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疆創始人汪滔評國產手機表示國內的手機本質就是小家電?

小寶84418361


有一定的道理,那個部件是他們製造的,所擁專利幾乎為零!所謂的系統也只是搞點花哨換個主題而已,所以說幫人組裝銷售作嫁衣一點也不為過,不過質好價實也是事實!


傷心的雨5254229


我覺得他說的沒毛病。當年山寨機橫行的時代,華強北那一片不知道有多少手機公司,就是因為門檻低。找方案公司出套方案,然後項目經理稍微改動下,找各下游工廠出樣品,自己組裝調試,3.5天可出樣品機招商,7-9天可以出批量。更有甚者就幾張圖片就開始招商了,見得太多太多。火爆的年代好多去掃樓看樣機的,當年就是誰有貨誰就能賺到錢。記得有一次,我在組裝廠給客戶處理問題,幾個客戶的客戶,也就是手機成品買家在最後的包裝環節自己打包貼封口,因為怕沒貨,這就是當時山寨機火爆的一個側面反應。話說回來,手機的技術含量真心不覺得有多高科技(硬件方面,軟件系統本人不瞭解)。當時我很多客戶的項目經理都只是半懂,真的是這樣。諾基亞E71全鍵盤,還一款諾基亞滑蓋的(具體型號忘記了),都是買個原型機回來拆開抄版。滑蓋那款的主排線FPC,客戶要求我給他做到可滑8萬次,但後面為了搶時間上市,好多都通不過滑蓋次數的也拿過去組裝了,最後還欠了我一屁股錢不給。理由是他的客戶退了好多機器給他,說滑一段時間(大概半個月,一個月)就黑屏了,可我當時提醒過客戶的,艹。05年給金立供過貨,那款手機還是劉德華打的廣告[捂臉][捂臉]後面朵唯的翻蓋機也供過一段時間[捂臉]


第七顆石頭276


大疆創始人汪滔認為國產手機本質就是小家電,這是典型的站在大疆的角度看問題,從行業外看行業內,三分對7分錯。

先說“三分對”。

汪滔說國產手機只是感覺高大上,沒有變成讓歐美核心市場感到“哇”的一聲的產品,他的意思是指國產手機缺乏核心創新。

接著,他指國產手機進入門檻低,甚至不如空調的門檻高。

把汪滔的看法總結一下就是:

國產手機缺乏核心創新,行業進入門檻也低,所以國產手機沒啥驕傲的。

汪滔說國產手機缺乏核心創新,這個完全符合現實情況。國產手機的操作系統來自谷歌的安卓,屏幕來自三星/京東方等,芯片來自高通(華為做自己的芯片,但CPU、GPU採用的是ARM的公版),攝像頭感光器來自索尼,沒有一樣核心部件是廠商自己的,國產手機做的是組裝+品牌營銷。

國產手機目前的弊端是,同質化比較嚴重,你上索尼感光器,我也上,區別只是新舊,連感光器的潛能都沒能挖盡,你買三星oled屏,我也買,區別是誰肯砸錢拿好的屏幕。結果是,國產手機新品發佈時,賣點常常撞車。

羅永浩不是說過嘛,都是供應商的技術,大家裝什麼!

國產手機缺乏核心創新,這一條,汪滔說的沒錯。

但汪滔說國產手機的行業門檻低,這個就外行了。

雖然手機行業流行“交鑰匙”方案,但是早已不是十年前山寨手機橫行時,三五個人在華強北批發零件,用小作坊就可以造出來。你買了高通的芯片、三星的屏幕,谷歌白送安卓,但幾個人絕對做不出手機,因為這牽涉到操作系統軟硬件優化、攝像頭算法優化、屏幕色彩管理,也就是說,軟件上還是需要廠商出力的,而且手機設計也有門檻,搞不好就會出現信號、散熱問題。

像小家電?哪個小家電有這麼多軟件優化問題需要解決的!

另外,即使都是從供應商那兒拿貨,但銷量小的話,供應商給出的批發價只會高不會低,光物料成本就會讓你虧死。所以手機行業有500萬銷量生死線的說法,一年銷量能超過500萬臺,可以保證活下來,要想活得像個人樣,銷量至少過千萬,換句話說,做手機就是玩的燒錢遊戲,這個門檻並不比無人機低,比小家電更是高到不知哪兒去了。



魔鐵的世界


雖然我也有個AIR,不過覺得很搞笑,大疆還真當自己是回事,你集成的東西里,芯片是你的嗎?紅外傳感器是你的嗎?大功率電機是你的嗎?電池是你的嗎?通訊技術是你的嗎?

不否認飛控和集成大疆有優勢,這些東西有幾個稍微大點兒的無人機制造商做不了?大疆除了先入為主的優勢還有什麼?為什麼農用無人機賣那麼便宜?有個死磕的極飛也是先入為主,你只能賠錢搶市場,說說你有什麼?

如果天朝政府真的實施反壟斷法,那個做載人的無人機制造商分分鐘能夠活過來,他們的技術不比你差多少,洗洗睡吧,你也是個拼縫兒的,真拿自己當回事。


節能材料偏執狂思想者


固然大疆的無人機產品的確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但作為大疆的創始人如是評論國產手機,恐怕有些欠妥,只能說大疆的主人有點飄了。好心的奉勸一句:做好自己的東西很重要,跨界評論別人家的技術,還是謹慎開口吧!至少我不認為華為手機的科技含量比大疆的無人機簡單多少!




小莊日記


論裝逼我只服汪滔,有本事你像華為一樣不睬美國我就服你,人華為甩甩手瀟灑告別美國,再見都不要說,你汪滔要是真牛,不吹牛也跟華為一樣稍微拒絕一下美國,試試敢嗎?


百色南盤江


感謝您的閱讀!

乍一聽,汪韜的話很有道理,確實手機那麼小,確實就像是集成電路合成在一起,妥妥的小家電模式。

可是細細琢磨,汪韜的原話:

國內的手機本質就是小家電,難度不高,門檻不如空調,某些人穿上互聯網外衣,高大上起來,手機品牌一大堆,國內空調品牌現在才幾個。

這段話確實非常有意思,因為我們分析的話,手機中最重要的幾個零部件:處理器(高通),攝像頭(索尼),屏幕(三星)等等,大家組裝一下就好了,本身沒有什麼科技含量。

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1. 系統。汪韜似乎把系統給忘記了,確實你可能說系統也是安卓得,但是安卓系統如何做到國產化?這才是關鍵。大家都說原生系統好,諾基亞的原生系統賣的怎麼樣?升級版的原生系統,一加賣的怎麼樣?真正能夠打動消費者內心的,也就是EMUI,MIUI,Funtouch Os等等國產定製系統。
  2. 硬件。雖然很多內容都是外國的硬件,比如處理器,比如屏幕,但是快充技術,散熱能力等等,這些硬件的合集,就不算硬件了嗎?它們可能使用一些國外的硬件配置,但千萬不要遺忘它們本質的特徵。
  3. 設計。我最佩服的就是國產手機的設計,不管是水滴屏設計,還升降式攝像頭等等,國產手機都在不斷地加深自己的設計能力。

我們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沒有說,華為!在目前,處理器芯片,到基帶內核,華為確實都擁有自主權,難道這就是小家電?

事實上,汪韜的說法,我不贊同並不是說國產手機有多少技術?有多少自主研發。國產手機的真正意義是在改變了國內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將國產手機輻射世界,試問國產小家電有這個影響嗎?


LeoGo科技


其實無人機也是小家電的一種,說白了就是會飛的相機!無人機也都是組裝貨!因為無人機對用戶限制條條框框太多,市場份額也不大,所以國內企業跟進的不多。如果放開使用限制,眾多廠家跟進,大疆的價格馬上會壓下來!無人機沒有那麼高大上,華為要進來完全可以幹掉大疆!小米進來可以把價格壓下來!



巴陵茶室


我只知道美帝很容易就可以廢了國內的手機廠,但一邊封殺一邊採購大疆,這就是差距,做手機可能很難,行為核心的技術專利都在別人手裡,做無人機可能很容易,因為核心專利在自己手裡



天空之城88172


大疆創始人汪滔的一段話引起了熱議,直言不諱的說,現在的國內的手機本質就是小家電,我們先不說手機屬不屬於小家電,但這種評價確實太偏激了一點。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他的原話是怎麼說的。“其實你這種手機產業,他就是套了一層互聯網的皮,其實本質上來說他就是一種小家電產業,甚至還不如一個做空調的門檻高,現在做空調的公司全國就剩幾家了,做手機的公司有多少,對不對。其實我覺得我們還是沒有擺脫過去十年、二十年以前只能做一些小家電的路,但是有一堆互聯網思維的人,把這個東西套層皮,感覺好像很高大上,但是他的本質還是掩蓋不了。我們的產品還是沒辦法變成歐美核心市場,讓他們“哇”的一個產品,而是中國賣飽和了以後,我跑到一個再落後一點的地方、更沒品味的地方賣出去,對不對?”

對於汪滔的這些言論,前兩句話我是不認同的,但最後他說的核心產品確實是這個現實。所以我有近七成的地方不認同,有三成的地方還是認可的。

焦點一、手機是小家電,門檻的真的比空調還低?

手機屬不屬於小家電不重要(目前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規範說手機是不是屬於家電),因為手機的體積小,確實也是家用的日常電子設備,但要說因為手機的技術含量低,那就大錯特錯了,看看蘋果的市值,這是小家電公司該有的嗎?日常的電風扇、電壓鍋之類的小家電在技術含量上很高嗎?NO。但是手機不一樣,手機就一個通信模塊就可以秒殺所有家電,手機的通信功能是互聯網的基礎,而且手機芯片的技術含量不亞於核彈航天工程, 所以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

還是手機的門檻不高,連一個做空調的都不如。既然手機產業那麼不堪,那為何國產空調老大格力把格力手機做死了,而小米這種“不務正業”的互聯網公司卻涉足了空調行業,不覺得這樣的說法很打臉嗎。再來看看董明珠跟雷軍的10億賭約,格力最後是以微弱的優勢贏了,但小米一個成立不到十年的公司就把格力這一家三十多的公司PK成這樣,不覺得很丟臉嗎?再說回來,小米只是華米OV中體量最小的公司,而格力是空調行業的老大,要是把國產手機老大華為請出來,那格力完全不夠看。

焦點二:手機有沒有擺脫小家電的路?

事實勝於雄辯,二十年前的手機主要手機廠家是摩托羅拉、三星和諾基亞,當時的小家電基本上是日本的天下,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中國的白色家電已經佔領了全球大多市場,手機產業在全球也是佔領了半壁江山。

可能會有人說現在的這些小家電、手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或者說這些技術都來源於上游供應鏈廠家。國產手機多數還是用著安卓系統、用著三星的屏幕、用著高通的處理器,這一點要承認,但你要明白,不是每個手機廠家都有那麼雄厚的實力做研發,而且現在的經濟全球化,一個公司不需要把一個零部件都做好,蘋果手機的好多方案也是收購而來的。一流的廚師會做菜,他只負責把菜做好,難道還要自己種原材料嗎?

而且隨著手機產業的發展,國產手機的改革創新也越來越多,升降屏、指紋解鎖等等,這些都是領先全球的方案。至於芯片,主要是太燒錢了,但華為的海思麒麟已經成熟,而屏幕這樣的原材料不應該把罪責加在手機廠商身上,應該是國產手機廠家背鍋,誰叫他們不爭氣呢?

最後做一個對比,大疆的無人機也一樣是方案整合商,也並沒有擺脫無人機的本質,所以他這種說法純粹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焦點三:我們的產品沒有辦法成為歐美核心市場

確實是這樣,美國就不說了,人家本土有蘋果,還是三星,這兩個品牌就佔領了一大半市場。當然美國的一些政策也有影響,但捫心自問,即使美國放開手機市場,國產手機的優勢又有多大?我相信能佔領一些份額,但絕不會成為主導。

在歐洲市場也是這樣,很多消費者對國產手機的品牌認可度並不高,買華為這些國產手機多數都是買中低端機(價格優勢居多),真要是把預算加到五六千,多數人的首選還是蘋果三星。谷歌一掐脖子,在歐洲市場賣得最好的華為立馬就下滑了,這說明核心還是在別人手裡,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再看其餘的手機廠家,多數是在印度、東南亞和南美市場進行開拓,甚至非常也有。這確實是目前手機市場的現狀,但又無法改變。歐美從工業革命開始就佔有天時地利人和,消費能力一直走在前面,對國產的產品也有一些偏見,很多國外消費者買made in china只是因為價格便宜。就像國內的用戶,我們現在會考慮買印度的汽車嗎?會買朝鮮的智能手機嗎?很多人連買越南、柬埔寨生產的耐克運動鞋都信不過。這在心理上已經固化了,想要改變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

國產手機沒有攻佔歐美的核心市場,沒有做出眼前一亮的產品這是事實,但現在的手機市場都是這樣,陷入了發展瓶頸期,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這說明國產手機廠家沒有與歐美的核心產品拉開距離,反過來說我們並不比別人差多少,像iPhone4S那樣劃時代的產品已經很難見到了。

我是先森,一名走心的數碼控,自由而純粹的科技粉。歡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討交流,共同進步。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