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第8次調研迴天地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區治理樣板!

昨天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到昌平區迴天地區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黨建引領,深化“迴天有我”,努力把迴天地區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區治理樣板,讓曾經的“睡城”變為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這是蔡奇第八次到迴天地區調研檢查。走進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如同置身森林大“氧吧”,足球、門球、籃球等場地掩映其中,居民們各得其所,其樂融融。看到市領導來了,大家熱情打招呼,為家門口的變化點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蔡奇說,百姓的生活好了,我們心裡就踏實了。

蔡奇第8次调研回天地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区治理样板!

P+R地下停車場

蔡奇察看慢行系統文華路段改造效果後,來到天通苑北交通樞紐。蔡奇沿換乘流線察看樞紐運行情況,指出,鼓勵發展P+R停車換乘,緩解交通擁堵;做好換乘接駁,加強商業等配套服務。

蔡奇還以四不兩直方式檢查天龍苑社區,走進社區服務站時,看到社區工作者正緊張忙碌著,孟慶雲正在寫工作日誌。蔡奇上前認真翻閱,稱讚日誌記錄細緻、社區活動豐富。一旁的胡燕麗正在打電話,為居民提供就業政策信息。蔡奇肯定這種主動服務的做法,叮囑,社區幹部就是要多入戶,瞭解民情,服務群眾。蔡奇還走進物業公司,瞭解物業服務情況,並檢查了小區垃圾分類工作。

蔡奇第8次调研回天地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区治理样板!

蔡奇在天通中苑第一社區座談,面對面聽取社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現場氣氛熱烈。他稱讚大家帶來的為民服務鮮活案例“個個都精彩、足見真功夫”,並向社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蔡奇指出,社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城市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加強社區治理尤為重要。迴天地區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社區,“大城市病”特別突出,成為城市治理的痛點和難點。迴天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一年多,圍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補短板,並直接催生了“迴天有我”,這是社區治理的積極探索、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完善堅持。

蔡奇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我們要認真抓好貫徹。要堅持黨建引領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抓好區域化黨建,整合轄區內各類資源,促進共建共治共享。要在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中建立黨組織或選派黨建指導員,將小區業委會和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

“雙報到”要常態化。要推動多方參與。堅持市、區部門聯繫基層開展社區服務,並引導企業、高校和社會組織參與。加強社會組織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試點。堅持居民共治。用好“五方共建”社區治理經驗,辦好社區議事廳、求策問計等平臺,讓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決策,增強歸屬感。開展好“城事社計”大賽、創建“基本無違建社區”等活動,營造全民參與、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圍。要共建家園。抓好物業管理和垃圾分類,用好回龍觀社區網和天通苑社區網,推廣社區公眾號和樓門微信群做法。鞏固社區減負成果,關心關愛社區幹部,讓他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為民服務中。要不斷滿足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用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檢驗工作成效。

蔡奇第8次调研回天地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区治理样板!

蔡奇還逐一檢查了上次調研議定事項實施進展,要求,深化迴天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今年計劃開工項目要全部開工,明年再安排一批新項目。拓展創業空間,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增加商業配套,發展夜間經濟。改善交通條件,堅持公交優先,管好自專路,建好慢行系統。抓好接訴即辦,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同時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昌平區要落實屬地責任,工作專班要發揮作用,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市委常委、秘書長崔述強參加調研。

知多一點

迴天三年行動計劃又有新進展!

1、重點工程項目加快實施

迴天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108個項目,目前已開工72個,其中已完工36個。2019年計劃實施的74個項目中,已實施44個,新開工21個,完工8個,年底前還將實現開工30個,完工3個。

“一縱一橫”“五通五暢”骨幹路網正在積極構建,自行車專用路東拓西延南展方案已基本確定,新投用的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日均換乘客流量約16萬人次。

引入的人大附中、清華附小2所優質教育項目已於今年9月開始招生,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南部場館項目已經市政府審議通過,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補短板、惠民生效果顯現。

2、主動治理力度持續加大

今年以來,迴天地區累計疏解提升4家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拆除違法建設24萬平方米,治理群租房1926處,建設提升44個便民服務商業網點。

回龍觀、龍澤園、史各莊3個街道進入治理類街鄉鎮,共梳理出需要協調解決的物業管理、施工管理、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集中問題101項。目前,49項已解決或取得明顯進展。

3、“迴天有我”品牌效應顯現

拓展服務範圍,將城建、首開等5家市屬國企納入報到服務。32家單位今年已開展“主動報到”服務380餘次、“有需必到”服務26個。市社工委市民政局會同昌平區啟動兩批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工作,支持項目35個。市直單位確定的17件實事已完成4件,其餘13件進展順利。

截至10月底,“迴天有我”社會服務活動已開展58周,舉辦各類活動1084場次,8.73萬餘人次參加。

4、基層治理創新不斷深化

紮實推進“雙報到”活動,在社區村建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探索“五方共建”機制,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促進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社會組織資源共享。

創建“霍營管家”模式,發揮小巷管家、樓門長作用,推動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組織20萬以上人口街鎮現場會,總結交流“迴天有我”社會治理經驗。

5、社會和居民認可度不斷提升

迴天地區的“接訴即辦”成效總體呈“量減率升”態勢。

10月份,迴天地區7個街鄉鎮接訴總量1208件,環比減少27.97%,較5月份減少29.77%;平均解決率由5月份的47.04%上升到73.13%;平均滿意率由5月份70.86%上升到86.86%。

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迴天行動居民三季度綜合滿意度為7.46分,明顯高於去年同期6.37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