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江山”多名人

□ 江和基

龍巖江山多名人。在新羅區江山鎮,同一個年代,銅村就誕生了三位將軍,他們是林忠照、郭廷萬和郭斌。

1929年秋,年少的林忠照高舉孫中山的巨幅畫像,走在龍巖城集會遊行隊伍的前頭,帶頭高呼:“高仰止,孫上司,一戰勝,南京都,萬民喜,大出遊,革命立,帝制丟!我華夏,行自由,為中國,無異圖,大政府,乃同休。”從小就顯現共和國開國將軍的英勇氣魄。

他在戰鬥中衝鋒在前,敵人一顆子彈穿透他左上臂,仍然帶傷堅持,直到戰鬥全勝。在長征路上,攻打安順場,搶渡金沙江,身先士卒,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13年出生的郭廷萬,14歲就投入了革命的隊伍。在廣東大埔的戰鬥中,他的右上胸被子彈擊穿傷及肺部,他用銀元往傷口一貼,繃帶一紮,繼續參加戰鬥。在閩北剿匪的戰場上,戰功赫赫;在福建前線,他帶領部隊,粉碎了國民黨特務的多次暗殺和各種破壞活動。

郭斌,1905年5月出生,1919年考入龍巖九中,後考入黃埔軍校,1942年榮升國民黨軍統局設計委員會少將委員,兼財政部貨運管理局總務處長;1943年11月22日護衛校長蔣介石,在埃及開羅舉行的中、美、英首腦會議上,討論了對日作戰《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中國人民堅持抗戰,收復領土的神聖權利得到國際承認。郭斌善戰多謀,設計擒拿韓復榘,沒收漢奸財產,經手財物無數,但一生清貧。

此外,江山鎮還湧現了老紅軍周仁、廖金等人。

老紅軍周仁,曾任北京市東城區首任區委書記,離休後不忘初心,心繫百姓。76歲高齡在銅村老家住了兩年,走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為百姓尋求脫貧致富之路,還編寫了20多萬字的回憶錄。

廖金,副軍級幹部,山塘村人,從小就得到革命老媽媽張龍娣的撫育和關愛,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華東軍區後勤軍需部工作期間,得到了陳毅司令員的高度讚揚。

石內村是石山園和內寨兩個自然村的統稱,這裡環境獨特,神奇秀麗,是鮮血染紅的村莊。土地革命時期,紅八團和游擊隊駐紮在這裡。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魏金水等革命前輩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在海拔1280米的高山上,有個村莊叫斜背村,盛產斜背茶。1941年到1943年9月,巖西北縣委機關在這裡安營紮寨,淳樸善良的斜揹人,用生命和汗水捍衛紅色政權。

江山不但出名人,也有許多不平凡的普通人。

郭湘海(大頭共)、郭挺高,是“郭公”的二十三代孫,他們1934年就參加了長征,在四川的一年八個月時間裡轉戰70多個縣,參加大小戰鬥幾百次,最後身負重傷,住在老百姓家中,傷愈後回到故里。一位是衛生院收銀員,每天服務於疾病痛苦的百姓;一位是家鄉的代銷員,賣日用雜貨,時時方便人民。

一生忠厚善良,兢兢業業在家鄉工作的江忠怡老人,在臨終時,撫摸著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勳章,久久凝咽。

為有犧牲多壯志。1953年正月,時任縣長林斯桔不顧艱苦歲月身上留下的傷痛,帶領八區全體幹部和銅村16—60歲的村民,用一年半的時間,挖通了長6000米,寬2米,深2米的後林渠水利工程,一千多畝的旱地變成了良田,比河南林縣“紅旗渠”搶先七年時間動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