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香料一兩金,走進古代瞭解香料

內事不決問百度,香事不決,上『百料匯』!

前言

悠悠歷史長河中,香料是不可或缺的一員。豐富多樣的香料不僅在古人的生活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形成了古代獨特的香料文化。那麼,古代的香料文化究竟是怎麼的呢?香料在古人的生活中又有什麼用途呢?且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穿過重重歷史迷霧,去探究古代的香料文化吧。

一兩香料一兩金,走進古代瞭解香料

1、本土香料

古人使用香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就曾在詩歌中記載了江蘺、辟芷、申椒、菌桂、木蘭、揭車、杜衡、辛夷等十餘種香草。

一兩香料一兩金,走進古代瞭解香料

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屈原時代的人們使用的香料大多數就地取材,使用的方法也僅僅是簡單的焚燒,人們管這種使用方法叫作“薰香”。

薰香法雖然有留香不持久的弊端,但它依然猶如一把鑰匙,為古人開啟了精彩紛呈的香料世界的大門。

走入香料世界的古人們很快發現了香料的奇妙,於是古人們在原生態香料的基礎上,研發起高端的人工合成香料。

一兩香料一兩金,走進古代瞭解香料

比如宋代的蘇軾就曾專門研發了一種“印香”,一用之下效果顯著,成功開發了新產品的蘇軾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專程準備了全套的檀香木刻及印香模具,興沖沖的將這些新式印香送給了弟弟蘇轍作壽禮。

蘇軾的印香雖好,但依舊沒有完全解決香料焚燃後香氣散發快的缺點。為了徹底解決留香持久性的問題,古人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天空,開始嘗試通過進口貿易提升香料的品質。

2、進口香料

早在唐宋時期,古人就開闢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貿易通道成為了我國進口香料的造血大動脈。

西域的香料從陸上絲綢之路而來,一路上的駝鈴聲化為一曲貿易往來的讚歌。東南亞的香料則從海上絲綢之路而來,滿船的乳香、丁香、肉豆蔻直薰得風兒也醉了。

這其中,最為昂貴的當屬龍涎香。這種由抹香鯨體內分泌物乾燥而製成的香料可遇而不可求,在市面上的售價高達一兩金子一兩香,一經問世就被古人視為香料中的至寶。

一兩香料一兩金,走進古代瞭解香料

同樣昂貴的香料還有胡椒。西漢時期,古人就開始用本土產物花椒塗抹牆壁,還留下了“椒房之寵”的成語,這種做法代表了古人追求溫暖芬芳生活的美好願望。

等到看起來如同花椒親戚般的胡椒來到中原後,古人驚訝地發現胡椒同樣具有濃郁的氣息,不過胡椒的命運並不是用在塗牆上,物以稀為貴,稀缺品胡椒成為了古人財富的象徵。

大熱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了一位汲汲於富貴的滑頭元載。據史料記載,元載失勢後被抄家,結果從他家中抄出了多達800石胡椒,為此史書中說元載富可敵國。由此可見,唐代時胡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貨幣屬性了。

像胡椒、龍涎香這樣不遠萬里來到中原的進口香料還有很多,比如肉桂、豆蔻、丁香從斯里蘭卡而來,蘇合香從中亞而來,還有龍腦從馬來半島而來。

這些進口香料大多是樹脂型香料,完美克服了本土草木型香料留香不持久的缺點。隨著它們的到來,古人終於解決了薰香持久性問題,這不免讓古人們瘋狂讚歎起這些海外產品來。

一兩香料一兩金,走進古代瞭解香料

“橫垂寶幄同心結,半拂瓊筵蘇合香”,“對秉鵝毛筆,俱含雞舌香”,“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宮淑景移”,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古人對香料的五星好評記錄。

進口香料大量來到中原的同時,也讓這種原本只有王公貴族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漸漸地成為了富商巨賈的心頭好,香料也因此更頻繁地出現在古人的生活中。

3、香料用途

價格昂貴的香料來到古人的生活中後,古人都是怎麼使用香料的呢?

薰香是最傳統的用途。古人不僅用香料來薰衣服,還會製作一些香囊,以便外出時把香料帶到馬車上,這種香料的用法給大詩人辛棄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才有了“寶馬雕車香滿路”的絢麗詩篇。

製作化妝品也是香料的用途之一。古人常常將香料研成粉末,加入到化妝品或者護膚產品中,從而打造精緻妝容,點亮生活之美。

一兩香料一兩金,走進古代瞭解香料

此外,晉朝的石崇還發明瞭一種香料的新用法,那就是在廁所中焚香。據《晉書》記載,石崇在廁所裡安排了十多名美貌的婢女,專門負責將如廁的客人薰得香噴噴,這一創新做法實在很燒錢,但石崇家的廁所卻因此名聲大噪。

石崇在廁所焚香的時候或許不會想到,原本炫富的無心之舉,卻推動香料史向前邁出了一小步,而香料文化也在歷朝歷代無數人的推動與改良中,愈加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