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新寨子,村子不大,以前生意卻做得不小。村裡有2個小隊,270餘戶,880多人,有良田1000餘畝,主要有張、方、崔、程、魏等姓氏。

新寨子的東南方向,有一個村,叫舊寨子。兩個村的名字對比一下,就知道新寨子是從舊寨子分出來的。
新寨子在北,舊寨子在南。那是三四百年前,清朝康熙年間的事情。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相傳,新寨子村張、方、崔姓是是由舊寨子遷來的,以前過年還要分舊寨子老墳地的饃。
程姓是由城北遷到西北村,後來又從西北村遷到新寨子。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新寨子(2004年)

在少陵原上,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村子不少,唐代的村子也不稀奇,說年輕的村子,旁邊的四府井也有六百多年。
新寨子只有三四百年,可就在這三四百年裡,也有輝煌的過去。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新寨子(2016年12月)

在清朝和民國時期,新寨子張家做木器活,以做鍋蓋做得好,箍桶箍得名揚四方。


方家、程家也沒閒著。方家在城裡做布匹藥材生意,生意做的十分興旺,據說當年一麻袋一麻袋拉銀子回來。
程家在漢中做山貨生意,也有聲有色。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清代縣誌中的新寨子


外面來的人,有時候分不清,在清代的縣誌上,就把舊寨子、新寨子的位置弄反了。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據說以前,新寨子村裡的廟不僅有菩薩像,還有魯班像,因為村民主要以作木器活為主。

供奉魯班,說明村民對手藝的看重,這不光用是拿來養家餬口的,還是一種技藝的追求和質量的保證。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有追求就是不一般,新寨子的木工活,幾十年來,在長安縣遠近聞名。

1960年,新寨子成立了做實木傢俱的副業場,手藝好,工資就高,當時一個人一天能拿到2塊錢。這在當時周圍村都是以幾毛錢來算工資的時候,真是讓人羨慕不已。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這就是為啥,縣裡的供銷社要在新寨子大張旗鼓的開商店,因為這裡人有錢。

現在,張家的老宅早已無人居住,可還能看到古樸的木門,雕花的磚牆,還有那厚實的門礅子,這都無聲的訴說著一段的輝煌歷史。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改革開放後,村裡還在做木工活,曾經佔據西北省辦公傢俱百分之八十的市場,許多人在外面開賣傢俱的門面,生意的的很興隆。

2000年之後,修高速,航天搞開發,村裡的土地徵完了,各家的樓蓋了起來,各家的木工場的機器也逐漸閒置不用了。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記憶中,一條大道穿過新寨子村。從村北走向新寨子,迎面是八支渠的高嶺嶺,像是一面高大城牆。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走進村子,道路兩邊堆滿了木料。在村中心,路東一棵百年老槐樹,路西一個大澇池,水總是漫漫的,好像總要溢出來。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澇池旁邊,有一個兩層樓的大合作社商店。這個商店不一般。為啥這麼說?

因為在杜陵鄉政府所在地東兆餘,還有旁邊的大村——新河村,那裡也有商店,但那裡的合作社商店都是一層大瓦房,新寨子的合作社卻是高樓。


更大的不同是級別不一樣,那兩個是鄉級的,這一個是縣級合作社的分店。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新時代有了新的機遇。

以前,新寨子雖說交通不是問題,但地理位置並不好。從韋曲回來,要上好幾個大坡,去杜曲,也不近。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現在,航天城建起來了,地鐵4號線的終點站就在村北。

4號線,把西安的火車站,高鐵站,甚至是飛機場都一下串聯起來了。新寨子的交通,已經是四通八達。

新寨子,韋曲航天基地最東邊的村,村裡人五味雜陳


新寨子雖然處於航天城外圍,但如果能重拾老一輩的高超木工手藝,發揚祖輩創業、守業的精神,新寨子還是少陵原上繁華地帶!

假以時日,新寨子也必將在少陵原上的村子中綻放獨屬於自己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