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業都可以來分“金融”這杯羹,但“碗”在哪?

幾乎每一個行業都存在週期性,沒有人想跟錢過不去,提升收入除了主業務量增長之外,拓展業務是大家都想做的。當公司出現發展受阻或者市場縮小的情況,大家都會考慮轉型或者拓展新業務來解決問題,而金融,無非是大多數人選擇拓展新業務的方向。

金融看似很高端,觸摸不到,但實際上因為它涉及的領域很廣泛,且入門有高有低,所以,想要開展這個板塊的業務,並不困難。

舉個例子

一家小型的家電市場,只需要和金融機構(銀行或者其他發放貸款機構)合作,讓來買家電的客戶在買單時使用分期付款,那麼家電市場就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得一定的佣金。

這家家電市場在成交自己主營業務的同時還增加了額外收入,而且還解決了用戶在產生需求時的資金困惑(家電售價超出預算,沒關係,辦個分期就好了)

這樣的業務開展,一點都不復雜。

前期由金融公司委派貸款專員在家電市場駐店,幫助市場向客戶推薦分期業務,也幫助市場更熟悉分期業務。每當有一筆分期成單,付掉家電市場和駐店人員的佣金,剩下的就是金融機構的。

如果要想保證每一方都能嚐到不錯的甜頭,那這一切都會由消費者買單,所以往往拓展業務時選擇的金融機構都是佣金比較高的。

對於消費者來說,辦理分期確實能緩解資金壓力,但利弊平衡的把控也很難。辦理分期時工作人員都會查詢徵信,頻繁的徵信查詢對消費者是不利的,而且面對佣金的誘惑,守住底線是如此的艱難,所以,我們總是聽到“套路貸、高利”等詞彙。

以上舉例雖然是線下的拓展方式,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這種方式早就存在,更有甚者把這種額外收入看做了“主業”。無論是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最終都是由消費買單。不過隨著監管的力度加大,各種規定愈發完善,一切都會慢慢向合規靠攏。

客戶就是源頭丨怎樣能保障消費者在緩解資金壓力的同時不會掉入陷阱呢?

接以上的例子

1. 家電市場在和金融機構合作的時候,要把出發點定為:業務量增長。主業排在第一位,拓展金融業務也是為了更好的開展主營業務、緩解客戶的資金壓力、增強客戶粘度。

2. 金融機構在和家電市場合作的時候,出發點是:低成本獲客、相應場景渠道的建設以及為相應場景渠道的客戶定製更加合適的金融產品,打破信息不對稱。

3. 消費者在家電市場辦理貸款,家電市場只是提供金融服務接口,消費者會直連金融機構,全程在線上辦理,簡單、快捷,省略中間人賺差價,通過線上系統明確的看到金融產品的利息及其他情況,避免犯錯。

任何企業都可能成為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但不能像以往那樣野蠻生長,造成弊大於利的局面。只有每一方都明確各自的方向,才能實現合作、互聯、共享、共贏,而連接它們的只需要一套系統,系統就是承載金融這杯羹的“碗”。

任何企業都可以來分“金融”這杯羹,但“碗”在哪?

(廣告一下,不過分吧)

直面提供的一整套系統及線上流程服務解決方案,以科技賦能金融,通過大數據、AI人工智能、區塊鏈、機器人等技術驅動,助力金融機構業務線上化轉型,賦能對應場景渠道線上化金融服務的能力和線上渠道的拓展建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