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養,任重道遠

目前,豬價一路飆漲!豬場復養、恢復養豬產能已是行業的迫切需求!

如今,在高行情的驅動下,很多非瘟清場後的豬場開始動心了,躍躍欲試地要進行復產,希望借好行情再扳回一局。

復養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復產後很長一個時期內是持續投入沒有產出的狀態,這個時間短則八個月,長則一年多,而且在這期間非瘟始終與您相伴。

所以,真的需要一套可行性方案來幫助大家一起走下去!

復產前您要覆盤豬場失敗的原因,找到原因進行分析,補漏洞,不能把非瘟清場歸究於環境壓力大,“不遠處的豬場發病了,傳給我場了,所以我場發病了。”這樣的結論不是覆盤,是找自我安慰的理由。病毒怎麼從門口傳到豬舍裡面去的?人?車?物?小動物?哪個環節出的問題?只有真正覆盤,找到過去失敗的漏洞,才能補漏洞!

想要復養成功,舉步維艱!

病源問題?病毒的存活時間是多少?

復養,任重道遠

空場4個月以上:從表1看豬場受汙染需要空場1個月,有死豬坑則要空場4個月以上。

如何清場?

清場的目的就是將所有潛在病毒全部殺死

1、場區:整理整頓→清掃垃圾→消毒

第一步物品分類,有用的工具器具定點擺放,無用的物品按垃圾處置。

第二步清掃垃圾,將場區裡裡外外全部清掃、拖地或水衝,雜草清除,草坪不超10公分,花木修剪必須通風透光,無用垃圾焚燒或者銷售或拉出處理。

第三步消毒,糞汙需要全部排乾淨並全部清空,可以在清空前對糞道使用4%火鹼浸泡。全場使用有效消毒藥噴霧消毒,宿舍、伙房、工具房、藥房、料房等房間需要燻蒸消毒,並使用紫外線、臭氧消毒24小時以上。

2、豬舍:清洗→清潔劑→沖洗→晾乾→消毒

第一步清洗,使用高壓沖洗設備從上到下,天花板、牆、圍欄、料槽、漏糞板、下水道依次沖洗。注意犄角旮旯清洗到位,如飲水器、料槽、料線、漏糞板縫隙、裂縫。

第二步使用清潔劑清洗有機質。

第三步再次沖洗。

第四步晾乾,晾乾後需要再次檢查是否留有死角,不乾淨需要重新清洗,第五步消毒,先使用消毒液消毒,再使用燻蒸消毒。

3、滅鼠、殺蟲:硬件完善→滅鼠→殺蟲

消滅可能帶毒的鼠蟲蚊蠅。

第一步硬件完善,所有車間、院牆不能有縫隙不能有通道,可以在院牆、車間周邊鋪設50公分寬石子,對所有漏洞進行修補。所有車間、房間增加防蠅措施(門簾、窗紗),糞汙需要密閉排汙池,或增加放蠅網覆蓋,或使用沼氣發電工藝。

第二步滅鼠,對車間、料槽、門口、料塔、倉庫、宿舍、伙房全部下餌,建議使用專用餌料,前一週及時更新餌料。

第三步殺蟲,全場噴灑滅蠅藥、車間使用蚊香或殺蟲劑殺蟲。滅鼠殺蟲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進行。

4、設備維修改造

完善硬件和設施,滿足防控需求。設備維修一次到位,保障一年以上不用大修,實際生產中可維修的點還是很多的可以由員工集中說出來並檢查一遍,列出清單一次整改到位。減少用人是大勢所趨,對設備的改造也是十分必要,如自動料線、中轉料塔、全漏糞地板、自動溫控。增加或完善生物安全基礎設施如洗澡間、消毒間、消毒設施、對外裝豬臺、對外料庫、進場卡點、銷售中轉點。

這些都做到了,還要注意什麼?

其實,飼養商品豬的情況比較簡單,投入預算和資金迴流時間都很明確。買仔豬養商品豬的週期短,相對風險低,同樣,收益也是低的,且抗行情的風險差。這種情況下,養集團企業的合同豬也不失為好的選擇。

批次管理還是連續生產?單週批管理,還是多周批管理?(在復產過程中,豬場設備的改造也需要跟上)

眾所周知,賣豬的是非瘟傳入豬場的主要環節,建設中轉站、車輛洗消烘乾、賣豬流程的控制等都是關鍵。筆者與客戶一起完善賣豬流程,整個流程的環節很多,參與人員也很多。千防萬防,百密難免會一疏,一疏皆輸。

所以,儘量減少賣豬頻率是減少非瘟風險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批次管理,尤其是三週批、四周批、五週批等多周批管理,與連續生產和單週批相比,可以3倍/4倍/5倍地減少賣豬頻率。

同時,多周批管理,工作集中性強,員工休息時間可以更長,豬場可以安排員工集中休班,集中返場,減少頻率,確保淋浴、更衣、隔離等措施能有效進行,同時可增加隔離天數。

不同批次管理模式各有優缺點與適用背景,豬場需綜合衡量,選擇適合自己豬場的管理模式。

希望通過以上思考與分析,您能夠理性對待復產,做好充足的準備後進行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