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11月5日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藍紹敏深入蘇州高新區調研

並召開會議謀劃推動

蘇州高新區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高新區的職責始終在“新”、使命永遠在“新”,奮力開拓創新驅動的新路徑,構建開放平臺的新功能,佈局城市發展的新空間,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朝著打造蘇州科技創新主陣地、挺進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的目標奮勇前進以各項工作的新突破迎接開工建設30週年,為自身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新華章。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01 『 獅山橫塘街道市民服務大廈 』

上午,藍紹敏一行來到獅山橫塘街道市民服務大廈,通過智慧大腦雲平臺系統瞭解基層治理工作,要求切實把科技化手段用好用實,把為民服務做精做細。

02

『 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視訊廠商,藍紹敏對該公司近年來年均研發投入一直佔到銷售收入的23%以上表示肯定,勉勵繼續加強創新研發,不斷積累技術優勢,開拓更大市場。

03 『 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 』

在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藍紹敏詳細瞭解中美經貿摩擦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認真詢問應對舉措,希望企業深耕蘇州,集聚更多優質資源,把挑戰化為機遇。

04 『 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

在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藍紹敏鼓勵企業咬定目標,打造成為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領軍企業。

05 『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

在深入瞭解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的發展歷程後,藍紹敏指出,要加大成果轉化,讓產研結合之路越走越寬。

06 『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 』

藍紹敏還來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與工作人員親切交流,希望中心進一步做大做強,為蘇州轉型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創新支撐。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區長吳新明代表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彙報。在認真聽取彙報後,藍紹敏對近年來蘇州高新區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蘇州高新區的同志們幹事精氣神足、工作思路清晰,緊緊圍繞招商引資、項目為王、優化服務、創新驅動“四個不動搖”,在民生服務、生態環境涵養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新設外資項目40個,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增長58.8%,抓項目建設可圈可點

回顧歷史,蘇州高新區在全市的地位十分重要,在蘇州深化改革開放、邁向大城時代的歷史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放眼全國,蘇州高新區面臨的競爭十分激烈。2010年以來,在國家級高新區排名中還不領先,一些指標排位有所下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現實的緊迫感。

著眼未來,蘇州高新區承擔的任務十分艱鉅,要下大力氣補齊“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發展短板,抓住科技創新能力這個本質,心無旁騖謀創新、只爭朝夕抓創新,打造蘇州科技創新的主陣地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要開拓創新驅動的新路徑

  •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產業都要“高”和“新”。蘇州高新區先後引進“大院大所”近百家,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多家,積累了厚實的創新家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把創新資源“密度”轉化為創新經濟“濃度”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大的產業已經不新,新的產業還沒做大”等問題。
  • 在主導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仍以加工貿易為主,新能源、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等產業規模都偏小,在提高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關聯度、融合度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要強化創新人才激勵,體現“人才效率”。蘇州高新區“引才”的工作卓有成效,接下來關鍵要讓人才“下金蛋”,要拿出專門的鼓勵激勵措施,形成以業聚才、以才興業的良性循環。
  • 要優化創新政策供給,體現“政策斜率”。政策供給要精準發力,要有所傾斜、有所側重,有所為、有所不為,從小切口、小類別入手,瞄準重點產業,營造最優質的政策環境和產業生態。
  • 要完善產學研鏈條,體現“成果轉化率”。要堅持以技術先進性為標準、以產業高端化為方向,充分發揮“大院大所”對產業創新的帶動作用,催生一批獨領風騷的“頭部”企業,加速創新產業集聚集群。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要構建開放平臺的新功能

只有將“開放型經濟”升級為“開放型創新經濟”,通過開放為創新賦能、通過創新促開放提升,實現雙向互動,才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開放。

蘇州高新區要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當務之急是堅持“項目為王”,把開放平臺做深做實,提升整體功能,讓平臺承載更多大項目、好項目。

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投資佔比還不夠理想,要儘快改變這一狀況,始終立足實體經濟、持續猛攻高端項目,在“項目突破”中構築更強的產業增量。

要把“對日合作”的品牌叫得更響

在蘇州高新區的日資企業超過500家,要進一步放大特色優勢,邊合作、邊學習,全力抓好“蘇州中日創新谷”建設,加快“中日綠色產業創新示範區”落地,全面打造長三角地區對日交流合作的一塊高地。

要把“一帶一路”的平臺做得更優

蘇州高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載體優勢突出,陸上絲綢之路有“蘇滿歐”“蘇新歐”,海上絲綢之路有印尼吉打邦工業園這個全市唯一的省級境外合作開發區。要聚焦高精裝備、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引進來”“走出去”的力度,通過多元化市場開拓和全球化產業佈局,逐步降低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影響。要依託綜合保稅區發展電子商務、打造全省陸路開放口岸,以物流帶動貿易,以貿易促進投資,不斷優化對外開放佈局。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要佈局城市發展的新空間

◑蘇州高新區生態資源豐富,擁有國家級高新區的平臺,集聚了一批“大院大所”和高新技術企業,今後將會吸引到大批高端創新人才。新生代創新人才,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對高質量城市生活方式的嚮往與追求。要讓蘇州高新區成為符合“創新人”需求的嚮往之地

◑當前,從整體佈局上看,存在著“熱鬧的地方不夠新、新的地方還不夠熱鬧”的問題,難以滿足創新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要正視地理上存在天然制約等“先天條件”,加以充分利用,塑造城市特色。要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水準進行統一規劃,強化各功能區聯動發展,打造更有特色、更有溫度的國際化創新新城區。要讓蘇州高新區成為激發“創新人”智慧的理想之地

◑當今時代,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集聚高端創新創業創意資源的“標配”。蘇州高新區要積極努力,讓“好山好水好風光”成為創新集聚、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的重要載體,

創造更多的綠色GDP。既要守護好優美的太湖岸線,使“青山綠水、江南水鄉”之美成為吸引創新資源的綠色名片;也要發揮好我國首個知識產權服務區等載體的作用,讓“生態因子”融入創新鏈條,走出一條“創新+生態”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當前,蘇州高新區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紮實開展。黨員幹部問初心、悟初心、守初心,要時時刻刻把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刻在心上,時時刻刻把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扛在肩上,時時刻刻把為基層為群眾為企業排憂解難抓在手上,在真心實意優服務、千方百計解難題中體現主題教育的實效。蘇州高新區要加大對“三項機制”的實踐運用,

讓多出力的幹部早出列,讓能帶頭的幹部早冒頭,營造幹事創業謀創新的火紅氛圍。

藍紹敏在蘇州高新區調研:大力發展開放型創新經濟 挺進“第一方陣”前列

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翔,市委常委、秘書長俞杏楠,市有關部門和蘇州高新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