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系統科學所如此與眾不同

最近,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迎來了40週歲生日,40歲的系統科學所捷報頻傳,前一段時間,中科院院士、系統科學所研究員吳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承襲恩師吳文俊衣缽,系統科學所研究員高小山再創佳績,獲得了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傑出貢獻獎”。

“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系統科學所如此與眾不同

歷經四十年的風雨,系統科學所不斷在該領域開疆拓土,引領著中國系統科學的整體發展,還在國際學術舞臺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系統科學所的成立

1979年10月30日,在關肇直、吳文俊、許國志三位系統科學家的推動下,經國務院批准,系統科學所成立。在次年的三月,成立大會在北京一間簡陋會議室裡舉行,首任所長是我國系統與控制學家關肇直,他指明瞭系統科學所的研究方向:“應有科學創造性、努力創新,密切同各產業聯繫與協作,為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系統科學所如此與眾不同

在那個年代,大家都在為建設“四個現代化”而奮鬥,系統科學所的成立,標誌著國家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一個開端。40年來,系統科學所幾經調整,學科方向不斷凝練,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目標始終如一。注重學科交叉,“走自己的路”,是系統科學所的學術基因。

系統科學所的成就

關肇直開創分佈參數控制理論新方向,解決飛行器彈性振動控制與人造衛星軌道關鍵問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吳文俊提出“數學機械化”思想和方法,這是由我國數學家自主開創的基礎研究領域,目前已成為解決人工智能領域問題的關鍵技術,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萬哲先等發展了一套針對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幾何學研究方法,證明了對稱矩陣幾何及哈密爾頓矩陣幾何的基本定理,將有限幾何成功應用於編碼學和密碼學研究; 郭雷開啟定量研究“反饋機制對付不確定性的最大能力與侷限”重要研究方向,對定量理解人類和機器中普遍存在的反饋行為的最大能力,以及智能反饋設計中的根本性侷限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程代展建立了矩陣半張量積理論,開闢了布爾網絡代數狀態空間研究方向,提出了一套較完整的邏輯動態系統的建模、分析與控制理論 ......

“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系統科學所如此與眾不同

將理論聯繫實際,解決重大關鍵技術難題,成為系統科學所的使命。我們的系統科學在系統控制、管理決策與信息系統、信息安全、統計科學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推動了中國系統科學走向了國際舞臺。

注重人才培養

系統科學所在這40年時間裡,培養了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40多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00多名學生和博士後。

系統科學所鼓勵做大問題,“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最近,副研究員張新雨與合作者在函數型數據的最優模型平均預測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該研究是張新雨歷時近8年完成的成果。鼓勵做大問題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營造“坐下來”研究大問題的學術氛圍。

“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系統科學所如此與眾不同

“這裡不數論文,不把SCI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學生畢業也沒有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郭雷說,多年來,系統科學所學術評價注重研究的“重要性、創新性、影響性,以及多學科、多層次、多途徑、多標準”。

系統科學所充分支持學術交流訪問,因為系統科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科交叉,系統科學所會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和研究人員進行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支持他們和國內外最牛的科學家交流彙報,這樣他們就站在了更高的高度,有機會做出國際領先的成果。

讓我們一起期待系統科學所能做出更多重大原創成果,讓世界看到中國智慧。

還在為學術成果因語言問題被拒而撓頭?還在為學術成果發表合適的國際期刊而發愁?艾慕賽特,一家專做學術成果翻譯、潤色及推薦期刊發表的平臺,服務保證,質量保證,檢索保證!為您的學術生涯提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