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雍正和自己的親兄弟十四阿哥關係不好?

人生如夢79625096


自古以來,皇家子弟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的親情。這種現象,在清朝康熙年間,到達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子奪嫡”,早在康熙身子骨還硬朗的時候,就已經暗地裡點燃了硝煙。最後的結果很明瞭,以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繼承了大統,開創了維持十二年零六個月的雍正王朝。

但是雍正即位後,對自己的手足兄弟的表現,卻大不一樣。按理來說,雍正即位後,對以允禩為首的“八爺黨”勢力,進行嚴厲地打擊。將允禩、允禟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囚禁在寧古塔直到終生。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九子奪嫡之中,和雍正競爭最大的,就是以允禩為首的勢力。可是雍正對自己的親兄弟十四阿哥,也就是允禵,二人乃是一母同胞,卻也十分不待見。那麼雍正為何會和這樣的親兄弟,關係不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雍正和允禵之間的“恩怨情仇”。

雍正和允禵關係差,源頭在二人的母親,德妃身上。

雍正和允禵,的的確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按理說,他們的關係應該更加牢固。為何會讓二人關係如此惡化呢?其實根源就在二人的生母,德妃身上。德妃烏雅氏,是正黃旗護軍參領威武之女。一生為康熙皇帝,誕下三子三女,一時之間風光無限。可是她卑微的身份是硬傷,也是隔離雍正和允禵關係的導火索。

德妃是包衣之女,是以宮女的身份進入的後宮。這樣卑微的身份,加上她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導致德妃在康熙十七年生下雍正後,卻沒資格親自撫養雍正。而是由康熙做主,將雍正送給了當時的佟貴妃。佟貴妃很受康熙的寵愛,當時她唯一的女兒夭折。康熙為了安慰她,又考慮到德妃的出身,才將雍正“過繼”給她當養子。雍正這一走,就足足離開了生母德妃11年。

那麼德妃這11年來,是如何度過的呢?德妃在第二年,就被封為德嬪。在康熙十九年又生下了胤祚。失去撫養資格的德妃,便將對雍正的愛,都放在了胤祚的身上。只是胤祚命不好,在六歲的時候便夭折了。這樣一來,對德妃來講,無疑是又一沉重的打擊。直到康熙二十七年,才有了皇十四子允禵。接連失去兒子的德妃,便將全部的母愛,都給了這個小兒子。

這邊再說雍正皇帝。佟貴妃在雍正皇帝11歲的時候,就撒手人寰。此時的德妃,已經是後宮“四妃之一”,有了撫養皇子的資格。他再一次回到了生母,德妃身邊。但因為多年來不在身邊,這對母子的關係,並沒有表面那樣美好。因為生母的冷落,自然形成了他和允禵這對親兄弟之間,很深的隔閡。所以這對親兄弟不和,與德妃有很大關係。甚至在雍正登基初時,德妃還是阻撓他登基的主要勢力。在《清世宗實錄》中記載: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

說這段話的,正是雍正的生母德妃。意思就是,雍正登基,實在不是德妃心中的最佳人選。從這段史料,就能直觀感受到,這對母子之間的親情淡薄。在德妃心中,一直是希望自己的小兒子允禵,能夠繼承大統。甚至在雍正刺封德妃為皇太后之時,還被一再拒絕。在《永憲錄》記載:

“群臣請朝皇太后,傳(雍正生母孝恭皇后)懿旨:不受。復固請,從之。

這段歷史在《清世宗實錄》中也有提及:

上(雍正帝)又再三懇請,奉皇太后懿旨:王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禮,懇切求情,我亦無可如何。今晚於梓宮前謝恩後,再行還宮。”

可見,在德妃的心裡,始終是對雍正登基存有意見。雍正繼位初期,本身就是十面埋伏,一方面是康熙留下的一大推腐敗問題,另一方面是允禩允禟等人的不懷好意。生母德妃又德妃如此偏心,在雍正的心裡,很早就對允禵產生了怨恨。這對兄弟的關係不好,很大程度是因為德妃,沒做好一個合格的母親。

其次,就是允禵的表現,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觸及雍正底線。

在九子奪嫡時期,允禵作為雍正的親兄弟,卻毅然反顧地加入了“八爺黨”,和允禩關係甚好。可以說,在雍正登基之前,主要的敵對勢力,除了廢太子之外,就是以允禵、允禩、允禟等人的勢力。這麼關鍵的站隊時期,允禵在雍正背後“捅刀子”,他們之間的關係能好就怪了。反而是老十三允祥,死心塌地跟著雍正。因此二人的關係不合,其實在站隊方面,也有很大關係。

允禵少年時期,很受康熙的寵愛。能文能武,重情重義。後來還成為了撫遠大將軍,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在軍隊方面也很得人心。有了允禵的幫助,無疑是加大了允禩的勢力,在雍正與“八爺黨”的政治博弈中。允禵對雍正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雍正登基沒多久,就想辦法把他的撫遠大將軍取消,又先後降為貝子、取消貝子身份去守皇陵,其實就是圈禁他。可見雍正對自己這位親弟弟,有多怨恨。

允禵對允禩的態度,是讓雍正對他寒心的重要原因。記得當初廢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康熙皇帝命令眾位大臣和皇子們,選舉新的太子人選。這件事的結果,最終是以皇八字允禩的票數最多,但卻另康熙震怒。在《聖祖實錄》中記載了這件事:

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令康熙大感意外,無奈之下只得出爾反爾,諭曰:“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令康熙大感意外”,可見在康熙當時的心裡,只是為自己找個臺階下。他並沒有真的想要廢掉太子,是希望臣子們能替自己做出這個決定。只是他沒想到,滿朝的重臣竟然都選擇了允禩為太子。這說明什麼?康熙皇帝不是傻子。這是允禩在結黨營私,這是他在培養自己的勢力。手足相殘,這是康熙皇帝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允禩不但沒成為太子,反而要被康熙重重責罰。眾人不敢拉架,只有雍正的親弟弟允禵說了一句:

“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

當時雍正跪在地上沒有說話,看著自己的親弟弟,在和自己的敵人關係這麼好。無疑是令雍正對允禵,也同樣視為了敵人。後來,康熙死後,雍正即位。遠在外面的允禵連夜趕回來。對雍正的態度,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犯他的底線。比如允禵剛回來,就曾說:

“如今我之兄為皇帝,指望我叩頭耶?我回京不過一覲梓宮,得見太后,我之事即畢矣。遠跪不前,毫無哀慼親近之意”。

而雍正的表現,卻大有深意,《清史稿》中說雍正“向前就之,仍不為動”。這說明,在雍正心裡,還是希望能夠和這個親弟弟親近的。一再給他機會,是允禵自己不領情,傷了雍正的心。尤其是在當時雍正剛登基,“八爺黨”和朝中重臣都在等著看笑話。自己的親弟弟,先給他擺了一道。歷史上的雍正對允禵下手,其實就是從這裡開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允禵和雍正這對親兄弟,才真正地翻了臉。從大將軍到最後貶為庶民,說到底,二人關係的惡化,都是允禵自己不懂事。

總結:

雍正從來不是一個好殺的君主,他有仁愛之心,這也是為何,康熙傳位給他的原因。和自己的親弟弟允禵關係不好,實在不是他所希望的。只是身為皇室子弟,在暗流湧動的政治博弈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跌入萬劫不復之地。而自己的親弟弟,竟然站在了敵人的那一方。這對雍正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加上自己的生母德妃的冷落,更是將怨恨,進而延展到了允禵身上。雍正才和允禵的關係,徹底撕裂。其實雍正繼位之後,也曾給過他機會。是允禵天性桀驁不馴,不願認雍正為主。這已經不是手足關係的問題,而是在影響雍正皇權地位。所以,雍正和允禵這對親兄弟。早就有了無法撫平的坑,究其原因,也會允禵自己作死。


十點歷史君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大戰中,有兩個人的關係最為特殊,那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他們倆本是一母同胞,但是在參與奪嫡的過程中,卻是始終處在兩個陣營中,可謂是針鋒相對。甚至雍正大位已定的情況下,其他黨派陣營的人都已俯首稱臣,老十四胤禵仍然對雍正繼承大統心懷不滿。

按理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可是這兩人之間搞的這麼苦大仇深,簡直就不像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這也著實讓人感到費解。然而,歷史的問題要放在歷史環境中去分析才能尋找出最恰當的答案,那麼,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背景,導致親兄弟之間的針鋒相對呢?

首先,從兩人之間的兄弟情感來分析,兩人並不像一般的親兄弟那樣感情深厚,相反,兩人之間從小應該就有嫌隙。老四和老十四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只不過德妃烏雅氏在生下老四以前,連嬪位都不是,所以就沒有對胤禛的撫養權。老四是在當時的皇貴妃佟佳氏膝下長大的,佟佳氏為人很慈愛,給了他一個快樂的童年。看到自己骨肉在別的女人身邊喜笑顏開,德妃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後來生了兩個兒子,皇六子胤祚和皇十四子胤禵,其中皇六子胤祚剛過5歲就早夭了,自己的兒子一送一死,悲痛中的她把所有的母愛都傾注到皇十四子胤禵的身上。以至於後來佟佳氏病逝,老四回到生母德妃的身邊了,她也不怎麼理會老四。所以德妃就這樣一邊冷落老四,一邊卻十分疼愛老十四。而老四原本在佟佳氏的膝下母慈子孝歡樂無比,現在在親生母親面前卻備受冷落,這就導致讓老四心裡很不是滋味,母子關係也並不是很好。如此一來,親生母子的關係都不怎麼好,自幼沒有什麼親密接觸的兩個親兄弟的關係能好到哪裡去?

其次,兩人最初的政治立場也不同,最開始老四是支持太子的,屬於太子黨一員,而老十四則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兩個陣營所持的政治立場都是對立的。一個陣營要守住太子之位,而另外一個陣營則一門心思要扳倒太子,這就好比戰場上的敵對雙方,雖然不至於刀兵相見,但是明爭暗鬥還是少不了的。在太子被廢之前,老四是一門心思的輔佐太子,並無奪嫡之心,而且老四為人冷漠、正直,對那些一心想扳倒太子,處處使絆子的人自然好不到哪去。原本兄弟兩人的感情就不是很好,再加上兩人敵對的政治立場,就更加不對付了。

最後,當參與奪嫡的各方勢力一個個出局以後,兩人都開始轉變角色,從奪嫡的配角一躍成為爭儲的主角,皇位只能有一個人繼承,所以兩人只能有一個勝者,因此,最後兩人的關係可以說勢同水火。參與爭儲的幾方勢力中老大最先出局;其次是太子二次被廢也與皇位無緣;太子二次被廢以後,老三也主動退出皇位的爭奪戰;作為八爺黨黨首,老八因爭儲表現太積極,又因“斃鷹事件”被康熙所厭惡,基本也被排除在外。隨著太子黨解體和老八爭儲無望,老四在老十三的幫助下開始正面加入爭儲之戰,而爭儲無望的老八也攜八爺黨轉而支持老十四爭奪皇位,這樣一來,皇位的最終歸屬其實就只能在這一對親兄弟之間產生了。而且這兩兄弟都有爭奪皇位的實力和野心,所以,兩個實力和野心旗鼓相當的人,註定走不到一起。


一鍋煮了


雍正和胤禵雖是一母同胞,但性格迥然不同,一個沉穩老練,一個直率衝動。志趣相投,才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兄弟。兩兄弟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都心懷異志,對皇位都有強烈的慾望。而九五至尊,只有一人可得。最後雍正得正大位,弟弟肯定心有不甘。這就造就了兩兄弟至始至終,都尿不到一個壺裡的結局,這也是宿命之爭。


首先,雍正和胤禵雖同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但雍正從小卻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的。作為他們的母親烏雅氏肯定更加疼愛一直在自己身邊的胤禵。因而對這個弟弟,雍正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隔閡。
其次,胤禵與八哥胤禩關係更好,雍正深為忌憚。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政治需要。胤禵更加喜愛與他的八哥交往。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一廢太子。胤禩遭到康熙訓斥,此時胤禵挺身而出,為八哥求情。氣的康熙拔劍相向,胤禵對胤禩也算有情有義。胤禵在九子奪嫡中偏向八哥,四哥雍正心裡如何舒服呢?


最後,胤禵從眾望所歸變成一場空,心有不甘,兩兄弟因而勢同水火。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出征西北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胤禵手握重兵,外加太子人選未定,因而大臣們都覺得胤禵是後繼之君。眾望所歸下,沒想到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康熙突然駕崩,皇位傳給了四哥胤禛。胤禵回京奔喪,雍正卻命人搜查弟弟胤禵與父皇康熙的往來奏摺和信件。此事令胤禵悲憤交加,於是胤禵在拜謁康熙靈柩時,面對雍正,傲然不跪。兩兄弟頓成水火,雍正也十分忌憚他,因而將這個大將軍王弟弟貶為固山貝子,一直圈禁在景陵。侄兒乾隆繼位後,胤禵才得以自由。


兄弟不合之事,古今皆有。而雍正與弟弟胤禵的爭鬥,也只是古往今來宮廷鬥爭的一個縮影罷了,並不需要過分驚歎。



風雪夢不逝


這個實際上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允禵)雖然是親兄弟,但實際上兄弟感情很一般,而胤禵成年之後又和八阿哥胤禩走的很近,歷經“九王奪嫡”的腥風血雨,本就淡如水的兄弟之情也被磨滅的差不多了。不過畢竟是親兄弟,在他清算曾經參與奪嫡的敵人時,也僅是將胤禵削爵後囚禁了起來,並沒有進一步加害。

△《雍正王朝》中的胤禵和胤禛

雖是親兄弟,但自小感情一般

四阿哥胤禛、六阿哥胤祚(早夭)、十四阿哥胤禵都是德妃烏雅氏所生的親兄弟,不過由於胤禛和胤禵的生長環境不同,導致兩人自小便關係很一般。

四阿哥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當時的烏雅氏身份還比較低微,根據清初後宮的規定,烏雅氏沒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孩子,於是胤禛滿月之後便被交由後來的孝懿仁皇后、時為貴妃的佟佳氏撫養。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佟佳氏乃是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的侄女,當時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剛剛崩逝,還沒有立皇后,因而後宮事務主要由貴妃佟佳氏主持。至此,一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去世,四阿哥胤禛便一直由佟佳氏撫養長大。佟佳氏自己沒有孩子,因而對待雍正如同親子一般的,從此後的情況來看,胤禛與養母佟佳氏的關係的確極為親近,這應該是他對佟佳氏封賞豐厚的原因,同樣也是隆科多能夠成為國舅,連雍正親舅舅都得靠邊站的原因。

佟佳氏去世之後,雍正被康熙親自撫養了一段時間,這才回到生母烏雅氏身邊,此時的雍正已經十一歲了。此時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十四阿哥胤禵已經出生,而已經獲封德妃的烏雅氏此時已經擁有了親自撫養孩子的權利,於是胤禵便由其親自撫養。

△德妃烏雅氏

烏雅氏第一個兒子四阿哥胤禛自小便被交給了佟佳氏撫養,第二個兒子六阿哥胤祚則在六歲時便夭折,因此她將母愛全部都傾注在了胤禵身上,生怕發生意外。而此時已經逐漸長大的胤禛雖然已經回到了烏雅氏身邊,但由於康熙和師傅的嚴格管束,每日學習四書五經,年紀稍長之後又經常跟隨康熙帝四處巡幸,並負責辦理一些政事。因此,可以說他並未從烏雅氏身上感受到多少母愛,自然也就與這個弟弟談不上有多麼深厚的兄弟情了。

九王奪嫡,磨滅了最後一點兄弟情

十四阿哥胤禵自幼聰明伶俐,同樣深得康熙寵愛,少年時起便頻繁隨從康熙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常有特殊優待。他雖然和四阿哥胤禛是親兄弟,但卻從小便和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八阿哥胤禩情投意合,反而和自己的親哥哥關係很一般。

△德妃和兩個兒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八阿哥胤禩被康熙怒斥“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與八阿哥關係親密的十四阿哥胤禵頓時挺身而出,跪奏道,“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這令康熙惱怒異常,甚至拔出佩刀打算殺死胤禵,五阿哥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康熙這才息怒,但還是將胤禵打了二十大板。不過此事之後,卻令康熙感覺他對兄弟有情有義,對其心直口快、表裡如一的品質有了進一步認識,因此更加寵愛於他。

△康熙

在腥風血雨的“九王奪嫡”之中,四阿哥胤禛最初是太子一黨,而十四阿哥胤禵卻是八阿哥一黨,而在太子和八阿哥全都失勢之後,卻演變為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直接爭奪,對於一對親兄弟來說,這個發展的確有些殘酷。

歷經九王奪嫡的爭奪,這兩位本就沒有多少兄弟情的親兄弟,還能剩下多少親情?幾乎是沒有的。康熙駕崩之後,四阿哥胤禛即位為帝,在外征戰的十四阿哥胤禵被召回京師之後,在景山壽皇殿拜謁乃父靈柩時,面對曾經的對手、自己的親哥哥、如今的皇帝雍正帝胤禛,一度不肯下跪。這也說明了他心中的不甘。

△胤禵和胤禛已無親情

隨即便被囚禁在了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後因皇太后烏雅氏去世,被虛授郡王銜。但在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帝鞏固皇位之後,開始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們展開打擊,允禵也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後又於次年被革去固山貝子,押回北京後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乾隆即位後不久,允禵這才被釋放,後又先後被加封為奉恩輔國公、多羅貝勒、多羅恂郡王等。乾隆二十年(1755年),胤禵去世,終年68歲。


香茗史館


在皇權面前親兄弟之間的關係就如同薄紙一般一捅就破,中國歷史上為了皇位手足相殘的故事不在少數,相對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雍正對自己的親兄弟算是仁慈了。

雍正名為愛新覺羅胤禛,和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為一母同胞,同為德妃烏雅氏所生,二人相差十歲。都說打虎親兄弟,可是十四阿哥胤禵和親哥哥胤禛的關係非常一般,老十四反而在很多時候站在了八爺一方,成為了胤禛的死敵。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得從二人的成長環境來分析。

德妃烏雅氏出身卑微,康熙十二年以宮女身份入宮,雖然被康熙寵幸,但始終是庶妃的身份,只是在生下胤禛之後母以子貴才被封為德嬪,但是烏雅氏卑微的身份沒有資格撫育皇子,所以小胤禛被交予她人撫養。

康熙皇帝自前兩位皇后崩逝後十餘年沒有再立皇后,當時主持後宮的正是胤禛的養母當時後宮位份最高的貴妃佟佳氏。相對於烏雅氏而言佟貴妃出身高貴,和康熙生母同出於滿清貴胄佟佳氏,從親緣關係上來說康熙和佟佳氏是表兄妹。

康熙二十年佟佳氏再進一步被封為皇貴妃,可以想象在佟佳氏的庇護下小胤禛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成為康熙朝第三位皇后,在佟佳氏的羽翼下胤禛和自己的生母以及親兄弟的距離感越來越大。

相比之下八阿哥的生母良妃衛氏同樣出身卑微,同樣的境遇以及更小的年齡差距,讓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關係相處的更好。

其實胤禛不僅和自己的親兄弟感情一般,即便是對自己的生母烏雅氏胤禛的一些做法也讓人有些寒心。

我們都知道在雍正登基之路上隆科多的作用可謂至關重要,而雍正即便貴為天子,在公開場合也始終稱呼隆科多為舅舅,這正是因為隆科多是康熙第三位皇后佟佳氏的親兄弟,雍正這種稱呼正是將自己公然擺在了佟佳氏後裔的位置上,你讓生母烏雅氏作何感想。

在胤禛登上皇位後,參與奪嫡的其他皇子結局大多比較悲慘,領兵在外的十四阿哥胤禵先是被解除兵權,隨後被派去守靈,雍正四年被押解回京圈禁於景山壽皇殿內,直到乾隆繼位才得以開釋。


一點點歷史


原因?

一、兄弟兩沒有共同語言

兩人年齡差距太大,經歷不同,走入不同的陣營,關係只能越來越差。

二、母親的偏愛

雍正出生時,烏雅氏只是貴妃佟氏的宮女,沒資格撫育皇子。雍正從小是佟氏養子,與烏雅氏關係淡泊。雍正大約十歲,佟氏死,只好回到已經晉升的烏雅氏身邊,但烏雅氏經過六子早喪,對幼子十四關愛非常,對本就不親近自己的雍正沒心思管。

三、廢太子與大阿哥的拉攏

這樣的局面下,雍正被廢太子輕鬆拉攏,逐步成為廢太子主要黨羽。十四逐步成長,被老八拉攏為大阿哥黨外圍成員。大阿哥出局,十四正式成為八阿哥集團的成員,與廢太子集團進行競爭。

四、雍正與十四的競爭

八阿哥出局,八阿哥黨搖身一變成為十四皇子黨,與收編部分廢太子成員的四阿哥黨開始多年競爭,雍正與十四公開撕破臉皮,自然無法再挽回。


四川達州


烏雅氏生雍正的時候地位低下沒有撫養皇子的資格,從小就被佟佳氏領養,生下十四皇子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撫養自己孩子,雍正和十四弟相差十歲,老14從小和老八,九,十等人一塊長大,慢慢的形成了八爺黨,八爺黨先是搬到了太子,後來又處處和繼位之前的老四作對,老十四領兵西北之後逐步從八爺黨獨立自成一派,自認為自己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雍正繼位之後,首先剝奪了老十四的兵權,並且派去看守皇陵(有兩種說法1是為了保護老十四,不要和八爺黨在牽扯,2就是軟禁)而烏雅氏疼愛幼子,也認為繼承皇位的應該是老十四,雍正不是烏雅氏撫養長大的,看到這一切自然也就心有怨恨。

最是無情帝王家,即便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因為皇位也會以命相搏。

綜上所述兩人關係不好也是很正常的!



山東智哥


很正常,因為是親兄弟,相關利益方面多,衝突就多,親兄弟結仇是最難化解的,老死不相往來。


不死神扎馬斯


很簡單,大家都看上了皇帝寶座,父子都能反目,何況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