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建國後曾屬三個省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北端,地處黃河下游,瀕臨渤海、黃海,自古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不僅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山東,最早為地理名詞,指的是崤山、太行山以東,金時設山東東、西兩路,山東始成為政區名,明朝初山東正式設省,現在山東也是我國工農業均十分發達的省份。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建國後曾屬三個省

山東歷史悠久,兩宋為京東東、西兩路,金時設山東東、西兩路,形成了今山東雛形,明朝山東設省基本形成現在省域。山東作為政區正式形成後,省域變化不大,但今山東與明清時相比與河北、河南之間省界也有較大變化,特別是在建國初期。其中,山東省就有一個縣,明清及民國時隸屬於河北(北直隸、直隸),建國前夕改屬新設之平原省,建國後又屬河南,後又劃歸山東,這個縣就為菏澤東明縣。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建國後曾屬三個省

東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黃河南岸,為黃河入魯第一縣,現為地級菏澤市所轄。東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上曾建制、縣域多變,曾因水患而數次遷徙,原縣域位於今河南境內,金時才移治今東明縣境,明朝時才設縣治於今縣址。東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地處中原油田腹地,現在是山東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也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著名的“中國西瓜之鄉”。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建國後曾屬三個省

東明歷史可分為兩個階段,一為治今河南蘭考北時期,一為治今縣域時期。今東明縣域秦朝時就有建制,但東明縣始自西漢時所設東昏縣。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置東昏縣,東昏之名始自秦朝,史載嬴政東遊至戶牖鄉時,“霾霧四塞,不能進”,於是將此地命名為東昏。西漢漢武帝時東昏縣設立後屬陳留郡,但此東昏縣位於今河南境內,縣治在今蘭考北,王莽時改東昏為東明,東明自此得名,東漢建立後又改為原名,仍屬陳留郡,而今東明縣域兩漢時分屬陳留、濟陰兩郡。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建國後曾屬三個省

三國時,東昏縣廢稱東昏鎮,北宋初東昏鎮改稱東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又於東明鎮設東明縣,此時今東明縣域分屬南華、冤句(設縣於秦)兩縣。金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為避水患,東明縣改轄冤句故地,東明始治今東明縣域,隸屬於南京路曹州(今菏澤),元朝時改屬開州。明朝時期,東明縣隸屬於北直隸大名府,清時屬直隸省大名府,民國屬河北省。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建國後曾屬三個省

戰爭時期,東明屬於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建國前夕劃入新設立的平原省。1949年8月,平原省於新鄉成立,東明縣為平原省菏澤專區所轄。平原省面積小、存在時間短,1952年11月存在僅三年的平原省就撤銷建制,東明縣劃歸河南省鄭州專區,自此改屬河南。1955年,鄭州專區改稱開封專區,東明縣隨屬之。1963年,範縣由山東劃入河南,而東明改歸山東菏澤專區所轄,現在為菏澤市轄縣。

山東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建國後曾屬三個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