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敵!高冷的順豐還是低下了頭

高冷的順豐殺向低端市場,留給順豐的機會在哪裡?

快遞的江湖,從今再無傳說。

近日,順豐控股披露9月月度業務經營簡報,其快遞服務及供應鏈業務合計營收突破百億,達到103.84億元,同比增長27.32%。快遞業務營收98.82億元,同比增加22.33%,與行業水平保持一致。

腹背受敌!高冷的顺丰还是低下了头
腹背受敌!高冷的顺丰还是低下了头

江湖一哥 難以接招

簡報好看,但是順豐目前的口碑,似乎是越來越差,網上關於順豐快遞送件延誤、速度變慢、服務惡劣、不再送貨上門的抱怨越來越多。

那麼,順豐用價格降低換來的,雖然有短期量的短暫提升,更是多年經營積累品牌和口碑的損害,或許,快遞的江湖,從今再無傳說。

長期以來,快遞行業流傳著一句說法,中國快遞分為兩種,一種叫順豐,一種叫其他快遞;藉以表示對順豐服務的認可,也彰顯了順豐的江湖地位。

順豐之所以能區別於其他快遞,在於其行業發展初期對服務質量的重視;比如最早實現2小時上門取件,24小時全國主要地區到達;再比如其快遞小哥彬彬有禮的服務態度,跟其他快遞動輒惡語相向的對比實在過於明顯,在這快遞行業粗狂發展的早期,成為一張最閃亮的名片。

而順豐的價格,自然是高過三通一達幾倍,但讓人覺得,也算是物有所值。

然而,在馬雲成立菜鳥聯盟之後,事情發生了緩慢的變化,2015年6月的菜鳥江湖大會,三通一達的老闆與高管全部到場,唯獨順豐缺席,2016年大會順豐依舊缺席;而到了2017年,菜鳥與順豐爆發了6.1之爭,雙方互相關閉數據接口,淘寶賣家至此不能選擇順豐發貨。

腹背受敌!高冷的顺丰还是低下了头

王衛因而也成了快遞行業唯一敢對馬雲說不的男人。

在順豐對菜鳥說不以後,順豐的業績增速持續下降,增速持續低於行業水平,而作為競爭對手的三通一達增速卻異常強勁。接著,阿里對三通持續投資與持股,而伴隨著業務量的提升,三通一達伴著的網點的佈局也得到提升,派件的時效性越來越高;因而,三通一達與順豐的距離越來越小。

而京東物流的成立,更是對著順豐的背後,來了溫柔一刀。

京東的定位與順豐品牌切合度更高,作為順豐曾經最好的夥伴,雖然之前京東表示不會涉及個人配送這一塊。不過面對這一龐大的市場,京東還是選擇了發展個人業務;京東物流橫空出世,不光一腳將順豐踢出,更將其其品牌與服務定位全面貼近順豐;自此,順豐又多了個最貼身的競爭對手。

三通一達的長足進步,京東快遞、蘇寧快遞等電商快遞巨頭的加入,讓順豐的優勢愈發不明顯,日子越發難過。

數據顯示,順豐的市佔率不斷降低,2019年上半年,順豐的市佔率僅為7.3%,同比下滑1.11個百分點,同期中通快遞的市場份額已接近20%,而在此之前,順豐市場佔有率一度20%,排在第二名的申通快遞的市場份額是12%,中通快遞是6%。

市佔率一定意義是快遞行業的生命線,因為快遞行業並不能像部分消費品一樣通過提價不斷提高利潤水平,也無法通過真正差異化提高利潤率。快遞行業的屬性在於具備強大且持續的規模效應,無進而在規模效應的帶動之下走向集中和相對壟斷,從而將全行業的利潤逐步彙集於頭部企業之中。

隨著順豐市佔率的下降,順豐2018年度淨利潤錄得多年來的首次下滑,同比下滑-4%。

市佔率下降短期意味著盈利能力的下降,未來則是消費者端籌碼的丟失,擺在順豐面前的挑戰不可謂不嚴峻。

或許是,順豐過於高冷了!

拒絕了阿里之後,被京東拋棄之後,順豐一度選擇自建電商,然而還是以失敗告終;人們難以接受一家送快遞的公司賣產品,畢竟,選擇購物不只是為了送貨速度快。

此時,唯一留給順豐機會的,就是拼多多的崛起。

腹背受敌!高冷的顺丰还是低下了头

失去電商的高冷者 會擁抱拼多多

電商與快遞是一個不可風格的整體,中國的快遞行業伴著這電商的迅速發展而壯大,而電商的繁榮才是中國快遞行業領跑全球的核心驅動力。

過去幾年順豐丟失的市場份額,關鍵就在電商件。

而再失去電商件之後,其商務件也面臨問題;商務件客戶主要是郵寄合同和發票,但隨著電子發票、合同的推廣,這一業務已達到天花板,面臨下滑趨勢。

目前來看,現在快遞公司都選擇站隊阿里,順豐也不太可能與京東合作;而沒有電商平臺的加持,孤零零的順豐正在遭受排斥,高冷者漸漸孤獨;而拼多多的異軍突起,讓順豐不再選擇高冷。

通過社交拼團,單位SKU高銷量高折扣的模式,拼多多在低線城市和銀髮群體中擁有進一步滲透的優勢。不知不覺中,拼多多

已在電商行業GMV 排名第三,僅次於阿里與京東。

而這次,順豐選擇了主動參與;所以,有人驚喜的發現,買了個9.9元的拼多多,竟然是順豐包郵的。

腹背受敌!高冷的顺丰还是低下了头

然而,順豐的重資產運作模式,對接電商件毫無優勢;拼多多的單子,利潤率不是很高,但這一步,也是順豐無奈之舉。

順豐錯過了淘寶,也錯過了一個電商時代,現在只能為以前的錯誤買單。

即便如此,高冷的順豐自降身份與與拼多多牽手,仍不能高枕無憂,拼多多將來仍有可能像京東一樣自建電商。畢竟,從京東和蘇寧來看,電商自建快遞不光自用方便,還可以進軍外部市場;

既然與拼多多的合作有如此的牽強及;順豐只能重返低端市場。

腹背受敌!高冷的顺丰还是低下了头

殺入低端 是進攻還是防禦?

今年5月,順豐開始重返電商包裹市場;與普通消費者平均二十多元一單的順豐快遞寄件服務不一樣,順豐今年推出了一款專門針對電商大客戶的特惠專配產品。

順豐特惠專配產品在今年5月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6月陸續推廣到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業務範圍不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等偏遠地區。

在該特惠業務產品推廣的過程中,價格在不斷下調。如果日發件量在500票以上,部分地區的首重價格從省內互發12元,降至6元、5元、4元;發省外地區由首重18元,降至10元、6元、5元。

根據上述數據分析,以順豐月度業務量計算,順豐9月市佔率達到8.11%,較8月提升約0.5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順豐正在不斷向低價市場發力,也意味著其與二三線快遞企業的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此外,順豐推出電商特惠件還是一種防禦行為,因為京東物流3月份開始以4、5塊的價格大規模搶市場,如果順豐繼續保持高冷,不光是市佔率繼續下滑,業務量可能要負增長了。

腹背受敌!高冷的顺丰还是低下了头

有人認為,這並不是簡單的以犧牲毛利的代價換取業務量,而是在壟斷地位被打破之後的唯一選擇。但與此一起來的,還是順豐服務質量的下降。

據說,特惠件的價格下降,因而送貨時效也略有下降;這本情有可原,畢竟,一分價格一分貨;然而原本沒有降價的時效件,卻因為特惠件的增加,就拉低了送貨效率,速度和服務都跟著下來了。

有順豐內部人士網上透露,時效件與特惠件運輸方式是一樣的,只是價格更貴。

可以看出,順豐進軍低端之後,本質上是用更低的服務來爭取新客戶,同時也用更低的服務應付老客戶;這是對用戶體驗和品牌傷害最大的事情;或許短期,順豐仍可以享受成立20多年以來累計的品牌紅利,繼續敷衍沒有意識到的老顧客,然而殺雞取卵,絕非順豐之福。

財兔君親身經歷的是,雖然京東也加大了外部攬件力度,但京東還是京東,順豐已經不是那個順豐。

長期如此下去,中國快遞或許就只剩下一種,勉強分為兩種的話,另外一種或許是叫京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