊,好像整個世界都只有寶寶,其餘的一切都和我無關,慢慢的發現失去自我並不是一項明智的決定。

於是收拾起自己的興趣愛好,網購各類書籍,逼著自己幾天翻完一本,寫日記,考一些證,學習一些攝影技巧,學習烘培,聯繫之前的朋友,偶爾把娃交給隊友給自己單獨的空間,感覺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慢慢的整個人都有了激情,眼界也更寬闊,對每天的生活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

可是現實畢竟是殘酷的,因為兩個娃相差的不大,大人都想傾其所有給娃最好的,如果兩娃都進入幼兒園的話,光學費一年下來就得10w,再加上公婆沒有退休工資,一人承擔起來幾乎不會有存款,或者還會有點吃力,所以就想入職場賺點生活費。

題外話,當然如果老公還能挑的起擔子,真的還不太想上班,想學習一點股票基金之類的賺點錢,或者慢慢開始做個自由職業者。

不上班的世界當然很美好,在你財務自由能保障吃喝拉撒不降低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或者選擇一項可以全身心投入並且喜愛到可以放棄擁有不上班好處的事業中去奮鬥一輩子。

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自制力,還是建議把自己扔在上班的大環境裡,好歹周遭還有人推著走。


善爺說


我朋友16年辭職後,一直沒工作。

辭職的第一個月幸福感是爆棚的,覺得再也沒了職場的紛爭,我朋友人生終於完全屬於自己了。

起初在家悠哉地看書,或去圖書館看書,但後面就漸漸不淡定了,有些乏味。 第二個月,他就問自己有什麼未做的事,如果現在不做,老了會後悔,我想了又想,發現一件。

我朋友所在地靠海,如果他會駕駛帆船或者能開輪船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於是他向一個遊艇俱樂部的會員瞭解了一下學帆船所需要的學費,16年的學費是二萬塊人民幣,可以接受,但是必須會游泳,所以我朋友立刻報了一個游泳培訓班,從蛙泳開始學起。 插個話題,所有的動機都是有緣由的。

我朋友的父母在90年代是回收二手報廢車的,小時候,他見過各種各樣的車,那時候看拖拉機輪胎最大最高,覺得會開拖拉機的人真的很酷,結婚的時候我朋友想把一排婚車換成一排拖拉機的,但他媳婦接受不了,只好作罷。

但現在仍然會覺得開拖拉機的司機很酷,會操控龐然大物的人都很酷。


深漂小八


人一閒著就廢了。人生活在這個世上,不論條件如何,都還是得有點兒生產力的。就算條件再好,長期不工作只會慢慢沉淪。有一句老話兒說的好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我記得有一個故事,一個北京土著居民房子一二十套。靠收租過活家境殷實, 房子分佈在各個區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房租。別人問她你條件都這麼好了何不在家擼擼串,打打牌。房租直接打到你卡上不就得了。但他很搞笑,他講了,他媽說人不能閒著閒著就廢了。總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於是每天就重複著收租的工作。每天就算簡單的接觸著人和事也不至於頹廢。

你會發現堅持工作的人。他的三觀至少是正確的,有喜怒哀愁有因緣得失。堅持工作的人他能及時感受社會的變動,人世的複雜。不至於與社會脫軌。人都是有惰性得不工作三個月,你會越玩越懶。懶得吃飯,懶得起床,懶得社交,懶得搞對象。從根本上說節奏已經亂了。久而久之,被社會所摒棄。

我是一個多麼哇塞得王木木,感謝大家的閱讀!


一個多麼哇塞得王木木


現在的我就是”長期不上班的人“,全職自媒體一年了,之前曾經在一家科技公司做過文案策劃,談談長期不上班跟正常上班的人有什麼不同:

1.上班時間不同,不上班相對自由一點

自由職業最令人羨慕的一點,或許就是上班時間自由吧,告別了每天早上踩點打卡的生活,想幾點上班都可以。

之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每天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6點,活動期間要加班,但總的來說,上班時間比較規律,也比較短。

現在自由職業了,當然更自由一點,基本上我都是早上10點之後開始工作,然後開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模式。

有些人會問,寫幾篇文章也要十幾個小時嗎?當然不是,自媒體行業可不是寫文案那麼簡單,你還要運營多個平臺,給學員改稿子,思考接下來的戰略方向,自己也要定期輸入跟學習,很多七七八八的活兒。

我一個朋友放假就跟我感嘆過,做自媒體真不容易,放假一天,結果一個早上認真答了幾道題,一上午就過去了。

還真是這樣,你以為全職自媒體一天能幹很多事,其實真要算下來,一天的功夫都花在這些瑣碎事情了,答答題,寫寫文章,看幾頁書,思考一會,一天沒了。

2.上班收入不同,不上班收入更高

上班嘛,總的來說,大家的收入普遍不高,據權威機構調查,我國七八成成年人,工作十年了,月薪還沒過萬呢!

可以說,上班的天花板是很低的,而自由職業就不一樣了,基本是多勞多得,你勤奮一點,努力一點,天花板是很高的,收入也沒有封頂。

3.工作心態不同,不上班更有危機感

自由職業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每天喝喝茶,看看書,天天詩和遠方吧。可是當你親身經歷了,就知道完全是兩碼事。

你可沒工夫整天去旅行和喝茶,一天不工作就等於沒收入了!你有這閒心嗎?

因此,上班的心態是相對平穩的,但自由職業是充滿危機感的,生怕自己一天不工作,就被同行幹掉了,要知道,自由職業者的競爭不是在公司內,而是整個行業,壓力肯定更大。

4.不上班之後社交圈子更窄

倒不是我們不願意出去社交,而是自由職業之後,你一天都不敢不工作,即便是已經做了一年自媒體的我,也不敢絲毫鬆懈,要出門,一定提前把明天的寫作素材找好了,並且寫出來定時發送才行。

每天的行走範圍基本就是家裡,沒事都不想出門了,也放棄了很多娛樂活動,我都忘了多久沒踏入電影院和服裝店了。

而上班至少每天還會接觸同事,同行和客戶,還能保持跟外界的聯繫,不至於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圈子裡面。

綜上所述,上班跟不上班,其實各有優缺,不存在哪個更好,關鍵是看你更適合哪一個!

我是蘇樂,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青雲計劃得獎者,前500強企業文案策劃,國家徵文一等獎得主,專注分享寫作變現和職場提升方法!歡迎關注我,2019年一起學習躍遷!

蘇樂愛寫作


我就是不上班,不上班讓我快樂。

明明那些說著不上班會思想禁錮,邏輯變混亂的人上班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本來自己就不自律,還怪社會誘惑太多。求求你們不要甩鍋。

我上班的時候也沒見作息多規律,抽菸喝酒熬夜,去社交。相反,我是在家了以後,才意識到自己不能再渾渾噩噩。因為沒有了壓力,時間浪費起來就更快了,有時候追個劇,看個小視頻一天就沒了。

高強度的自由是靠高強度的自律,閒著在家根本沒有人管你幹什麼,保持學習和繼續無所事事只在於你的選擇。在家一年,我看了80本書,戒菸戒酒,體重控制在48-50,馬甲線也快出來了。

如果你不是個自律的人,就還是默默上班。

不上班讓我快樂的原因是,我的自律讓我自由。願意看就看,也請不要來和我說缺錢啥的。錢沒有人會覺得少,但是你可以選擇你的生活方式。世界上賺錢的方式千百種,也沒人規定不上班就得窮死。


小鹹魚怪阿姨


一個長期不工作的人和一個正常上班的人,他們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首先一個長期不上班的人,要麼是家底深厚,要麼是能力特強能夠輕鬆搞到錢,要麼就是廢物了。那麼,一個正常上班的人,能夠獲得有工作體驗和基本生活保障。

如果說家底深厚而不上班的人,也不做事。時間久了,對於精神其實是一種折磨。也可以看做一種自殘。他們的精神一定會空虛而飄忽不定。這類人物質上無限充足,精神上無限逃離。這跟黑洞類似,最後吞噬自己。

如果能力特別強的人,看起來沒工作。這是他們已經發展到一種境界。能做到非常輕鬆的自力更生。他們可以選擇豐富自己的事去做。頭條上的旅遊大V沙老師,可能你看到人家每天都在環遊世界,也沒工作。人家活得比大部分人還好,或許不可理解。這類人,就是已經把旅遊當做工作,既充實了自己的靈魂,又能富足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生不可言喻。從這個角度看另一個問題,每個人看待工作的角度有所不同。

其實很大一部分人還是第三種,他們既活在生存的掙扎線,又無處安放自己的靈魂。逐漸迷失在這個物質世界,放空了自己的靈魂而四處流浪。


浮士盛夏


就身邊看,不上班的人還是有一定比例,但並不代表他們不工作,有的是自由職業,如攝影師;有的自己創業做點小生意,開個小門面;還有的來錢偏門多,門道也多,今天干這明天就去幹別的。當然了,也有家裡有礦不用上班的,如收房租,但也有自己的其他收入來源;還有的在自己親戚公司混著,圖個安逸;還有在家宅著做職業股民的……這些在正規事業單位人眼裡看,可能都不算是在上班。但這些人很多“混社會”的生存能力可是相當強,因為沒有平臺支撐,凡事都要自己想辦法,腦子轉得比較快,在社會中摸爬滾打更深諳人情世故。相反那些在國企事業單位的人,體制內規矩懂得多,待人禮節方面會較在意,但其他方面和自由職業者比,雙方差別其實並不明顯,有些甚至在人情世故上還不太在行。並不是說誰比誰強,有的人適合在自由競爭環境下“折騰”,而有的不愛折騰更適合在體制內按部就班的工作,雙方所處的大環境、每天接觸的人、遵守的規則、做事的方式都不一樣。提問者說的那種不工作的應該多指那些死宅,動不動幾年不出房間的,那種人其實在人群中很容易看出,他們和社會脫節很久,心理上會很恐懼和焦慮,要融入確實有會很多不適和困難。


大門口的野蠻人


這裡我非常興趣的說一下,上班與不上班的人,不僅僅區別,而是天壤之別。不上班的人命太好了,奢望呀!如一些房東,每個月收房租就可以了。上班自由嗎?接觸的人少,而且像機器那樣,封閉 ,狹窄的空間,交際圈非常窄。上班的人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比較死板的操作工,還有普工的簡單勞動,體力與半體力勞動,一種屬於腦力勞動,工程師就是典型。要知道,這個活更加恐怖的樣子,失敗率非常高,經常焦頭爛額的,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壓力大,把人搞得非常遲鈍的,神經兮兮的,沒有一點點社會經驗的,因為沒有接觸社會,非常麻木的,怪不得一些真正搞技術的人好像個個都是非常古怪的。真的如此。上班族兩點一線,沒有什麼交際,圈子小,找對象都是非常難的。在於如男人,幾乎沒有女工程師的,都是男人世界。不如做生意的社會接觸的人多。就是普工,上班的也是不自由的,不能上網,玩手機網絡也是不行的,知道的世界自然小的封閉與孤立,上班的人都是封閉與孤立的。沒有上班的人,空間大,時間多,接觸社會多,時間多瞭解的社會方方面面也自然的多了。顯得靈活,悠閒,心態好,在於沒有壓力。還有一種就是做生意的,也是大忙人,他們不上班,在社會上混,接觸的人多,社會經驗豐富,在於鍛鍊。看看一下找對象困難的都是封閉空間的上班族,許多剩男剩女也是這樣造成的,在於如一邊都是男人世界,另一邊都是女人世界,找對象的渠道非常窄。不上班的人,有的是時間,可以耐心的功夫。上班的沒有時間的,不上班的自由的多了,想做什麼都可以的,而且都方便的太多了。但是,各人命運不同呀!上班的人羨慕沒有上班的人,認為自己就是苦逼的命,是的,命好與不好,就在這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