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殷人東渡美洲說"的前世今生

(前幾天發了一篇關於商人後裔去向的文章,有讀者私信我。問我為什麼不支持"殷人東渡美洲說",是缺乏民族自信,還是學識不夠?語重心長地建議我去看看某度和某吧上的資料。幸好本人以往的文章還算公正,沒被人直接打成"文化舔狗"。

學術爭端到如此激烈的程度,筆者始料未及,受此不白之冤,今天非得掰持掰持"殷人東渡美洲說"。)

關於中華文明與美洲印第安文明之間的關係,中國學術界一直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同源說",即認為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前,中國人就已到達過墨西哥,並影響了拉美文明的發展;另一種是"獨自發展說",認為二者是各自獨立的文明系統。

談談

59.1奧爾梅克文明是美洲最古老的印第安文明

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同後者,奧爾梅克文明是獨立出現的,瑪雅文化和阿滋特克文化是在奧爾梅克文明影響下發展出來的。請注意,支持前者的學者也大多不是支持"殷人東渡說",而是支持在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內,中華文明影響到了拉美文明。

在地理大發現之前,中國任何典籍中都沒有關於殷人東渡美洲的記載或猜測。這種假說形成於近現代,分為中外兩種假說體系,最初相對獨立,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有了互相印證的趨勢。

談談

59.2地理大發現

國外,早在1590年,法國學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從亞洲通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的亞洲人,這是根據印第安人為黃種人推斷的,並無歷史記錄和考古資料支持。

1752年,法國學者歧尼(也譯作金勒)根據我國《梁書》記載,提出南朝梁人慧深和尚東渡的"扶桑",可能是美洲的墨西哥,隨後引發了西方學術界關於誰先發現新大陸的廣泛討論。

談談

59.3《梁書》中宣揚宗教迷信的內容被歷代史學家詬病

很多人看這條信息時忽略了一個背景。18世紀,英國和法國正在全球進行競爭,法國的政策重心在歐洲霸權,英國的政策重心在海外殖民。部分法國政界精英希望用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噱頭,吸引法國王室的注意力,促使王室加大對美洲殖民地的關注和投入,為此拋出了一系列關於美洲的話題,"扶桑-墨西哥說"只是其中一個噱頭罷了。

可惜法屬美洲殖民地未能獲得法皇路易十五的重視。1756年-1763年,英法在北美爆發了七年戰爭,結果法國戰敗,失去了新大陸的大部分殖民地。

談談

59.4公元1756-1763,英法七年戰爭以法國戰敗結束.pg

如果大家看過《梁書·東夷傳》,就會知道"慧深東渡"雖然記在正史裡,但是內容荒誕不經,文風酷似《山海經》。開篇有一句:"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讓不少人堅持認為扶桑就是距離中國一萬公里外,隔海相望的美洲大陸。

談談

59.5《山海經》神話--日出扶桑

其實筆者不用找別的證據,從原文中截取一段話就可以證明"扶桑"絕不是美洲。《梁書·東夷傳》:"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其地無鐵有銅,不貴金銀。"在地理大發現前,美洲沒有馬、畜力車和空心車輪,絕大多數印第安文明都沒有掌握青銅的冶煉技術,所以"慧深和尚東渡美洲說"娛樂一下就行了。

談談

59.6印第安文明中車輪的用處--瑪雅輪子玩具

最早提出殷人東渡美洲設想的是19世紀英國翻譯家梅德赫斯特。他在翻譯中國古典文獻《尚書》時,提出周武王伐紂時,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風,被吹到美洲的說法,曾一度引起中外熱議,但是缺乏直接證據,該學說並未得到更大的發展。

根據中外文獻記載,中國最早在明朝萬曆年間與拉美建立文化交流關係。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羅振玉、王國維等人關注和支持的"殷人東渡美洲說"與國外名稱雖一樣,但是推測的依據並不同,起因與1908年墨西哥內戰有關。

談談

59.7羅振玉王國維等人合影

1908年的,羅振玉剛剛確認安陽殷墟遺址的確切位置,殷商時期繁盛的文化在國內史學界引起很大反響,令頹唐消沉的國人精神為之一振,就連清政府也認為這是興國祥瑞,格外重視。

同一年,墨西哥爆發了內戰,這場內戰原本與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兩年後的1910年,有墨西哥奇瓦瓦州的印第安人代表輾轉將消息傳遞給清政府攝政王載灃,自稱殷福布族,說他們的祖先是三千年前從中國經由天之浮橋來到美洲,是華夏後裔。在1908年的墨西哥內戰中,該族311名華僑被殺,他們希望能得到清政府的保護。

談談

59.8二十世紀初墨西哥長期內亂

清政府當時已經腐朽沒落、行將就木,但朝廷仍想在小國(墨西哥)面前維繫天朝大國的形象,於是載灃委派清政府駐墨西哥特使歐陽庚前去調查,同時調查"殷人東遷"一事,如果發現確有華僑被殺,清政府就準備向墨西哥政府索賠。

這一事件引起了羅振玉和王國維的高度關注和持續跟進,也是兩人後來支持殷人東渡美洲說的主要原因。

談談

59.9歐陽家族很多人都擔任過外交官

歐陽庚是清末民初我國早期駐外外交官員,在美洲工作了二十多年(大部分時間在美國),相繼擔任清政府駐舊金山總領事、溫哥華總領事、駐墨西哥條約特使、第一任駐巴拿馬總領事等職務。其人品端正、能力出眾,在美期間做過大量護僑工作,在美洲華人圈享有盛譽。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省中小學教材裡還保留了歐陽庚護僑的事蹟。

談談

59.10墨西哥及中美洲國家地圖

歐陽庚在墨西哥探訪了殷福布族後,將其所聞所見整理成報告,電發給清政府,彙報內容現在已不可查(現有記錄多根據其子的回憶整理),載灃對此事做出的批覆是:"印第安,音殷福布族,自稱是中國人,於法無據,傳聞難做三千年前之歷史。"

據此推斷,歐陽庚的報告並無法證明殷福布族是殷人後裔,以歐陽庚的人品和他幾十年的護僑行為,如有證據證明殷福布族人的華僑身份,斷不會捨棄殷福布族人。

談談

59.11載灃是溥儀的父親,右為三歲溥儀,載灃懷中是溥傑

不過這一事件中還是留下了不少疑問,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考古學、人類學等學科的技術尚未突破,不少專家支持"殷人東渡美洲說",十分正常。

此事件後,有不少人腦洞大開、遐想連連,如"天之橋"即為白令海峽,又將商文化強行與奧爾梅克文明搭建關係,很多聯繫都是牽強附會,不足為信。

談談

59.12奧爾梅克信奉的是羽蛇神

如:將奧爾梅克人信奉的"羽蛇神"強行解釋為商人"玄鳥圖騰"的變形。要知道半人半美洲虎(豹)神才是奧爾梅克人的最高神,其次才是羽蛇神、穀神、鳳鳥,所以宗教同源不成立。

還有人強調奧爾梅克人的玉石文化與商人很相似。這麼說的人一定是不瞭解奧爾梅克人的雕塑藝術,奧爾梅克人最著名的藝術作品莫過於"奧爾梅克巨石頭像"(成組出現,共十四個),而中國古代從未出現這種大型人頭雕塑。當時奧爾梅克人沒有發明金屬冶煉技術,不玩石頭玩什麼?創作靈感大多來源於現實生活,和商人的玉石造型能不相近嗎?

談談

59.13奧爾梅克巨石頭像(重達30噸,高3.05米)

商人十五萬大軍通過白令海峽更不靠譜。十五萬人600多天在沒有給養、地圖、導航的情況下,走1.2萬公里以上(其中一半是凍土無人區),現代軍隊能做到不?"天之浮橋"只是一個美好的神話。

談談

59.14假想中的殷人陸路東渡美洲路線

因為"殷人東渡美洲說"自身漏洞很多,經不起推敲,筆者就不一一反駁了。在一些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前,真沒必要浪費精力去研究該學說。

談談

59.15手持木石武器的印第安武士(缺乏金屬冶煉技術)

如商人已掌握的青銅技藝、大型牲畜馴養、畜力車、空心車輪、甲骨文(奧爾梅克人只有雕刻圖案,未被認可是文字)等為何沒在美洲發展起來,商軍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先掌握和使用這些技能的團體。

談談

59.16有專家把這些文字破譯了,為啥不去破譯甲骨文?

殷人東渡說的熱度隨著清政府的覆滅、國內長期戰亂,很快就沒有人關注了,在很長時間內學界都沒有人提起。直到1967年,美國學者邁克·周(看名字就知道是個華裔)發表論文指出,墨西哥東海岸拉本塔發現的美洲最早文明——奧爾梅克文明有很強烈的殷商影響,重新點燃了殷人東渡美洲說的熱度。此後關於殷人東渡說的著作、論文逐漸增多。

談談

59.17.1964年2月歐陽可亮在東京舉辦展覽時留影

建國後仍堅定支持殷人東渡說的中國學者有董作賓、歐陽可亮(歐陽庚的第二子),郭沫若支持的是殷人東遷說,不排除東渡美洲說,兩者是有區別的。

筆者認為,中華文明數千年曆史,很可能在某個歷史時期,有極個別的船隻漂流(是遇風暴漂流,中國古代航海技術和補給能力不支持橫跨太平洋)到美洲大陸(不限於殷末),但人數一定不會很多,最多隻能帶一些文化印記過去,無法改變美洲大陸的文化格局。

談談

59.18基因檢測證明印第安人不是華夏後裔

隨著現代基因技術愈加完善,印第安人為華夏後裔的可能性已被排除,但印第安文明發展過程中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期待未來的考古發現中能完美解釋一些疑問。

某些人抓住中美上古文明的幾個"疑似"相似點,就試圖把商朝人論證成印第安人的祖先,是罔顧事實的行為。這種牽強附會、生拉硬扯滿足莫名的民族自豪感的行為,才是真正缺乏民族自信的行為,不僅嚴重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原則,更是對華夏先民和印第安人的褻瀆和侮辱。

談談

59.19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更不是牽強附會

希望各位讀者能擦亮慧眼、明辨是非,理性為中華文明喝彩!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