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徒才最不得人心!香港這群市民站出來撐警

香港的暴力活動持續數月,嚴重威脅了公共安全。香港警察每天執法時面對暴徒的攻擊,承受的風險和壓力愈來愈大,令香港市民感到心痛。香港民間團體“保衛香港運動”5日在香港警察總部舉行遊行集會,支持香港警察嚴正執法,儘快止暴制亂、恢復香港秩序。

暴徒才最不得人心!香港這群市民站出來撐警

視頻截圖

據香港文匯網報道,5日下午,香港民間團體“保衛香港運動”在警察總部舉行了“一齊行,撐警察”集會。這場遊行集會多達千人參與,他們圍繞警察總部行走一圈,沿途不斷高呼“支持警察”等口號,用行動來聲援香港警察。

“保衛香港運動”召集人傅振中表示,香港近幾個月的暴力衝擊愈演愈烈,黑衣暴徒的暴力行為已遠超所謂的“和平示威”,嚴重破壞香港的社會秩序。最令人心痛的是,原本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的香港警隊,也不斷在網上受到抹黑和“起底”,甚至連其家人都受到恐嚇傷害。

傅振中表示,警察長時間工作之餘,又要擔心家人的安全,可想而知他們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所以“保衛香港運動”想代表全體香港市民衷心感謝香港警察連日來不辭勞苦、恪盡職守維持社會秩序、除暴安良。香港市民會繼續支持香港警察嚴正執法,儘快止暴制亂、恢復香港秩序。

香港市民:暴徒才最不得人心

近日,有人聲稱在屯門聞到不明氣體而不適,雖然警方連日來嚴正澄清當日並無發射催淚氣體,但黑衣暴徒則接連造謠,還藉機圍堵警方屯門大興行動基地。如今有“黃媒”甚至慫恿市民“批評警察”。80歲高齡的阿伯對著鏡頭仗義執言,“有催淚彈射上來也並不出奇,非常時期”,“(暴徒)損壞交通燈,破壞日常生活的東西,才最不得人心!”道出了愛國愛港市民的心聲。

另外,10月30日晚,撐警口號響徹香港警察的屯門大興行動基地。面對辱罵警方並四處破壞的黑衣人,市民們再也坐不住了,連夜組團上街,直斥其為“時代垃圾”,用正義的聲音守護香港。

暴徒才最不得人心!香港這群市民站出來撐警

當晚,大批蒙面黑衣人聚集在上述基地外,大聲辱罵警員及其家屬,用鐳射光照射基地窗戶;還有人搬出雜物,拆毀鐵欄,阻塞道路。

“守護香港!”“阿sir加油!”“支持警察,嚴正執法!”伴隨著一聲聲洪亮的口號,由約百名市民組成的長隊來到基地外,向正在執勤的警員豎起大拇指表示敬意。人稱“大波Man”的市民石有房拿麥克風領喊撐警,他還帶頭怒斥黑衣人為“時代垃圾”。雙方一度發生激烈爭吵,原本囂張的黑衣人後來紛紛散去。

暴徒才最不得人心!香港這群市民站出來撐警

“如果有多些市民站出來支持警察嚴正執法,暴徒還有這樣的氣焰嗎?我們一人出一分力,不想香港被黑衣暴徒破壞下去。”石有房說。街坊王先生表示,暴徒連日來在屯門地區搞破壞,砸爛中資銀行的玻璃,丟磚塊設路障,甚至還向餐廳扔汽油彈,嚴重危害附近居民的安全,“這樣的日子,實在是不能再忍下去了!”

暴徒才最不得人心!香港這群市民站出來撐警

另一名前來撐警的市民水女士激動地說:“沒想到這麼多街坊都走了出來。我們這些市民團結起來,可以打壓黑衣暴徒的氣焰,又可以給警方提供追捕線索,還能呼籲沉默的大多數勇敢站出來發聲,早日還香港安寧,是非常有意義的。”

延伸閱讀:“反黑暴禁蒙面”聯署人數突破70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線下支持,香港市民在網上也積極響應特區政府。

由“守護香港大聯盟”發起的“反黑暴 禁蒙面 護家園”網上聯署,引發香港市民踴躍參與,匯聚強大主流民意。活動於10月10日發起,截至11月5日下午4時,聯署人數已突破70.8萬人。

暴徒才最不得人心!香港這群市民站出來撐警

“守護香港大聯盟”召集人黃英豪表示,許多市民積極參與聯署活動,表達他們向黑色暴力堅決說“不”、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及警隊嚴正執法的決心,以及儘快止暴制亂、讓社會恢復秩序的心聲。

“每到週末暴徒出來搗亂的時候,聯署的人數就會大幅增加,這說明黑衣暴徒的違法活動已經激起民憤。”黃英豪說,這些違法暴力活動讓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受到很大影響,對香港各行各業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好幾代香港人辛辛苦苦積累的成果被摧毀。

在聯署專頁中的留言板上,市民們紛紛寫下留言表達心聲,力挺香港警察。其中一位市民寫道:“維護法治,市民支持香港警察。除暴安良,嚴正執法,保護香港我的家。”

還有一些熱門評論已經收穫數百個贊,得到許多市民支持,如“嚴正執法,止暴制亂,捍衛法治,嚴懲暴徒,徹底追捕幕後黑手!”“支持警察,反蒙面,強硬制服暴徒,將匪徒繩之以法,還香港平靜安寧社會!”

黃英豪說,10日,大聯盟還將聯合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等數十家團體聯合發起“愛的週末青蔥派對”大型嘉年華活動,為香港打氣,提升社會正能量。該活動預計將有3萬多人參加。

“守護香港大聯盟”由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組成。根據香港目前狀況,大家共同發起“守護香港”系列活動,搭建平臺讓社會各界充分表達反對暴力、維護法治、確保香港繁榮穩定的心聲,呼籲廣大香港市民一起守護共同的家園。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京日報客戶端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